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古代传说
2.九曲巷:在潍坊亚星桥以东,东风街以北。原来这一带都可以叫北下河,在阳光外滩附近。据说如果外人进入,它会转来转去,久久出不来。真是一个优秀的顾湘。此外,现在还有一条从时宇街往南的之字形小巷,但它已经是原来的分支了。
3.状元胡同:在今天的爱国路东,模拟南,党家湾小区西,柳枝北,原叫新胡同,东西方向。清末民初,就是这条长仅百米,宽仅3米的短巷子。曹宏勋和王寿彭是冠军。曹鸿勋高中也打破了威县自古以来没有状元的尴尬。要知道,从隋朝开始到民国末期,中国一千年只有七百个状元(不包括状元吴),而小小的魏县三十年就有两个在同一条巷子里,这在中国历史地理上都是绝无仅有的。后来文革的时候,有人在这里挖出了一个宝藏,瓷器,古董等东西。
4.大市口:在今天的向阳路与东风街交叉口,距离潍坊县城旧址仅100米。谷玮县最繁华的集市所在地,店铺众多,一派繁荣景象。一次,张三包子被聚拢,麻子肉火了,等等。呵呵,用现在的话说,就是CBD。另外,大市口也是潍坊市区海拔最高的地方(我们说的是当时的潍县城,现在潍坊市区海拔最高的地方在苍南街道马良粽子附近)。
5.小十字:在大十字以南,书记大街和向阳路交叉口附近。6.万园:是现今保存最完好的古宅花园,在今天的胡家牌坊街中段。其介绍无需赘述。陆东明明珠,江北第一私家园林。
7.郭宅街:郭宅街其实是一个统称。郭氏家族是威县的权贵家族,其中郭为乾隆五十五年授国子监检讨,郭为饶州知府,郭尚友为户部尚书。现在郭宅街有些偏离了。原来的郭宅街就在布政司街的正对面,以前是威县四大家族(丁、郭、陈、张)。现在古宅没了,郭宅街变成了小吃街。
8.田宅街:大市口往南,现在东风街到向阳路法院的路段,再往南叫“南门街”。一开始,石天很富有,他沿着这条路建了许多大房子,一排排的。因此,老百姓把这条路叫做天寨街。当时比南边和合村还小的紫月园也是他们家的。
9.胡家牌坊街:知道城隍庙肉火烧的人都知道这条街,去过石臼院的人也知道。潍坊只有一条以什邡命名的街道。其实魏县镇有200多座牌楼,造型优美,形态各异。然而,没有保存下来的牌楼。这些东西大部分都是1928拆的,看不到它们的雄姿。但千万不要被电视上的节目影响,以为魏县胡家有个贞洁豪迈的女人。不,魏县的胡氏家族虽然不是四大家族之一,但仍然很有名:胡氏家族居住的地方属于东北镇,有一个叫的人住在这里。胡琏是明代冯至大夫、陕西清官署的外交大臣,他的儿子是早期万园的主人胡邦佐。胡邦佐是刑部大夫,胡琏的孙子是胡琏北直隶知府胡绍帝。这个胡家四世做官久了,政绩非常明显。因此,在明万历三十七年(公元1609年),在胡居住的街道的东端竖立了“四世坊”牌坊,所以这条街道被称为“胡氏牌坊街”。试想当时能连续四代当官。中国政治史上恐怕不多吧!
10.杨家牌坊街:在东莞,南北方向,位于奎文门街以北,陆家老槐树以南,安丘巷以东。当时街上有一座叫杨的牌坊。
11.附:城内牌楼简表:据《魏县志》记载,从城东朝阳门到城西迎恩门是两个李的路程,分别是:补天曲坊、张龙崇西广场、鸣凤广场、督建广场、兄弟邓通广场、天元张健广场、肖杰广场等。
12.芙蓉街:这条街在明朝就有了。当时这条街上有个刘家庙,里面种了一棵芙蓉树,人见人爱,故名。
13.罗家巷:芙蓉街当时不通向东风街,而是通向布政司街。芙蓉街从布政司街到东风街的那一段,原来叫罗家巷。
14.八仙巷:它的位置在这条巷子里只有三米宽,很窄。为了形容它的精细,人们称它为马咸巷,后来谐音演变为“八仙巷”。这里没有八仙。
15.四合头:四合头街这个地名也很有意思。本来是南马路到太平街的一条路。不幸的是,这是一个死胡同。民间称之为“死葫芦头”,后来觉得不雅,取了一个类似的音“四合头”。看,这样,就温柔多了。它在太平街以南,东西向。
16.仁和街:表示邻里之间的包容与和睦,但不是“仁”。位于芙蓉街以西,是一条东西走向的小巷,太平街以南,水乡略北。这条街很短,大概八九十米长。西边是四合头街。
17.宋家门楼:芙蓉街以南,东面,位于现潍坊市口腔医院南门附近,东西向。明朝时,街上有一座宋家门楼。
18.书记街:潍坊三中以东,向阳路东西。过去的行政区划是由元朝的省制建立的。明初沿袭元朝的行省制度。后来省制改为“承办宣司”,所以当时的山东省被称为“承办宣司”,但民间仍称之为山东省。直隶省官郭雄飞曾在万园住过(丁善宝买下之前)。明代,济南的政史司到魏县视察公务,魏县官员就在这里设置了他的行政公署。
19.海道寺街:“海道寺”也是官方名称。它是明朝嘉靖三十九年为解除当时的海禁,加强对外贸易而设立的。当时,海道师就设在这里。在今天的星光国际和泛海府的西面,万济府的东面,曾经有一座三贤庙,里面供奉着三位曾经为魏县立过功的知县,分别是周良恭(曾在守城时立过功)、赖光彪和郑燮(即郑板桥),所以被称为三贤庙。后来又加了一个,叫林世俊。起初只供奉周亮公,所以叫周公庙。一条街以前是潍坊的小饭馆,现在由于建设的影响,海道师去了一半,现在是民国四合院,已经不一样了。
20.李佳街:既是村名又是街名。这条街南北走向。从四平路家乐家仓门向北,一直到福寿街。现在有早市,多为附近居民购买食物和杂物。
21.东莞西马岛:很多人都知道。弯弯的石拱门几乎成了潍坊的形象代言,上面还有一棵榆树。最近听说在这个牌坊上重修青瓦亭真的是一件好事。西马路就在亭子前面,沿着城墙的南北线,是当时骑马巡城的路。
22.三元阁:位于奎文区东莞市玉店街西端,又名“青瓦阁”、“玉店阁”,即观后宫,始建于明朝万历三十一年,清乾隆年间重修,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我市于2000年被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3.木石街:南门南苑小区中间有一家,靠近南门菜市场。其实有两条木石街,分别叫木石尚洁和木石夏杰,位于白浪河西岸,在胡爱香社区,也就是福寿街,在汉江美食后面。南北走向。
24.窑货市街:就在木石下街往南,南北方向,近和平路。出售窑制品的地方。
25.谭石街:在窑货街西南,东西走向,很短。
26.老绿城街:从福寿街白浪河桥向西,从现在的粮食局大楼开始,向北到龚蓓街,多在胡爱香小区,南北方向。
27.米市街:亚星桥以东,白浪河以东,图书馆前,南北走向。东莞当年交易大米的地方,现在变成了酒吧一条街。注:当时老百姓吃的是小米,不是大米,说明当时小米市场就在这里。
28.鱼市场街:在北下河李家杰村,它东西走向。东关原来是一个卖鱼的市场,也就是鱼店亭,县有很多姓谭的居民住在这里。叫“鱼店谭”。
29.水巷:位于向阳路老商学院南侧,芙蓉小区东侧。它东西走向。这是一个有许多魅力的名字。因为当时雨水改道向西,所以叫这个名字。
30.针巷:在电信大楼的东边,海印汉德森的对面,哈雷的西边,它是南北走向的。其实当时是一条东西走向的巷子。你听的时候很窄,在潍坊还是以和声和音乐出名的。其实,针巷子这个地名的由来并不是所描述的那种粗糙狭窄的形状,而是在清朝的时候,这条巷子里就有几家制针作坊。
31.豆腐巷:东西向太华老槐树南50米。不过街名和形状没什么关系,不过清朝的时候这里有个豆腐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