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清街的历史发展
解放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永清地区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经济和城市建设、文化、卫生、体育和社会保障都有很大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20世纪90年代,城市建设步伐明显加快。1992年,以武汉市政府实施的二桥建设工程为契机,永清地区旧城改造和城市发展拉开序幕。到2000年,解放大道沿线建成了中原大厦、殷浩大厦等一批写字楼,永兴住宅区、解放公园住宅区。2001武汉新能置业有限公司对原武汉米尔姜妍路工厂进行改造开发,建筑面积为。2002年7月,武汉房屋开发公司在江岸消防中队旁边开发了一块闲置了10多年的“空地”,建设了建筑面积36300平方米的“汉飞青年城”住宅小区。5438年6月+2004年10月,武汉苏丰房地产开发公司对原武汉市邮电局、武汉市机要局宿舍区闲置多年的土地进行开发,建设“滨江公馆”住宅楼,建筑面积24368.56平方米。这几年在城市开发建设方面,那叫一个大手笔。2002年9月,武汉进行了永清第一次大规模的旧城改造拆迁。改造拆迁范围东至姜妍路,南至卢沟桥路,西至京汉大道,北至黄埔街,总面积422.9亩。拆迁建筑面积354240平方米,涉及3285户,13832拆迁户。整个拆除工程于2003年8月65日完成。
韩非青年城
2004年底,深圳川业世纪房地产公司投资8亿元在解放大道与京汉大道、卢沟桥路与黄埔大道之间路段(永清拆迁区旁),实现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建设12栋33层建筑,形成永清地区首个大型建筑群“盛世华庭”。2005年4月,香港瑞安集团以33.9亿元的拍卖价格,拿下永清拆片一面的开发使用权。集团计划总投资6543.8+000亿元建设大型公共建筑综合体,打造“武汉新天地”。
“十一五”期间永清街的发展将以卢沟桥路与黄埔大道、中山大道之间的两座大型高层建筑——香港瑞安集团的“武汉新天地”和深圳川野世纪房地产公司的“史圣华庭”为主轴,带动京汉大道周边教育、科技、文化产业圈的发展。影响和吸引沿江地区(包括拆迁片的滨江部分)商业和娱乐功能的方向,刺激和促进山海关路和卢沟桥路之间区域经济和商业发展的步伐。一条条建成的主井建筑和许多商住楼相映成辉。永清高级商务区以其多功能、全方位的功能形成,将促进二桥南引桥金融经济带的繁荣,推动江岸区经济高速增长和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