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有哪些人刻苦学习?

1,孙敬汉代新都(今衡水市冀州区)人。他年轻好学,知识面广,记忆力强,视书为生命。晚上看书学习经常熬夜。邻居们都叫他“关门先生”。

2.苏秦,生于洛阳(今河南洛阳),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外交家、军事家。

3.孙康,晋朝京兆(今河南洛阳)人,东晋长沙人,孙兵之子,孙芳之孙。

4.车胤(约333-401年),字武子,自幼聪明好学。因为家境贫寒,他经常点着没有油的灯,在夏夜捉萤火虫照明,从此见识不断增加。美丽妩媚,敏捷睿智,荆州刺史桓温,从事。

5.匡衡,生于东海县成县,西汉进士,宰相。他曾以“偷墙之光”的苦功闻名于世。

6.梦露是三国时吴国的一位将军。他多次立下汗马功劳,却不爱读书。于是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是将军了,你肩上的担子很重。你一定要多读书,多学习。”吕蒙开始阅读。慢慢的,他发现书里有很多以前不知道的东西。

7.唐茹小时候不幸得了天花。这场病让唐如勋看不到外面的美景,看不到朋友脸上的笑容,看不到亲人。他非常痛苦。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逐渐适应,开始积极面对生活。

8.春秋时期的《孔子》一书,主要以竹子为竹简书写,少则几十字,多则八九字。一本书要用很多竹简,用结实的绳子之类的东西按顺序连接起来,然后最后才是一本书,读起来很方便。通常用丝线织成的称为“丝织”,用麻绳织成的称为“绳织”,用熟牛皮绳织成的称为“纬织”。

9.王羲之是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他每天坚持练字,然后在家附近的池塘里洗笔。日复一日,整个池塘都被染成了墨黑色,所以人们把这个池塘叫做“墨池”,也叫“西堰湖”、“洗笔池”。

10,欧阳修普四岁丧父,母亲给别人洗衣服做针线活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到了上学年龄,欧阳修穷得上不了学,只好跟着母亲学。他把细沙倒进院子里当纸,把芦苇杆当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