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1:观察法

2.心理测试方法

3.实验法

4.判例法

心理学的起源:

心理学起源于西方,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古希腊的德谟克利特[约公元前460-370年]、柏拉图[公元前427-347年]、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年]等人都对灵魂或心理现象提出了不同的看法)。1879年,德国人冯绍峰·特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培养了一大批一流的心理学家,使心理学从哲学中独立出来,至今已有120多年的历史。

研究方法的特点:

观察:在自然条件下进行,观察者未知,其行为和心理活动较少或不受观察者所带来的环境干扰。因此,应用这种方法可以了解被观察对象的真实情况。

心理测试方法:

事先用一套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测量某种心理素质的方法。为了保证心理测验的信度和效度,一方面需要对某种心理素质进行深入的研究。另一方面,在编制心理测量表时要注意严谨性和科学性。调查需要大量的实验对象,实验对象需要具有非特异性和普遍性。比如一些街头问卷。

实验方法:

在实验中,研究人员可以主动干预被试的活动,创造一定的条件来产生和重复一定的心理现象。这就是实验法和观察法的区别。比如一些动物实验。

判例法:

特别是对一个人的深入记录和调查,往往需要长时间的观察。同时也不普及,方法比较陈旧。

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如下:

相关法、实验法、实地研究法、观察法等。

相关法:相关法是指通过测量找到事物之间关系的方法。相关性是指两个事件、两个测量值或两个变量之间存在一致且有序的关系。事物之间相关的强度和方向通常用相关系数来表示,相关系数可分为正相关、负相关和不相关。正相关是指一个计量的增加伴随着另一个计量的增加,或者一个计量的减少伴随着另一个计量的减少;负相关是一个度量的增加伴随着另一个度量的减少;没有关联,就是没有这种关系。相关法的优点是可以表明相关性的存在;能做出预测;它可用于实验室、临床或自然研究。

实验方法:实验方法是在研究者有意改变或设计的社会过程中,了解研究对象的外显行为。实验方法的基础是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之间存在着一种普遍的相关性——因果关系。

现场研究法:现场研究法又称现场研究法,是指在真实、自然的社会生活环境中,通过观察、访谈、实验等手段收集资料,探索客观、接近自然、真实的心理活动规律的方法。

观察法: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大纲或观察表,利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信息的一种方法。科学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可重复的。常见的观察方法有:检查表法;等级量表法;叙述性描述。观察一般利用眼睛、耳朵等感觉器官来感知被观察对象。由于人类感觉器官的限制,观测者往往不得不借助各种现代仪器和手段,如照相机、录音机、微型录像机等。协助观察。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心理学研究的四大特征是什么:对立、统一、理性、多元?只有心胸开阔的人才能理解他们。

兴趣带来主动,消极带来排斥。

学习三种思维模式,寻找问题根源并快速解决,正反双向换位思维模式,摆脱偏执并得到客观公正的认识,思维方式多样化,思维倾向丰富,对其他事物举一反三。

教育心理学中的研究方法有哪些?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理是什么?(1)客观性原则;(2)系统化原则;(3)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1.实验方法,即创造和控制一定的条件,研究由此引起的一些心理和行为现象的方法。

2.测验法,测验法是指用某种测验来测量人的某种心理现象,并对其进行量化和研究的方法。

3.调查方法。调查法是根据某一特定要求向被调查者提出相关问题,让他们回答和了解某一心理活动的发生和条件,从而了解这一心理活动的方法。

4.观察,观察法是在日常生活条件下,通过被观察对象的外在行为,了解心理现象的规律和特点的一种研究方法。

5.深度访谈。深度访谈是一种非结构化的访谈。在访谈过程中,调查者不需要按照预定的访谈结构和问题机械地提问,受访者也不需要按照备选答案回答问题。是与回答者就某一话题进行的自由深入的交谈。

6.教育经验总结法,是指教育者在日常工作中获得的对教育过程中心理现象的整体性认识和总结,以及寻找规律性的方法。

7.档案分析,档案分析是指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积累的相关档案进行分析,以了解其当前问题的成因。所谓的档案,包括学生的信件、日记、周笔记、平时的作业、作文、考试成绩以及以往在校行为的记录。

可以画图,或者描述一些具体的场景(与教育有关)然后分析。

教育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有哪些?教育心理学主要使用两种研究方法,也可以综合使用。

一种是跨年级纵向研究,使用的统计方法是回归分析。

一种是多因素比较研究,使用的统计方法是方差分析。

这是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还有一些简单的研究方法,比如简单的比较检验方法,比如相关分析方法。还有一些非论证性的实验统计方法和定性研究。

主要是这些研究方法。

收养我吧,亲爱的。

犯罪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有哪些?有五种主要方法:

1观察方法

观察法是犯罪心理学研究中最基本的方法之一。是指研究人员通过感官或借助一定的科学仪器,有目的、有系统地调查和描述犯罪分子的各种行为,从而收集信息的一种方法。观察法的基础是人的心理活动必须与人的行为相联系。罪犯的心理虽然是隐藏的,但总是通过他的言语、表情(面部表情、身体表情、言语表情等)表现出来。)和行为。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收集大量的行为材料,并对这些材料进行分析,了解罪犯的心理特征。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观察法吸收了信息科学、控制论、系统论等现代科学思想,采用了录像、录音、摄影、电子计算机等现代技术手段,观测技术不断提高,从而使观察法收集的数据更加客观、全面、准确。但由于观察材料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受观察者自身能力水平和心理因素的影响,主观性比较强,应用观察只能了解某些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所以观察往往与其他研究方法相结合。

根据观测地点的不同,观测方法可分为实验观测和自然观测。前者是指在装有各种观察设施的实验室中对预控和受控对象的观察。后者是指在日常生活情境中,不加控制和干预地观察物体。如在日常监管环境下对犯罪行为的观察。

根据观察者在观察中的作用,可以分为非参与观察和参考观察。在非参与式观察中,观察者处于被观察群体之外,完全不参与其活动,尽可能不影响群体或环境。在一项研究的开始,这种观察方法可以用来了解最基本的情况,以帮助形成问题的焦点或研究的假设。参与观察是指研究者深入被研究对象的生活背景,实际参与被研究对象的日常生活,在日常生活的过程中进行观察。比如研究人员伪装成罪犯,进入监管环境,观察罪犯的人际交往。研究人员带着问题到实地寻求信息和“理论答案”。

在使用观察法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研究者在观察前要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第二,观察中的记录要详细、准确、客观,尽量避免掺杂观察者自己的希望和偏见;第三,尽可能多的观察同一种行为,尽量减少偶然因素的影响。

观察法的优点是可以直接了解被观察人在自然条件下的行为,获得的材料真实可靠。在研究对象不协调,访谈和问卷实施难度较大的情况下,可以采用观察法收集数据。

观察法的局限性表现在:①研究者处于被动地位,只能被动地等待期望现象的出现,因此在观察时可能会出现不需要研究的现象,而需要研究的现象却没有出现;②在自然情境中,影响某种心理活动的因素很多,很难将观察得到的结果量化,并进行准确的分析。③观测者的能力水平、知识经验、兴趣、欲望和观测技巧对观测数据的质量有很大影响。在同样的条件下,不同的观察者收集到的数据可能会有很大的不同。

2.调查方法

侦查是通过各种渠道广泛收集有关犯罪分子的信息,研究犯罪心理的特点和规律的方法。在犯罪心理学的研究中,最常用的调查方法是问卷调查和访谈,下面分别介绍。

(1)问卷调查法

问卷是以书面问答的形式收集被试的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数据的方法。就问卷法的整个研究过程而言,问卷的设计、问题的选择、问卷法的实施以及问卷结果的处理和分析都要按照一定的原则和要求进行,以保证问卷法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有效性,避免研究的盲目性和主观性。运用问卷法进行研究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说明要简洁、诚恳、明确;二、问卷内容要生动有趣,题目语言要避免透露研究者的期望,题目不要太多,回答要简明扼要;再次,要检验问卷的信度和效度,确保其科学性。

问卷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可以在短时间内收集到较多的数据,研究结果的处理和分析方便,非常适合大规模的研究。其局限性主要是难以保证问卷的回收率和问卷的填写质量,难以对复杂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灵活性差,对被试的文化水平要求高。

(2)面试方法

访谈是研究者通过与罪犯及其父母、亲友、办案人员的口头交谈来收集研究数据的方法,可分为结构化访谈和非结构化访谈。结构化面试是以一定结构的问卷为基础的正式面试。结构化访谈中,对访谈对象的选择标准和方法、访谈中提出的问题、提问的方式和顺序、被访谈者的回答方式、访谈的记录方式都有统一的要求。非结构化面试只是遵循一个粗略的大纲,对面试对象的条件和要问的问题只有一个粗略的基本要求。他们只围绕面试的话题灵活提问和交谈。

在犯罪心理学研究中,访谈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研究方法。如果研究人员有经验,可以收集到很多其他方法得不到的信息,便于对犯罪分子犯罪心理的发展变化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但这种方法费时、费力、成本高,所得数据难以进行统计处理和定量分析。研究人员的素质极大地影响了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检测方法

测验法是指用标准化的测验量表测量罪犯心理特征的方法。比如“COPA-PI”就是用来衡量犯人的人格的。

心理测验必须具有信度和效度,这是标准化测验的基本要求。信度是判断一个心理测验是否可靠、稳定的指标。效度是反映测验有效性的一个指标,即测验是否很好地衡量了被测者的心理素质。有效性的检验往往有信度,但有信度的检验不一定有效。比如通过测量头部的大小作为判断智力水平的指标,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但没有效度。头部的大小是帽子大小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的量度。

用标准化量表测量心理特征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选择的测量工具要适合研究目的的需要。二是主持考试的人员应具备使用考试的基本条件;如说话清晰,理解测试的实验程序,能够严格按照测试手册规定的实施程序进行测试等等。第三,严格按照测量手册规定的方法对结果进行评分和处理。第四,考试成绩的解释要有一定的依据,不能随意解释。

通过观察、调查和检验收集的数据可以用来寻找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但不能确定它们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为了确定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我们必须求助于实验方法。

4.实验法

实验方法是在受控条件下观察一种心理现象,以了解心理现象因果关系的方法。

在实验中,有一系列不断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由实验者操纵的变量称为自变量。比如在“人类图像辨认中反馈对证人辨认信心的影响”实验中,实验者采用了三种反馈方式,即正反馈、负反馈和无反馈。在本实验中,“反馈”是自变量;因变量为自变量引起的特定反应。在上述实验中,不同的反馈方式导致目击者辨认置信度的变化,目击者辨认置信度是因变量。在实验中,实验者系统地操纵自变量,客观地观察和测量因变量,考察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因此,实验方法不仅可以揭示问题是什么,还可以进一步探究问题的根源,即为什么。实验中还有一类变量叫无关变量,在实验中要尽量控制。

实验方法可分为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实验室实验是在严格控制实验条件下,借助特殊的实验仪器进行的,如利用测谎仪研究犯罪嫌疑人供述的可靠性。现场实验是在现实生活情境中适当控制实验条件的实验,如正常监管环境下“分类管教”对罪犯心理矫正效果的实验。实验方法的优点是研究者可以控制和操纵变量,引起被试心理行为的变化,主动获取所需的研究数据,更具科学性,可以揭示心理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其局限性在于研究的外部效度较差,难以将结论推广到日常生活情境中。

5.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法是选取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找出犯罪心理形成、发展和变化规律的方法。这是一种从具体到抽象,从分析到综合,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使用这种方法时,要注意两点:一是选取的案例要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其次,我们必须选择一定数量的案例,以便做出有价值的推论或提出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