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资料(生平、文章、人品。)

苏轼(1037 ~ 1101年),宋代著名文学家、画家、书法家,名“东坡居士”,梅州眉山(今四川梅州)人。他和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以文学闻名,在世界上被称为“苏三”。与汉末“曹三父子”(曹操、曹丕、曹植)相同。

他的父亲苏洵,就是27岁时在《圣紫晶》中被提到的“苏”。苏洵很晚才发火,但他很努力。晚年的苏轼回忆起童年随父求学的经历,觉得自己深受父亲的影响。当然,如果没有苏洵的刻苦学习,苏轼从小就不可能得到一个好的导师,更不可能“学通经史,那是属于每天几千字的事”,更不可能有未来的文学大师。

嘉祐元年(1056),二十一岁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次年参加礼部考试,以一篇《刑忠论》获得考官欧阳修的赏识,高中成为秀才。

嘉祐六年,苏轼参加了通常称为“三年京检”的语文中专考试,进了三等,给大理判官,签了书。后来,父亲在汴京去世,丁回到了家乡。熙宁二年(1069),任满后回朝,仍赐职。

苏轼离开北京几年了,朝鲜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宗申登基后,任命王安石支持变法。苏轼的很多师友,包括当初很欣赏他的欧阳修,都因为不同意新国王安石推行新法而被迫离京。朝野的旧雨褪去,苏轼眼中看到的不再是二十岁时看到的“太平盛世”。

苏轼在回京的路上,看到新法对普通百姓的伤害,所以不同意宰相王安石的意见,认为新法不能便民,于是写了一封反对的信。这样做的一个结果是,和他被迫离开北京的老师朋友一样,不允许他们留在朝廷。于是苏轼要求释放,被调到杭州服将军刑。

苏轼在杭州待了三年。任期结束后,他被调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周知。

这样持续了十年左右,苏轼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次灾难。当时有人故意歪曲他的诗,大做文章。元丰二年(1079),苏轼到湖州不到三个月,就因写诗讽刺新法,“谤君”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

苏轼在狱中103天,几乎处于被斩首的边缘。由于北宋在毛统治时期实行不杀吏部尚书的国策,苏轼得以幸免。

出狱后,苏轼被贬为黄州团永琏(相当于现代民间自卫队副队长)。这个职位相当卑微,而此时的苏轼经过这次牢狱之灾已经心灰意冷。在业余时间,他带领家人开垦荒地和农场,以帮助维持生计。“东坡居士”的绰号就是在这一刻给他起的。

宋神宗元丰七年,苏轼离开黄州,赴任汝州。由于路途遥远,旅途劳累,苏轼的子女不幸去世。汝州很远,路费都用完了。再加上丧子之痛,苏轼上书朝廷,请求暂时不要去汝州,先在常州居住,后被批准。当他准备返回常州时,宗申去世了。

哲宗即位,高太后听政,新党势力倒台,司马光被重新启用为丞相。于是苏轼在1998年被礼部召回朝鲜当医生。前半个月升驻跸舍人,三个月后升中书舍人,于是升翰林学士。

俗话说“北京官不好当。”苏轼看到新兴势力拼命打压王安石集团的人物,废除新法,认为他们不过是与所谓“王党”一丘之貉,再次向皇帝建言献策。

到目前为止,苏轼既不能容忍新党,也不能原谅旧党,于是再次要求外调。作为龙图阁学士,他在阔别16年后再次前往杭州担任府尹。苏轼在杭州兴建重大水利工程,疏浚西湖,用疏浚的淤泥在西湖旁筑起堤坝,就是著名的“苏堤”。

苏轼在杭州过得很幸福,把自己比作唐朝的白居易。但在元佑的第六年,他被召回朝鲜。但很快就因为政见不合被释放到了颍州。元佑八年(1093),新党再次上台。他被贬为徽州安置,后以“讥诮先朝”的罪名被贬为儋州(今海南省儋县)别家、彰化军安置。惠宗即位,调任连州安置,任副特使兼永州安置。第三年(1101),傅园被大赦,恢复为晁。回北途中死于常州文中,谥号。66岁的时候。

苏轼的文学艺术成就

苏轼的文学观与欧阳修一脉相承,但他强调文学的独创性、表现力和艺术价值。他的文学思想强调“有所为有所不为”,崇尚自然,摆脱束缚,“法度创新,外放妙理”。他认为作文应该“像流水一样,一开始没有确定的质量,但总是做你应该做的,总是停在你停不下来的地方。”“自然文理,体态丰盈”的艺术境界(《谢谢老师的书》)。苏轼散文作品丰富,与韩愈[/url柳宗元、欧阳修并称。文章风格简洁流畅,奔放不羁。施德宏《后记东坡(左右)池记》说:“其文笔潦如水,其浪自然写。”苏轼与欧阳修并称为“瓯塑”,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是继欧阳修之后主持北宋文坛的领袖。他在当时的作家中享有很高的声誉。很多人和他交了朋友,或者接受了他一段时间的指导。黄、秦、晁、张都是他培养、赏识、提拔起来的。故称苏门四学士。

现存苏诗约四千首,内容广泛,风格多样,但以豪放为主,笔法多变,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为宋诗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谢朓《原诗》说:“苏轼诗之境界,古今未有,天地万物,皆得神来之笔。”赵翼《瓯北诗话》说:“以文为诗,从昌黎到东坡益达,是一代人的壮观景象。.....尤其是够不着的,天生一支健笔,凉如悲梨,赶紧一起剪。有一个隐藏的意思是必须要达到的,表现出来也没有什么困难。所以李、杜之后,是大族,不如李、杜初。”

苏轼写的诗有340多首,突破了写男女情爱、离别之情的狭隘主题,具有广泛的社会内容。苏轼在中国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他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拓展到词学领域,一扫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驾齐驱的豪放词派,拓展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突破了诗与诗的界限,为词的创新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代表作有《念奴娇》、《水调歌头》,开创了豪放派词坛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刘辰翁《辛家轩序》说:“字达东坡,光明磊落,似诗,似散文,似天地奇观。”

苏轼还擅长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曾师从晋、唐、五代名家,拜王僧虔、李咏、徐浩、颜真卿、杨凝式为师,自成一家。紫云:“我不可能出了一本书”;又有云:“要创新,不练古人。”黄庭坚说他:“早年笔力脱俗,不如老板自然”;又云:“到了黄州,笔力甚大。”晚年受海外风浪影响。此外,他的学识、胸襟、学识处处出众,一生跌宕起伏。他的书法风格丰富而天真,你可以通过看他的书法想象他是一个人。人和书互相尊重。当时,他的兄弟、子侄、尤、麦、郭,以及他的朋友、赵灵之都曾师从他。后来清代李纲、韩世忠、陆游、吴宽、张之洞等历史名人也向他取经,可见影响之大。黄庭坚在《山谷集》中说:“本朝善书者,以(苏)为先。”

苏轼在画中画墨画竹,借鉴的是同一种文风(即写而能之),比写字更简练,有舞之势。米芾说他“作墨竹,从地到顶。我问:为什么不分段分呢?说:竹生时,为何一根一根生?”他还擅长制作古树和奇石。米芾也说:“用枯树做树枝,无故弯曲;石头是硬的,而且奇怪不合理,比如他胸前的凹陷。”可见他的画很奇怪,想送很远。他的书画理论思想突出,画论影响深远。如重视神似,提倡画外之情,画要有寄托,反对形式的雷同和程式的限制,提倡“诗画合一,艺术性和清新性”,明确提出“文人画”的概念,为“文人画”的后续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现存的书籍有《黄州寒食诗》、《赤壁赋》、《谢谢老师的论文》和几篇《祭黄随笔》。幸存的画作有《古木奇石》;近几年发现的《潇湘竹石图集》也是他的作品。

宋代苏轼在诗歌、散文、词、书法、绘画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他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多得的文艺天才。

苏轼年谱

北宋仁宗天盛元年——嘉祐八年(1023-1064)

1036苏轼生于景佑三年十二月十九日。

1054嫁给王福

1057进士,丧母(1057.4-1059.6)

1059家人到京都

1061凤翔法官。

英宗治平元年——四年(1064-1068)

1064职业历史博物馆

1065妻子的葬礼

1066父亲的葬礼;孝顺(1066.4-1068.7)

宗申熙宁元年-元丰八年(1068-1086)

嫁给王闰之

1069回京;办公室历史博物馆

1071任何监督;在杭州担任普通法官

1074任密州太守

1076任徐州太守。

1079任湖州太守;被关进监狱

1080流亡黄州

1084到常州

1085到邓州;任登州太守;到京都;任中书·舍人

哲宗(1086-1100)在元佑统治时期(1085-1093)执政。

1086圣旨以翰林学士之识。

1089任杭州总督兼浙西军区司令员。

1091为吏部尚书;到京都;任颍州太守

1092任扬州太守;战争历史部;礼部大臣

1093妻子的葬礼;太后死了;调整郡守太守;河北省军区司令员

1094到惠州;流放惠州

1097到海南;流亡海南儋州

惠宗(1101-1126)皇太后在位(1100)。

1101北返;去常州;停止

1126北宋灭亡。

苏轼的三个妻子

苏轼的已婚妻子王符,是四川梅州青神人,年轻貌美。她懂书,懂礼貌。她16岁嫁给苏轼。她堪称苏轼的左膀右臂,有“听幕后”的故事。苏轼心胸宽广,待人接物相对疏忽,王符就在屏风后听着,把自己的建议告诉了苏轼。王符和苏轼活了十一天就死了。苏轼按照父亲苏洵的遗言,葬在你母亲的坟旁,并亲自在葬王符的山上种了三万棵松树以示悼念。十年后,苏轼写下《江城子忆梦》,算是为王符的第一首悼词:十年生死茫茫。从不思考,从不忘记。千里之外一座孤坟,荒凉无处可谈。即使相见不相识,也是满脸尘土,鬓角如霜。夜晚来临,梦突然回家。小轩窗,穿衣。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断肠处年年月夜,短松冈。

苏轼的第二任妻子王闰之是王符的表妹,在王符死后第三年嫁给了苏轼。她比苏轼小十一岁。她从小就仰慕苏轼,天性温柔,一直依赖苏轼。王闰之陪伴苏轼度过了人生中最重要的25年。乌台诗案、黄州贬谪后,在仕途的沉浮中与苏轼同甘共苦。二十五年后,王闰之也先于苏轼去世。苏轼伤心欲绝,写了一篇悼词:“我要回家了,我要回元秋。曾经有一点,先抛弃了我。谁欢迎我们的门,喂养我们的田地?我们无能为力!眼泪流干了。出国旅游,我就不那么感恩了。只是同一点,还是重复这个说法。唉!”妻子死后一百天,他的朋友、大画家李龙眠被要求画十尊罗汉像。当和尚被要求为她念经超度,在天堂生活时,这十尊雕像是献给他妻子死去的灵魂的。苏轼死后,苏辙将他与王闰之合葬,实现了纪念馆“只共一点”的心愿。

苏轼的第三任妻子王朝云是他的妾,比苏轼小二十六岁。当苏轼最困难的时候,王朝云总是陪伴着他。王朝云是苏轼的红颜知己,苏轼写给王朝云的诗最多,称她为“维摩女神”。可惜,晁云被平反后过了十一年,也就是在苏轼之前去世了。晁云死后,苏轼一直守寡,再未结婚。苏轼遵照朝云遗愿,将亡妻葬于惠州西湖孤山南麓齐禅寺大圣塔下的松林中,并在墓旁建六亭以资纪念。写的对联是“过时了,只有朝云能认识我;一个人弹着老调,每次下雨都想你。”这幅对联中有一个著名的典故:“东坡退朝一日,吃。”古慢慢地走着,对仆人说:“你们这一代的道是什么?”一个女仆突然说‘都是文章’,坡不同意。另一个人说,‘充满知识’。坡特也没想到会是什么时候。当他到达云端时,他说:“单身汉的肚子已经过时了。爱伦坡突然大笑起来。朝云墓现已成为海南的一处名胜。

苏轼的四个儿子

王夫生下了苏轼的长子苏迈,王闰之生下了苏轼的次子苏轼和三子苏果。三个儿子都是由王闰之带大的。1083年秋,朝云生下第四子苏盾,可惜不久就夭折了。

苏轼轶事

1,苏轼“欺负”老师。

苏轼在春秋时期写了一篇很棒的文章,题目是《以刑赏忠论》。其中有如下几段:尧做学问的时候,要杀人,说“第三杀”,尧说“第三杀”,所以世人畏惧执法的坚定,而乐尧用宽刑。思悦说“枪可以用”,姚说“不行,枪可以指挥宗族”,然后他又说“试试看”。何耀之没有听从皋陶的谋杀,而是利用了四座大山。不过,圣人的用心也是可以看出来的。

考官梅生对苏轼的文章惊叹不已,但对以上并无把握。苏轼拜访梅时,问及姚与对话的由来。苏轼笑答:“当然。”

其实上面这个典故出自《礼记》,发生在周公身上。苏轼在考试的时候写在姚身上,却被美声老师忽悠了,可见其功力非凡。

2、东坡肉

苏轼被贬黄州时,《猪肉赋》中有一句著名的顺口溜:“黄州好猪肉,价不值钱。富人不肯吃,穷人不懂做饭。慢一点火,水少一点,火满了就好看了。每天起来打一碗,饱得都顾不上了。”这里的“慢火,少水,火足了才好看”,就是著名的东坡肉烹饪法。苏东坡后来被任命为杭州巡抚,修筑苏堤,兴修水利,深受百姓爱戴。而这道“东坡肉”也紧随其后,在杭州名声大噪,成为当地的一道名菜。

3.苏轼退房了

苏轼晚年住在常州。他花光了最后的积蓄,买了一栋房子。他正准备改天搬进去。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听到一个老妇人非常悲伤地哭泣。他问老妇人为什么哭。老婆婆说她有一套传了百年的房子,被无良子弟卖掉了,哭得很伤心。仔细一看,原来苏轼买的房子就是那位老妇人所说的祖屋。于是苏轼对她说:“易故居是我卖的,不必深感痛心。现在该把房子还给易了。”苏轼马上把房契烧了,就租房子住。今年7月,他在出租屋内死亡。(见周的《梁漫志》)

为晚餐唱诗

苏轼二十岁那年,去京城搞科研。六个自负的举人看不起他,决定下一种菜请苏轼吃饭,打算逗逗他。苏轼接到邀请后欣然前往。在筷子未动之前,大家提出一个饮酒令,饮酒令的内容必须引用历史人物和事件,这样就可以自己吃一道菜了。其他五个人欢呼起来。“我先来。”年长的说:“姜子牙在渭水钓鱼!”说完拿了一盘鱼。“秦长安卖马”,第二个得意洋洋地抬走了马肉苏子清在北湖放羊,“第三个拿羊肉毫不示弱。”“张翼德卓仙卖肉,”第四个说,伸手去拿肉关云长靖州刮骨,“而第五个迫不及待地去偷骨头。”诸葛亮在中间种菜,”第六个得意地拿起最后一颗菜。菜都上完了,六个举人正高高兴兴地准备一边吃一边嘲笑苏轼的时候,苏轼却不慌不忙地念叨着,“秦始皇并吞六国!”说完,他把六个菜都放在面前,笑着说:“兄弟们,请吧!"! "。六个举人呆若木鸡。

在同伴中脱颖而出

苏轼参加北京考试时,主持考试的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大师欧阳修。他在审批论文时,被苏轼华丽高超的文笔迷住了。为了防止徇私,当时的试卷都是匿名的。所以欧阳修虽然想选这篇文章为第一,但觉得这篇文章和他的得意门生曾巩写的很像,又怕落在人群后面,所以最后评了第二。直到名单公布,欧阳修才知道文章的作者是苏轼。得知真实情况后,欧阳修后悔了,但苏轼根本不在乎。苏轼的大度和出众的才华让欧阳修佩服不已:“这么有才华的年轻人,真应该让他鹤立鸡群(成语就是这么来的)!”并正式收苏轼为徒。

家庭聚会

苏轼高中第二名后,苏氏三子和以“三难”著称的人,齐聚园中庆贺。苏轼之父苏洵提出“冷香”二字,二人各写两首,会适合当时的情况。为了打头阵,苏慢慢走到花池边上,口里念叨着:“水自石边流寒,风自花来。”子游站起来摘了一枝香椿,弹了弹手指,道:“寒词不明,梅花弹满指。”小妹妹也去采花,子想笑他模仿自己,小妹妹却说:“使杜鹃喉寒,留在花做个梦。”说完摊开手掌,一只蝴蝶已经被踩死了。女儿的特点暴露了,大家齐声欢呼。苏轼刷了一声石凳,策马而去。苏劳权喊道:“我的儿子,不回答就不要走。”话音未落,苏轼一声长啸:“刷石时衣冷,踏花时马蹄香没了”!

苏东坡和黄庭坚住在金山寺。一天,他们做了面包吃。两人同意不把这场蛋糕大战告诉寺庙里的佛印和尚。过了一会儿,饼做好了,他们数了数,先把饼呈给观音菩萨,跪拜并勤奋地祈祷。没想到,佛印事先已经藏在上帝的帐中,当他们跪下祈祷时,他们伸手偷了两块蛋糕。苏轼拜完,起身一看,少了两块饼。然后跪下祷告:“观音菩萨好神奇,吃了两块饼。她为什么不出来见他?”

佛印在账号中回复道:“如果我有面条,我会和你一起做些吃的。我怎么敢打扰你?”

苏东坡在杭州,喜欢和西湖寺的和尚交朋友。他和圣山寺的佛印和尚是最好的朋友,他们经常在喝酒和朗诵诗歌时开玩笑。

佛印的和尚很好吃。每当苏东坡在宴席上请客,总是不请自来。一天晚上,苏东坡邀请黄庭坚去西湖游玩,船上准备了许多酒菜。游船离岸时,苏东坡笑着对黄庭坚说:“每次聚会,佛印都会到。今晚,我们坐船去湖边喝酒,唱诗,好好玩玩。反正他来不了。”“谁知佛印和尚早就发现苏东坡想和黄庭坚一起游泳,于是趁他们没上船时躲在舱板下面。

明月当空,凉风沁人心脾,荷香满湖。游船缓缓抵达西湖三塔。苏东坡举着酒杯,捋了捋胡须。他高兴地对黄庭坚说:“今天,没有了佛印,我们安静了。让我们从点酒开始。前两句要立竿见影,后两句要以“在”字结尾。”黄庭坚道:“好吧!”苏东坡首先说道:

拨开云雾,皓月当空,天空能说什么?天堂说了什么?

黄庭坚看了看满湖的荷花,然后说道:

李安平分开,游出了鱼,这是她应得的!得到你想要的!

这时候,佛印忍不住下了船舱板。听到黄庭坚这样说,他把舱板推开,爬出来说:

当木板被分开时,佛印出来了,这真令人沮丧!憋人!

苏东坡和黄庭坚看到一个人突然从船板下爬出来,吓了一跳。当他们仔细一看,原来是佛印,当他们听到他说这样的四首诗时,他们不禁笑了。

苏东坡拉着佛印坐下说:“你藏得好,你说得对。你今天又吃了!于是,三个人一边赏月,一边绕湖游泳,有说有笑。

东坡峪

苏轼不仅是文学大师,还擅长饕餮。除了东坡肘子,苏还擅长做鱼,他做的鱼是一绝。有一次,苏轼很开心。他亲自去橱柜里做鱼。刚做好饭,就看到黄庭坚从窗户进来(黄庭坚是中国古代四大字体之一,是苏轼的密友。他们经常以争吵为乐。知道是又要蹭饭卡油了,我赶紧把鱼藏在柜子顶上。黄庭坚进门说:“今日问子瞻兄,敢问苏轼如何写苏?”苏轼愁眉苦脸地回应:“苏辙,鱼粮在草上。”黄庭坚补充道:“你能把这条鱼放在右边吗?”苏轼说:“不错。”黄庭坚接着说:“这条鱼可以吗?”苏轼说:“鱼怎么能放在上面呢?”黄庭坚指着柜子顶,笑着说:“既然子瞻兄也知道这个道理,为什么还要在上面放鱼呢?!"一向机智的苏轼这次彻底被黄庭坚打脸了!

水果和药物

苏轼婚后不久,应邀去黄庭坚家做客。到了那里,仆人来叫他马上回去,说他老婆有急事。黄庭坚冷嘲热讽,吟诵道:“幸亏是早(杏、枣、李),从容(肉苁蓉是中药)。”这句话包含三个果名和一个药名。苏轼头也不回,跨上马鞍,走开了。他边走边说:“这东西(苹果、甘蔗、柿子)一定是当归(当归是中医的名字)。”感叹,东坡的才华真是令人佩服。

高尚的道德和高尚的品格

作为一个文人,喜欢在政治上发表意见是必然的。几乎是才子代名词的苏轼也不例外。作为保守派,苏轼对王安石变法维新更是狂热。北元丰二年,变法第十年,面对苏轼的尖锐批评,王安石终于坐不住了。苏轼被贬湖州,后被逮捕,押往汴梁受审。历史上说,乌台诗案的文字狱由此开始,大量与苏轼有交往的文人受到牵连,连已经去世的苏轼老师欧阳修及其家人也未能幸免。苏轼本人在狱中受尽了百日之苦。后来,在王安石变法失败后,宋哲宗指示苏轼为他写一封信。苏轼在信中没有透露个人恩怨,没有任何政治分歧。相反,他高度赞扬了他的政治对手。文中有一段话:“高贵婉约的文笔,足以装点一切;非凡之旅,足以吹遍天下。”给王安石的这个评价,是苏轼本人当之无愧的。东坡居士的节操无私精神真的感动了后人。

斗龙

苏轼入狱后,宗申派了一个小太监假扮成囚犯,和东坡睡觉,以测试他是否恨天子。白天吃饭的时候,小太监拿话逗他。苏轼吃得津津有味,答道:“任凭天气电闪雷鸣,我心不动!””夜里,他睡着了,小太监调笑着,“苏睡在这样的床上不可惜吗?" !"苏轼不予理会,打着鼾回答。第二天一早,小太监把他叫醒,说:“恭喜大人,您被赦免了。”你知道,那晚非常危险。只要苏轼有一点抱怨,有一点吃不好睡不安稳的奇怪行为,就岌岌可危。事实上,宗申皇帝也是个傻瓜。派个太监去投靠苏轼的情报,怎么可能看不出来?

东坡赤壁古城

苏轼被赦免后,被贬黄州。在一个朋友的帮助下住在东坡上的一个小屋里(东坡居士来到这里),苏轼此时有了很多闲暇时间,于是到处写诗,临江仙、卜算子:住在黄州定慧园等一大堆绝世名词都是在这个时期写的。苏轼游黄州赤壁时写的《念奴娇》,成为千古佳话。然而苏轼虽然学识渊博,却在地理上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三国赤壁在武汉上游,黄州赤壁在武汉下游。这个赤壁不是另一个赤壁。但是,犯错是不对的。这个苏轼题写的赤壁,现在叫东坡赤壁。

果酱

朝廷保守派复辟后,以砸坛子出名的北宋著名文学家司马光拜相,新法被彻底废除。此时,同为保守派的苏轼主张新法不应全盘否定,而应区别对待,于是与司马光发生激烈冲突,再次被贬为瓜州。苏轼虽然信佛,但不喜欢和尚。我听说瓜州金山寺有一个著名的和尚叫佛印。苏轼听后不服气,决定去山上见老和尚一会儿!在殿中,苏轼从皇帝讲到文武百官,从治国讲到做人。和尚静静地听着。苏轼见佛印沉默不语,从心里瞧不起他。我心想:大家都说他有能力。原来他是个草包,来这里骗点香火钱!话题慢慢来到了佛教。这时,佛印问:“老纳在你丈夫眼里应该是个什么样的人?”苏轼满含轻蔑,漫不经心地答道:“你在常人眼里是有能力的,但那是因为他们浅薄。其实你天天都是骗子,没有真才实学!”佛印笑了笑,沉默回答。苏轼见他不但更加看不起和尚,还幸灾乐祸,于是一时兴起问:“你眼中的苏老爷是个什么样的人?”“你是一个很有学问和修养的人。与其赔钱,不如老老实实!”佛印回答道。回国后,苏轼得意洋洋地给小妹妹讲早上怎么做和尚,苏小妹笑得饭都喷出来了。苏轼不解,问:“小妹妹为什么笑?”“你贬低了和尚。他没有生气,反而表扬了你。你说谁有教养?不学习怎么修身?你还觉得你比别人强?不要脸,你都不知道!”。听了这些,苏轼突然意识到,从那时起,他和佛印成了最好的朋友。

“骨头”并不冷

一天,苏轼和佛印乘船游览瘦西湖。佛印大师突然拿出一把写有东坡诗的扇子,扔到河里,喊道:“水流出东坡诗(尸体)!”苏轼当时就愣住了,但很快就笑着指着河堤上一只啃骨头的狗,念叨着:“狗啃河堤上的骨头(和尚)!”

东坡吃草

闲暇时,苏轼去金山寺拜访佛印大师。没想到师傅不在,来了个小沙弥开门。苏轼得意地说:“秃驴在哪里?!"。小沙弥淡定地指着远处答道:“东坡吃草!”"

用对联击退敌人

北宋时期,宋人率部入侵辽国。但一心求和平的朝廷,却引来辽国的使节,送来一副对联,要求宋人答对:三光、日月、星辰。下联的话就撤军媾和。这幅对联看似简单,却不容易对。句中的数字和后面的数字是一样的,句中所选的数字对应着或多或少的三样东西。恰好回京述职的苏轼,大笔一挥,巧妙地将上下对联合二为一:四首诗,飘逸而颂。这首对联在四首诗中只有三个名字,因为《诗经》中有“雅”和“雅”,合称“雅”。另外还有“国风”和“诗颂”四个部分,所以《诗经》也叫“四书”。妙语自然,廖佩服到了极点。

三个人必须有一个老师。

一天,苏轼,他的妹妹和黄庭坚欣赏这些画。看到上面的标题很有意思:清风细柳细,梅花淡月。你看,是个四字对联,但是中间有个字。小姐姐建议中间加字成为五言对联。黄庭坚一把抓对了:迎风起舞柳暗花明,把梅花藏在明月里。小姐姐补:清风摇柳,明月映梅花。苏轼想了一下,立即回应,填词使之成为:清风助柳,梅花败在明月。纵观三人对联,苏轼最为出色:“福”字既形容风的柔,柳的细,又形容风与柳的亲密,更为传神;“失”字也比“隐”字更贴切,既强调了月色皎洁,又兼顾了梅花的洁净,突出了两者融合的景象,更为一致和贴切。

一个人的计划

苏轼的挚友佛印。他虽然是个和尚,但从不避讳酒肉。这一天,佛印炸鱼喝酒,恰好是苏轼来访的日子。佛印迅速把鱼藏在大鱼下面。苏轼早已闻到了鱼腥味,只是进门时没有看到。他想起那天被黄婷骗了,话锋一转,故意说道:“今天我来问师傅,香门第常春的下一句话是什么?”佛印深感惊讶的是,他的老朋友念了一句大家都知道的老话,他脱口而出了下面这句话:积累善行不仅仅是一种庆祝。苏轼拍手笑道:“既然清朝有鱼(盈),那就积点善,享受一下吧。”

巫山河

有一次,苏轼约了他的哥哥苏辙和师傅佛印。他们三个一起旅行,佛印即兴创作了一句话:没有哪座山比得上巫山。关键在于“无”和“巫”的谐音。苏辙是对的:他叶灿圆润。苏轼听了,对弟弟说:用“呵呵”的谐音来表示“吴吴”当然好,但换成这样不是更好吗:什么水可以清澈如河?听了这话,佛印和苏辙同意了,说“水”比“山”更好,在加工中更稳定。

李安琪小美

很久没有和朋友见面的苏轼邀请黄庭坚去她家做客。妹妹见哥哥亲自出门迎接,开了个玩笑,说:哥哥在外面请双月。《双月》合为“朋友”二字苏轼知道小梅是在和自己开玩笑,马上说,小梅在窗前捕风一半。“半”对“双”,“风”对“月”。有意思的是,中国传统的“风”的意思是半风就是“虱子”,意思是小姐姐在窗边抓虱子。小姐姐生气地转过脸去。

吃米饭吃米饭

苏轼恢复公务后,告诉黄庭坚:“我在狱中时,一日三餐,在人间还是很甜很好吃的。”

参考资料:

/view/25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