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历史文化

阆中被誉为“元朗神镜,风水宝地”。唐代大画家吴道子将阆中命名为“嘉陵第一山”,中国第一座风水古城。有1.78平方公里的古巷,唐宋格局,明清风格的古街。阆中市有220多处人文景观,包括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2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如美丽的金平山和历史悠久的王腾亭。

阆中县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1984年6月,阆中被列为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1986 65438+2月,国务院批准阆中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个城市有许多文化遗迹和风景名胜。杜甫、元稹、李、袁天罡、、司马光、苏轼、陆游、张、丰子恺等先后来到阆场,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篇和珍贵的文献。

阆中市现有地面文物古迹200余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00处,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数量居四川省县级行政区域之首。馆藏文物3000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2000余件。

阆中文化的主体是以韩桓侯祠堂(张飞庙)为代表的三国文化,以云台观、大佛寺、爱安寺、八宝寺、福音堂、天主教堂为代表的宗教文化,以宫媛为代表的科举文化,以巴渝舞、皮影戏、川北花灯、亮花鞋、剪纸为代表的民俗文化,被誉为“多元文化和谐发展的典范”。阆中在古代是巴人活动的中心地区之一,也是巴基斯坦接近国家的地方。巴基斯坦最后的首都在阆中。

巴基斯坦人一直以他们的战斗技巧而闻名。早在商朝,商王就曾多次与巴基斯坦人作战。周武王和姬发还利用巴基斯坦人组建了一支3000人的先锋部队——“武士”部队。在木叶一战中,纣王全军覆没。《华阳国志·八志》说:“阆中有渝水(嘉陵江古称),民围水而居,故生性勇武。当初是汉朝前锋,意气风发,手舞足蹈。(高涵)帝慈曰,‘今伐周之歌也’。就是让音乐人学会它。今天所谓的‘巴渝舞’也是”。《晋乐志》也说:“高祖(指巴人)凶锐,观其舞使人之志。”曹操命王灿改字为昭舞,晋宋改文舞、武舞。杜佑说,从周朝开始的巴人武舞,即干戚舞、巴渝舞、牟奴舞,演变成了文武舞。阆中灯会

1200多年前,在道教盛行的邻县苍溪,会有坛(傩)班和灯班在春会、秋会、清明节、建庙迎神、佛诞等民俗活动中表演。这两种剧种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唱花灯戏(川派傩戏)。

川北皮影戏

2000多年前,陕西就出现了羊皮戏,俗称皮影戏。皮影戏运用银幕戏剧理论对电影的发明和美术电影的发展起到了主导作用。清代各地戏曲唱腔的多样化,促进了皮影戏达到顶峰。阆中的皮影戏是四川的代表,它巧妙地融合了苍溪花灯戏(四川傩戏)的唱腔进行表演,影响了四川皮影戏艺术的发展,被称为“川北皮影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