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边县的历史沿革
在于霞时代,定边地区属于永州,是古羌族后裔羌族和氐族的游牧聚居地。
殷商时期,定边地区是鬼域。
从西周到战国,定边先后有肉粥、犟人等狗戎部落居住。周赧王四十三年(公元前272年),秦昭攻克伊渠,建立北地县,包括现在的定边地区。秦王二十六年(公元前221),皇帝统一六国,军政建制设在定边,划归北方郡马岭郡。
西汉刺史设在朔方刺史。县东部属尚军县佘艳县,西部属北地县七眼县,南部山区西部属马岭县。汉武帝北侵匈奴。元寿四年(119),丁原六年(111),大规模移民陇西、宁夏、陕北,境内居民数量大增。
东汉初年,匈奴东迁,北方郡县两次内迁,边境纳入匈奴控制。西晋初年,芜湖十六国混战不休,边界由前赵后赵,后秦前秦而定。公元407年,匈奴铁富部首领赫连勃勃建都通宛城(今靖边白城子),国号夏,受河套统治,以定边为腹地。到北魏初期,郡无郡,是汉族和匈奴、鲜卑、颉颃、狄、羌族杂居之地。
北魏时,定边全境属安大兴县,武定废弃,改为仙西县,定边东部属信宜县。公元534年,北魏分为东魏和西魏,定边全境隶属西魏,恢复Xi安州,大兴县改为婺源县。西魏第三年(公元553年),因定边盛产池盐,改Xi安为兖州,婺源县仍在所在地。北周继西魏。
隋改兖州为延川郡,婺源郡为婺源县,设罗源郡于山南麓,划入红花郡,郡境归之;东滩区属朔方县昌泽县。隋末唐初,全境为梁所占。唐武德元年(618),恢复兖州。元和十五年(820),定边下辖兖州、青州、益州。五代时期,县域先后属于梁、唐、晋、汉、周。
北宋初属陕西路兖州。咸平五年(1002),全境陷西夏,仍建兖州。蒙古太祖二十二年(1227),成吉思汗灭西夏,弃兖州。之后建立元朝,设立行省、道、州。边境东部属延安府,其余属庆阳府,均属陕西省。
明朝在边境地区设置军政保健所,定边隶属陕西省布政司延安府和庆阳保健所。明朝中期,为了抵御蒙古人的入侵,多次修建长城和城堡。当时定边属岩穗镇,定边营驻将军,永济等十三营为西路。嘉靖四十二年(1562),燕绥镇西协副将军驻定边营。清初定边的行政建制沿袭明朝,隶属靖边同治,驻于谦总局。雍正九年(1731)设定边县,安边设通州县,属玉林府。
民国元年(1912),北京政府下令各省政府铺设道路。定边属于陕西省榆林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定边县(治边镇)和安边县(治五毛子、新安边一带)位于县域解放区,属陕甘宁边区。国民党统治区位于中华民国定边县。1937年,陕甘宁省撤销,陕甘宁边区政府设立三边特别行政区(次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治边城,1949年,先后领定边、盐池、吴起、靖边、安边等县。解放后,安边县并入定边县,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陕西省定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