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报告》文章节选

本报记者/徐顺喜昔日的烽火台在风雨的洗礼中显得憔悴不堪。

边塞文化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古代文人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描写边塞的诗词歌赋。边塞文化历来与中华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不仅在历史上对政治、军事、商业、文化、交通和民族融合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而且为中华民族的大融合和中国多民族文化的形成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正因为如此,很多人把边塞文化简单地理解为古代军事要塞文化的一部分,但它在我们现代人的视野中似乎渐渐模糊了——

边疆文化需要“急救”

近日,《国家发展报告》记者受邀跟随一批文化人物考察山西、河北、内蒙古交界处的边塞文化,发现边塞文物古迹现状良莠不齐。令人欣慰的是,一些边塞文化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发展方式和保护措施,但更令人担忧的是,还有相当一部分遗留下来的边塞文化,在日积月累的风吹雨打中遭到了破坏!毫不夸张地说,如果不进行抢救性发掘和保护,它的面貌在不久的将来只会重现在人们的记忆和想象中。

天镇县,国土面积1635平方公里,位于山西省最北部,晋冀蒙三省交界处,自秦汉以来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虽然这个地方的经济在历史上一直处于弱势地位,但由于其突出的地理和地形优势,成为中原和北方地区最好的天然分界线。历代中原王朝不惜重金在此筑城筑堡,加兵布阵,与新疆北方少数民族作战。由此,天镇被授予“边城”称号,拥有不同朝代、不同世代的丰富多彩的边塞历史,也继承了大量宝贵的边塞文化遗产。

历史上,天镇的军事防御设施,主要是长城和城堡,大多是夯土建筑,这给保护这些承载着边塞厚重历史文化的建筑增加了不少难度。此外,由于历史和人的认识等诸多因素,天镇边塞的历史文化遗产老化、破损、损毁严重,尤其是留下了大量的城堡。砖拆了,夯土取了,有的面目全非,有的没了,让人很开心。如果不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损失将是不可挽回的。

左云,位于西北边陲,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要塞。现存的许多历史信息符号,如外长城、古城堡、烽火台、将军墓地、将军墓等,都见证了古代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交融和交汇。历史文化的积淀,让左云成为了强大的边疆文化。这个小镇现在有一个完整的地球长城。

在左云董事长严蓉、文联主席刘志耀的陪同下,《国家发展报告》记者首先前往关家堡乡黄土口村、黑土口村、魏炉堡,实地考察了明长城遗址、汉长城遗址、汉集团和岳华池。我深入三屯乡宁鲁堡,考察了明长城遗址和敌楼,然后参观了县城古城墙遗址,参观了何世礼生态园和东山生态园。所到之处,发现当地的边疆文化遗址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虽然当地有关部门也在积极保护,但由于其面积广、地域广,这些遗址基本上都分布在山高坡陡、地势险峻的地方,加上资金的缺乏,因此,

见证了两千多年朝代更替的边塞文化遗产,对于当今多元化、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越来越显得弥足珍贵。因此,如何挖掘和整理具有象征意义的边塞历史文化,对于未来的文化传承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00年的历史文化底蕴,再也经不起风雨的敲打。

本报记者实地查看了原本通往海关的大门。

保护边塞文化从树立品牌开始。

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博士生导师王振忠教授在探讨边塞文化和边塞风光的价值时指出,左云文化历史悠久,有春秋时期的白羊古城、战国时期的五洲城、明代的卧牛城。县城内长城、边墩、山峰、关隘、城堡云集,整体上是一座历史文化博物馆。同时,左云地处南北贯通的位置,南北文化交汇,草原游牧民族与中原汉族文化交融。这是我们的优势。如果把大同的云冈石窟和左云的边塞风光、右玉的杀虎口连成一条线,三地相得益彰,各有特色,会很有新意,很有价值。

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刘国忠称左云为“边塞文化线上的一颗明珠”。刘国忠教授建议,应该宣传左云边塞的文化内涵,尤其是它的独特性,比如左云摩天岭长城。同时,要加强对左云文物的调查和保护,摸清“家底”,深入研究,制定规划,进行综合开发。

在谈到保护边塞文化的意义时,山西省左云县政协主席严蓉在面对《国家发展报告》记者时是这样描述的:“我们要像挖掘煤炭一样挖掘文化,全面保护和修复中国的长城。在整体保护原真性、不被破坏的基础上,重点修复明长城陆宁段镇宁箭楼、摩天岭长城段以及重要地段沿线的几处边墩、城楼进行保护。长城沿线将修建一条旅游公路,并对道路两侧进行大规模的绿化美化,恢复具有长城边塞特色的植被和生态,使其与长城边塞风光和谐融合。虽然我可能无法在任期内完成这些想法和计划,但我会尽我所能保护好边塞文化留下的历史痕迹。”

在谈到如何打造和保护边塞历史文化品牌时,专家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建议。大家认为应该集中力量解决四个问题:一是从认识的根源上重视边塞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这就要求边塞历史文化的发展不仅要放在文化建设的层面上,也要放在经济发展的层面上。其次,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工作。要加大宣传投入,加大宣传力度。而且宣传要积极、主动、大胆,也要强调策略和技巧。有专家建议,以中国古代边疆史博物馆的理念为指导,根据历史文化的规律和特点进行宣传,突出个性,挖掘内涵,注重宣传形式和方式的多样化。除了印制宣传资料和图片,还要利用好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还可以举办边塞历史文化研讨会,创作一系列边塞题材的文学作品。另外,要在“保护”上做文章。专家一致认为,要列出保护资金,制定保护规划,落实保护责任,做到保护与发展并重,以发展促保护。最后,要注意对这些边塞文化遗产的整理和开发。在整体保护的基础上,首先要做好修复工程,抢救一些重点地区的长城、主要城堡、码头,恢复其原有的历史风貌。设立墓葬群保护区,有计划地促进部分墓葬的开发。

山西省左云县政协主席严蓉(中)向记者(右)讲述如何保护边塞文化。

文化品牌与魅力

近年来,宁夏的专家学者对“贺兰山阙”的起源进行了多次调查和论证,一致的看法是此地处于贺兰山苏峪口与内蒙古的交界处。此地自古以来就是边塞军事基地。在原苏峪口森林公园的北部,一条古驿道被完好地保存了下来。这条古驿道连接着银川平原和阿拉善高原。古道两旁的石墙和驿站遗址不仅见证了过去的商业景象,也直接反映了贺兰山边塞军事的历史文化,被称为“巴音古道”。景区不仅可以欣赏到峡谷、悬崖、怪峰、松林、高山草甸等美丽的自然风光,也是游客集中感受和体验贺兰山边塞军历史文化的最佳场所。有关部门对景区进行了开发规划,修建了6公里多的旅游公路,恢复了原有的“巴音古道”路线。

雁门关还是世界文化遗产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忻州城的棋盘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具有承上启下、撬动翅膀的作用。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被称为“三关无双,九赛尊首关”。千百年来,“雁门关”以大自然的自然设置、频繁的火与烟的洗礼、人类历史的传奇浪漫,铸就了举世闻名的独特地标和文化符号。

雁门关古战场十几年的开发并没有取得很大的成效,但经过一年的全方位出击,现在已经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从关南、关北的前后腰店到雄伟雄关的核心景区,绵延5公里的雁门古道上,根据雁门关文物保护和旅游发展规划,将逐步修缮封闭建筑,修复古道,恢复古迹,开辟新景点,建设旅游服务设施。图纸上的烽火雄关,正在还原它原本的历史面貌。雁门关景区全新的旅游发展格局得到了省有关部门的支持和肯定。不仅进入了我省十大旅游景区行列,而且领军人物——雁门关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局长王凤刚被评为山西旅游十大创新人物。

保护和打造历史文化品牌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其意义将远远超出历史文化本身的范畴。做好这个项目,需要确立这个项目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需要经济和文化两种手段并用,需要多部门的配合,需要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外向型发展。打造边塞历史文化品牌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我们不应该行动太慢或太匆忙。要从提高认识的基础工作入手,遵循文化发展本身的规律。我们相信,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只要达成共识,共同做好这项工作,独特的边塞历史文化将释放两千多年积累的能量,绽放出耀眼的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