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遗址浚县城墙

古城遗址浚县城墙

浚县古城墙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浚县西侧,是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浚县古墙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当时,废弃的状态被称为浚县,县城在丘福山北坡。城墙分东、北、南三面,西有渭河险要。弘治十年(1497),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修缮,历时两年完成。城周长七里一百五十步,高二十八尺,建四翼廊拜楼。郑德五年(1510),知县陈驰修筑西城墙,西至山下,以浮山为界,县城在丘福山东北。嘉靖十一年(1532),知县邢汝模鉴于城西有浮山,向西南扩展,旧城改为砖砌。嘉靖二十九年,知县卢光祖重修城墙,加高十尺,宽五尺。他建了一座敌塔,开了一家驻军商店,城墙都是砖砌的。万历二年(1574),知县杨蓉重修浮山,在城中圈了一半。当时城墙周长一千三百余尺,宽二十余尺,底部青石,高一尺二尺。经过多次改建和扩建,浚县古城已逐渐完整。东、西、北、南四座大城门,额上写着“东望云”、“西望青翠”、“南控刘皇”、“北对紫极”等字样。正门有两座高楼,东有长春,西有长庆,南有叠翠,北有公基。每个城门都装有一扇沉重的门,南北门都是用蓝色的石头建成的。在城市的每个角落都将建造一座城镇角建筑。四门外将建石桥,桥头建石坊。西面以渭河为屏障,另外三面挖护城河,长八十里,宽二尺。它从丘福山南引出渭河,绕过东部和北部,在西北部汇入渭河。河内到处是清澈的水和绿色的荷叶;刘成兴岸青,鸟鸣。

古城墙高5.7米,宽7米。基础外部用青石铺砌,高4m,上部用青砖砌成,砖墙厚1.3m,内部配砖,用夯土填实,用掺桐油的白灰灌浆,坚固异常。城墙南北两侧有券形门洞,北面是观澜门,南面是云书门。云舒门高4.75米,宽5.48米。大门左侧是一块碣石,建于崇祯十四年(1641)。古城门外有两座城门,兼有城防和防洪的功能。

浚县古城墙西临渭河,南有浮山,东有大仙,北有原野。它构造精巧,简单而壮观。历经400多年沧桑,古城墙见证了浚县的兴衰。

视觉(文轩提供)

部分城墙(文轩提供)

观澜门(文轩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