‘J’系列飞机分别仿制了哪些米格机型?

歼5是中国沈阳飞机公司制造的高亚音速喷气式战斗机(仿制前苏联米格-17φ),也是中国制造的第一种喷气式战斗机。

沈阳飞机公司于1955年初开始歼5的试制。1956 07月19,原型机首测。歼5从9月1956投入批量生产,到5月1959停产,共生产767架。

歼5主要用于日间拦截和空战,也具有一定的对地攻击能力。其改进型歼5 A机头装有雷达,主要用于夜间拦截空战。

工程数据

歼6飞机是根据前苏联的米格-19仿制研制的。1958年初开始试制,1958+02年原型机首飞,1960年歼6飞机投入批量生产。1986停产,生产了几千架。歼6飞机体积小,重量轻,推重比大,机动性好,适合近距离空战。飞机结构简单,使用维护方便,价格便宜,是世界上同类飞机中最便宜的。歼6飞机不仅装备中国空军和海军,还出口国外。

歼6有很多变种:

的修改歼-6I提高天花板。主要是在基础歼6型号的基础上,降低了飞机重量,提高了升限。

歼-6II是基于歼-6进一步提高飞机的高空性能。

-6III为了提高飞机的机动性,飞机的结构和性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FT-6超音速教练型。

RF-6战斗侦察型。

歼-6 A全天候型。

工程数据

歼7战斗机,原型机是苏联1961年转让的米格-213,是第二代喷气式超音速战斗机,是我国目前的主力战斗机,有很多改型。

中国从上世纪50年代末开始对米格-21感兴趣,但当时由于中苏关系出现裂痕,苏联不愿提供这种先进战机,尤其是生产技术。但随着共产国际形势的变化,苏联需要中国的支持,于是在1961年,中苏签署协议,授予中国米格-21F-13飞机和R-11F-300发动机制造特许权,包括全套生产技术资料、飞机和发动机散装件。但由于中苏关系不好,实际上大部分技术资料都没有,错误很多。只有少数样机真正有用,这给试制带来了困难。最后,经过负责这个项目的沈飞公司和成都飞机工业公司的努力,制造出了米格-21。

歼-8战斗机(白天型),北约编号“长须鲸”。1969年7月5日,尹玉环成功首飞。直到1979 65438+2月31,歼8才设计定型。一年后,该机开始装备部队。到了80年代,由于歼7的不断改进和歼8II的出现,歼8逐渐被陆军忽视,1987年停产。

歼运-8是自主研制的高空高速战斗机歼-7,也就是米格-21。它的研制是为了适应我国高空作战的要求。的设计理念歼沈阳飞机设计提出的运-8是:突出高空高速性能,增加航程,提高爬升率,加强火力。与歼7相比,各项性能指标均有所提升。歼-8采用机头进气、大后掠角、小展弦比、薄三角翼、下平尾、双腹鳍的气动布局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