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一体与隋代死亡的内容
1,隋朝的建立
北朝的最后一个朝代是北周。581年,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隋文帝为隋文帝,国号黄凯。
隋文帝——隋文帝
胭脂井的故事
胭脂井建于南朝和陈。陈是六朝的最后一个皇帝,他是一个贪图享乐,不关心国家大事的皇帝。虽然他在办公室,经常有前方敌人紧张的报告,陈仍然沉迷于饮酒作乐。公元588年,杨光率领565,438+0,000隋兵分八路攻打建康,最终攻占建康(南靖)。当陈后主听到外面杀声震天,他意识到出事了,惊慌失措。他急忙带着心爱的妃子张丽华、孔贵妃逃到泾阳楼下,想找个地方躲起来。这时,他发现面前有一口枯井,他赶紧带着两个妃子躲进枯井里。
隋军终于询问太监知道陈后主藏在井里。隋兵大喊着让里面的人出来,井里没人答应。隋兵又喊:“再不出来就扔石头进去。”里面传来痛苦的叫声,隋兵用绳子把这三个人从井里拉了上来。两名嫔妃当场被杀,陈后主被俘。
相传当时两位妃子的妆粉都比较丰富。在进出枯井的过程中,这些粉末都落在了井田上,留下了千百年都无法抹去的痕迹。后人因此把这口井叫做胭脂井,也叫忍辱井。
2.隋朝统一
①背景:陈后主南部不问政治,但沉溺于享乐。
②事情经过:589年,隋文帝灭陈朝,统一全国。
意义:隋朝的统一结束了长期的分裂,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3.隋初的繁荣
(1)度量值:
(1)经济:编制户籍,统一南北货币制度和度量衡制度;
②政治:加强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2)功能:
①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大大增加了人口和耕地面积,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2)出现了“治皇”的盛世。
4.589年,隋消灭了南陈,结束了割据政权。秦汉以后,中国再次统一。隋为什么能完成统一大业?
(1)客观上:
(1)北方民族大融合与南方经济发展;
(2)长期割据,人民渴望统一;
③南方陈政权统治腐败;
(2)主观上:
(4)隋朝建立后,大力治理,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军事强大;
⑤隋灭陈准备充分,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5.回顾上学期所学,哪些朝代结束了分裂,实现了统一?哪些朝代的首都在长安?
(1)秦朝、西晋、隋朝;
(2)西汉和先秦
知识点二:开通大运河
1,用途:
(1)政治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2)其他目的:
经济目的:剥削江南财富;
军事目的:便于转移进攻朝鲜的军事物资;
个人目的:贪恋江都美景。
2.发掘时间:公元605年,杨迪统治时期。
3.隋代大运河概述
隋代大运河示意图
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至卓君,南至余杭。大运河是一条贯穿南北的大动脉。从北到南分为四段,分别是永济运河、通济运河、汉沟河、江南河。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000多公里。
4.评估:
运河风光
现状: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汴河怀旧
南朝皮日休
据说隋朝亡国就是因为这条河,但现在它仍在流淌,南北船只也因此畅通无阻。
若不是修龙船巡视视察,皇帝的功绩可分为伟大的禹。
(2)功能:
(1)加强南北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2)但开凿大运河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激化了阶级矛盾,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5.杨迪为什么要开通贯穿南北的大运河?
(1)杨迪利用现有的经济实力。
(2)以现有的自然河流和古运河为基础。
(3)国家统一使杨迪皇帝招募数百万人成为可能。
知识点三:创设科举取士制度。
1.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员的选拔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的是门第而不是才能,贵族家庭的子弟可以通过门第进入仕途。
九品郑智制度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项选官制度。首先,中央政府挑选“有智慧、有知识”的官员组成钟政官员,然后根据家庭背景、品德和才能在钟政官员所在的县挑选人才。九品郑智制度建立之初,确实起到了选拔人才的作用,其选拔标准是家世、德才并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选拔标准开始发生变化,只注重家庭背景。久而久之,官员的选拔权被世家大族垄断,形成了“上品无贫,下品无绅”的局面。
2.形成过程
(1)文帝即位后,废除了以前的选官制度,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了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2)杨迪杨迪年间,进士科的设立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正式确立。
3.功能
科举制度的建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选官用人的权力,扩大了选官范围,使有才能的人能够参政议政,促进了教育的发展。从此,科举制度成为历代选官的主要制度,维持了1300多年。
知识点四:隋朝灭亡
1,原因:
①根本原因:杨迪的残暴统治。杨迪皇帝喜出望外,不同情和纵容。他在位期间修建了一系列重大工程,屡次发动战争,人民苦不堪言,社会矛盾激化。
②直接原因:杨迪的残暴统治引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起义首先在受灾最严重的山东省爆发,然后蔓延到全国。在起义军的进攻下,隋朝的统治面临瓦解。
2.隋朝灭亡:618年,皇帝杨迪在江都被部下杀死,隋朝灭亡。
3.隋朝和秦朝的相似之处:
(1)结束分裂局面,实现统一。
(2)创造了重要的制度,影响深远。
(3)建设大型重要工程。
(4)都死于暴政,都是短命王朝。
延伸延伸
1.正确认识大运河的开凿。
隋朝的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然而,由于杨迪皇帝的保证,隋朝灭亡了,所以后人对这项巨大的工程有不同的意见。我们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
①从主观原因来看,杨迪开凿大运河的动机是:首先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有效巩固对南方地区的政治经济控制,进而方便江南财物运往洛阳和长安。
从历史背景来看,大运河的开凿是南方经济发展的结果。三国以来,南方不断开发,经济发展水平逐渐赶上北方。隋朝统一后,政治中心仍在北方,大部分粮食由江南供应。陆路运输又小又慢,满足不了需求。开通南北运河,利用水运,是时代的需要。
从历史影响来看,开凿大运河必然会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所以人们将其归结为杨迪的暴虐行为之一。但大运河开通后,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2.隋文帝为什么要废除旧的选官制度?
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加强中央集权,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做官,才能有效统治。旧的官员选拔制度的实权掌握在上层权贵手中。根据家庭背景,有些人在没有真才实学的情况下上台,不利于隋朝的统治。
3.科举制度的进步与局限。
递进:选官的标准是人才,具有高度的公平性和公开性;选官权集中于中央,扩大了地主阶级的统治基础,有利于促进社会发展;打破世袭制和地位低的人进入仕途的限制,有利于他们进入政坛,缓和阶级矛盾;有利于教育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
(2)局限性:大量知识分子迷恋功名,一旦科考成功,便逐渐沦为封建统治者的附庸;将读书、应试、做官紧密联系在一起,“一切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人生哲学主导着学校教育,严重影响着知识分子的思想。
4.秦与隋的异同。
相似之处:
(1)是经过长期分裂后统一的朝代;都进行了一些开创性的政治改革,如秦朝建立的郡县制,隋朝开创的科举制度等,对后世影响深远。
(2)有举世闻名的大型工程,如秦代万里长城、隋代大运河;
(3)由于大规模的建设和暴政,发生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如陈广起义和隋末山东农民起义;
④都是短命王朝,二世死了。
差异:
①阶段和作用不同:秦统一处于封建社会的初步发展时期,秦统一加强和巩固了封建制度;隋朝统一时,中国正处于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这为封建社会繁荣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2)开国皇帝治国重点不同:秦始皇注重政治制度建设,巩固政权;隋文帝注重恢复和促进经济发展;
③对知识分子采取不同的政策:秦“焚书坑儒”;隋朝实行科举制度来吸引人才。
教科书问题解决
1,思考问题:想一想,科举制度和以前的官员选拔制度有什么重大区别?
前朝选官由上层权贵垄断,注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科举选官的标准是人才,具有高度的公平性和公开性。
2.材料研究:《旧唐书·李米传》中写道,隋末的社会状况是:“父母不护子,夫妻弃子于匡床。万户空墙,千里有烟火。”想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社会局面?
材料主旨:父母无力抚养子女,恩爱夫妻被迫分离,千城万乡无人居住,万里地域无人居住。
原因:杨迪皇帝喜出望外,不在乎人民的力量。他在位期间修建了一系列重大工程,屡次发动战争,赋役、兵役繁重,民不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