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欧中心主义的历史基础

“西欧中心论”是自19世纪中期开始在西方出现的一种历史理论。由于其带有殖民主义、种族优越、不公正和客观性的偏见,受到了许多现代历史学家的批评和指责。我们简单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西欧中心主义”的含义是,在十五以来日益一体化的世界中,日耳曼民族主要是指生活在西欧的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等国家,它们在资本主义逐渐兴起的历史条件下,相对给予了其他所有地区和民族更深刻的影响。毋庸讳言,“西欧中心主义”有一定的理论和历史基础。从理论上讲,世界历史的进程是在有规律发展的基础上的不平衡发展,即在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一些地区可能成为世界历史进程中的“中心”。尤其是到了现代,世界已经成为一部更严格意义上的整体历史。西欧作为资本主义最早出现的地区,成为世界的中心,无可厚非。这个中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政治上讲,西欧是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的大本营。从16世纪到19世纪的数百年间,他们给世界各地带来了无数的灾难和苦难。从这个角度看,西欧的核心作用是消极的、灾难性的,而不是进步的动力。

(2)从经济上讲,资本主义的先进技术和西欧组织现代工业、农业、手工业的经验,以及他们的先进工业和大量的资金、信息、交通工具,都随着他们的侵略带到了世界各地。更重要的是,资本主义形成的工商业革命的先进生产方式,也随着他们对世界各国的殖民,被注入到世界各地的许多民族和地区。

(3)在文化领域,启蒙主义、浪漫主义、宪政主义、自由主义、社会主义、野蛮的种族主义等近代以来具有重大意义、影响和冲击的文化思潮,对西欧以外的地区和民族产生了重大影响。

(4)从改革和革命运动来看,改革和革命的浪潮是在西欧上演的,或者说是在西欧的影响下进行的。国际工人运动的主战场此时也在西欧。

(5)从科学教育的角度看,近代一系列重要的科学发现,如达尔文的进化论、牛顿力学、细胞理论、物质守恒定律等,都起源于西欧。组织形式先进的科研机构,从国民教育学院到大学再到科学院,都应该归于西欧。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以西欧为中心的“西欧中心主义”对世界既有积极的后果,也有消极的后果。但是,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看到,一些西欧中间派鼓吹的“西欧中心主义”与我们理解的大相径庭,有其自身的极端表现。以下从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我们对“西欧中心主义”的理解和他们对“西欧中心主义”的理解,其本身的性质是不同的。即他们所谓的“西欧中心论”的特点是强烈的殖民主义、歧视和种族优越感。比如黑格尔在分别考察了世界各地后提出“历史的真正舞台在北温带”。然后通过“高地、平原、海岸”三种地理形态的划分,提出地中海海岸是世界历史的中心。这是典型的从西方看其他国家的观察方式。不可避免地,他们暴露于不公正和歧视的坏习惯。再比如,从种族主义的角度来看,日耳曼精神是新世界的中心。比如,他们认为殖民者把西欧更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带给了落后地区的人民,是西欧人把落后地区的人民从落后和野蛮中解放出来。这些观点都打上了殖民主义力量的烙印。我们上面说的“西欧中心论”,基本上是一个平等公正的世界。

其次,“西欧中心主义”的极端分子有自己的极端观点。比如,他们认为现代西欧是整个世界的中心。正因如此,他们认为西方文明兴起之前的文明史,只对希腊罗马的文明史有意义。其意义在于为西方文明做准备。因此断言,世界历史的范围仅限于从一开始就导致西欧文明产生的民族和事件,其他地区并不重要。其实这是一个完全主观的,违背事实的不科学的结论。西欧被认为是世界的中心,但却是世界历史发展的体现、结果或过程。因为在十五世纪之前,虽然世界各地都比较封闭,但是从横向来看,亚洲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已被大多数历史学家所接受,成为公认的常识。但久而久之,这种先进的地位带来的是历史惯性的逐渐增加,甚至是向落后的转化。这并不奇怪。就像西欧进入本世纪后,由于社会主义运动的不断兴起和接连胜利,以及美国和日本的迅速崛起,最终失去了中心地位一样,也不足为奇。西欧中心地位的确立有多方面的原因。比如西欧的庄园制,西欧的等级君主制,更容易让商业资本主义成长。西欧一系列国家形成的集约型文化驱使它们相互竞争,充满活力,为资本主义的生长准备了肥沃的土壤。以及新航路的开辟,殖民带来的大量经济利益和财富,使得西欧的资本主义经济强大起来,成为中心。但是,不能假设十五世纪之前的希腊罗马文明也是世界的主流。另外是“西欧中心主义”的极端分子臆想出来的。

最后,最重要的一点,也是长期以来被“西欧中心论”所忽视的一点,就是西欧的中心地位,即它对其他地区和民族影响的强度或深度。非中心地区和民族自身的努力是否处于主导地位。在这方面,极端的“西欧中心论”者总是抱有强烈的偏见。其实,客观地说,西欧在近代的中心地位不可能是绝对的,第五个非中心区包括外围和半外围地区(这些地区应该包括那些在整体进入世界之前和之后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国家,比如中国、印度、俄罗斯,虽然在19世纪中叶之前没有进入整个世界的范围,暂时处于外围,但是世界史的范围应该包括在内。)民族不应该是被动的,只被视为欧洲驱使的一个组成部分或者只被视为传播文明的一个对象。应该说,中心区域和非中心区域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应该说,非中心地区在整个世界历史的形成过程中具有相当大的作用,应该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非中心地区的各个民族都是自己国家和地区社会变革的根本动力。事实上,16世纪至19世纪的社会变革不仅在西欧频繁发生,在非中心地区也非常活跃,如亚洲的明治维新、泰国的现代化、菲律宾革命、美国革命、拉美独立运动等。同时,革命的原因不仅仅是来自西欧的冲击,还有来自其他地区变化的影响。但外部冲击再大,也不代表根本动力,不能代替这些民族自己的奋斗,比如美国独立运动。没有美国人民的非凡斗争,独立是不可能的,殖民当局的地方改革也是在当地人民日益激烈的反抗斗争下被迫让步的。这也不能否认殖民地人民在社会进步中的能动作用。

(2)西欧或西欧以外的文明也倾向于转向资本主义。东西方文明的发展有一个共同的趋势。当西欧转向资本主义时,东方国家也有了资本主义的萌芽。比如中国明清时期和日本明治维新之前,资本主义的早期萌芽就出现在商业、手工业和上层建筑领域。只是由于自身体制的长期惯性,这个过程被迅速崛起的向外扩张殖民地的西欧资本主义打断和压制。同时,这个资本主义萌芽在世界整体历史的未来进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经济方面。

(3)非中心地区的经济贡献。16世纪以前,欧洲已经形成了东部沿海贸易网络、贸易站和贸易路线的多元化贸易结构。只是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欧人连接了东西方之间的贸易网络。东方商品极大地活跃了国际市场,非中心地区是西欧工业生产的主要农业产区,如亚洲的棉纺织业,刺激了欧洲市场的繁荣。印度制造。

(4)政治上,非中心地区人民反殖民斗争的风起云涌,推动了世界历史每次大踏步前进;大国霸权离不开奥匈帝国在中亚的挑战,美国和日本在近代后期的崛起也挑战了西欧的霸权。

(5)亚非拉等周边地区在国际思想文化交流中的积极作用,不容忽视。比如美国混合多元文化主义的形成,中国活字印刷术等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推动,中亚的建筑、雕塑艺术,中国的文化经典和哲学思想对近代科学、艺术、人文如牛顿思想和西欧启蒙运动中的思想家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因此,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客观公正地评价“西欧中心论”的正负效应。我们应该大胆承认西欧在近代的重要作用,但同时也不能忽视非中心地区在世界近代历史进程中固有的基础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