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比较关注延安的作文。

延安是革命圣地,是我每天梦寐以求的地方。今年暑假,我在电视上看到:在北京,成千上万的人排队观看“延安精神永放光芒”展览;首都少先队员高举“红领巾革命圣地延安行”的旗帜,整齐列队在那里宣誓。我的心在动。我想去延安。

延安,以前只听说过,在电影电视里看过。但是这一次,爸妈真的要带我去延安,激动得我一夜没睡好。我赶紧在网上找了延安的资料,和我一起打印出来。自带笔、笔记本和一些换洗衣物;告诉爸爸妈妈别忘了带相机和摄像机,多带几卷胶卷...

第二天一早,我们在蒙蒙细雨中乘车离开了Xi安。车子上了高速公路,过了黄陵,沿着弯弯曲曲但很宽的山路快速盘旋。一路上,父亲一边给我读延安的资料,一边讲延安的故事,从《红军长征》、《大生产运动》、《南泥湾垦荒》,到《胡宗南攻打延安》、《瓦子街著名战役》。从宝塔山、延河说起凤凰山、杨嘉玲、枣园、王家屏...我被它迷住了,不知不觉中,我已经到了延安。

到了延安,我们在一个叔叔的带领下开始参观。我们首先来到了宝塔山。一下车,一座与大雁塔极为相似的八角塔矗立在我眼前。我觉得这就是我在书上看到的宝塔山。看了介绍才知道,这座宝塔建于唐代,九层,高44米。旁边有一口大铁钟,是明代铸造的。党中央、毛主席在延安的时候,用它来报时、报警。我们走进塔内,沿着自动扶梯爬到塔顶。放眼望去,延安城尽收眼底,令人耳目一新。这时,站在我旁边的讲解员阿姨说:“这宝塔真不一般。它不仅是延安城市的象征,也是革命圣地的象征。国民党进攻延安时,被飞机轰炸,但始终安然无恙。多年来,这座宝塔经常出现在诗人和画家的作品中。人们赞美它,怀念它。其实他们怀念党中央在延安的岁月,歌颂延安精神。现在已经成为人们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好课堂。”听了阿姨的解释,我好像一下子明白了很多。

然后,我们来到了鲜花茂密、风景优美的枣园。这里曾是党中央、毛主席工作和下榻的地方。走进枣园,首先看到的是一个简陋的大瓦房,这是中央书记处的小礼堂,是中央领导和工作人员自己修建的。听一位在附近卖纪念品的老奶奶说,礼堂基本保留了当时的原貌,但墙壁是近几年粉刷的。奶奶告诉我们,毛主席和中央领导经常在这里开会,研究重大事件。毛主席去重庆和蒋介石谈判,就是在这个礼堂里,他决定通宵开会。奶奶还说,1973年6月,周恩来总理陪同越南贵宾参观枣园,在这里站了很久。参观完枣园后,总理和外宾们就是在这个礼堂进行讨论和休息的。

沿着枣园的小路继续走,我们穿过了一条长长的运河。这是毛主席为了方便村民灌溉农田而亲自修建的。运河建成后,可灌溉1400多亩农田,农作物连年丰收。后来,人们把这条运河叫做“幸福运河”。我们还参观了毛主席、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张闻天、彭等人居住过的窑洞。他们都是那么简单,他们的陈设几乎没有什么不同:一张木床,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部黑色的手机,一个小书架,还有他们用来旋转的纺车。脸盆里有几乎一模一样的牙缸和牙刷。我注意到毛主席的窑洞和别人的不一样,木椅换成了一把很破旧的竹藤椅,还断了一条腿。听讲解员阿姨说毛主席习惯晚上工作学习。因为当时没有电,他晚上工作写作的时候,就点蜡烛照明。累了就用手揉揉脸和眼睛,到洞外锻炼到天亮。听着阿姨的讲解,看着这些实物,我想到了我们美丽的校园,明亮的教室,家里的席梦思,大沙发,空调,暖气,还有宽敞的写字台和柔和的护眼灯...

离开枣园,我们来到延安革命纪念馆。在纪念馆前的广场上,矗立着一座高大的毛主席铜像;三大花坛中,用花草拼成的“实事求是”四个大字格外醒目;在展厅正门上方,郭沫若题写了“延安革命纪念馆”七个大字。纪念馆内设六个展厅,展示革命历史文物1260余件,革命历史照片670余张。这些珍贵的照片和文物真实地记录了党中央和毛主席在延安的十三个春秋,记录了毛主席领导中国革命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艰难而光辉的岁月。在这里,我看到了毛主席用过的毛笔、墨盒和小炕桌,看到了毛主席写的诗词、文件和无数手稿,看到了红军穿过的破棉被、粗糙的棉衣、粗糙的布鞋,看到了南泥湾开垦时用过的光秃秃的锄头、铁锹...在这里,我真正理解了父亲经常对我说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和“的道理。我真正明白了当年毛主席是如何用“小米加步枪”打败蒋介石“带枪的飞机”的奥秘,从而体会到延安精神的伟大意义。

离开延安,我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是的,没有毛主席在延安的十三年,没有延安的窑洞和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就没有今天的* * *和我们的国家,更没有我们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我在这里的所见所闻将会让我终生难忘。我要看看延安,向延安学习,发扬革命传统,珍惜今天,不忘昨天,努力学习,天天向上,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早日成才。我们要用我们的智慧和双手,用伟大的延安精神,为祖国建设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