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曾的皇帝有哪些?
曾点1
(生卒年不详),又名曾、曾、,中国春秋时期南武城(今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人,曾生之父,孔子弟子,孔子七十二贤之一。
比孔子小六岁,三十多岁是孔子的第一个弟子。曾经和儿子一起读书的孔子,曾经表达过自己的志向,孔子印象颇深。
唐玄宗二十七年(739),曾Xi封为“苏伯”;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改名“莱芜侯”;当时的明世宗被尊称为“圣人曾子”。
2.曾子
(公元前505年-公元前435年)鲁(今山东嘉祥县)南武城人。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晚年弟子之一,儒家重要代表人物,于霞后裔。
崇尚以孝、信为核心的儒家思想,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观,“自省慎独”的修身观,“孝为本”的孝道观,至今仍具有极其宝贵的社会意义和实践价值。
曾子参与了《论语》的编纂、《大学》的撰写、《孝经》、《曾子十条》等著作。高周王六年(公元前435年),卒年71岁。
曾子在儒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人尊称他为“宗圣”,成为夫子庙当之无愧的四大伙伴之一,仅次于“复圣”的颜元。
3.曾公亮
曾公亮(999-1078年2月27日),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人,汉族。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刑部大夫,有一次遇见他的二儿子。
天盛二年(1024),曾公亮中状元,仁宗、英宗、宗申三朝为官。曾任知县、知府、知府专利、翰林学士、端明寺学士、政务官、枢密使、同章官。
当他80岁去世时,他被授予一位大师和一份书面命令,并有权获得英国祠堂和一个“玄晶”。他是赵荀馆的二十四英雄之一。曾公亮和丁度曾委托编纂《武经总纲》,这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正式编纂的军事科学百科全书。
4.曾巩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建昌军南丰(今江西南丰县)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
曾巩的祖父曾志尧和父亲曾易展都是北宋时期的名臣。曾巩才华横溢,记忆力超群。年轻的时候,他读诗书,脱口而出,背下来。12岁时,他可能成为一名作家。
嘉祐二年(1057),进士,任太平府司法军一员。他以对法律法规的理解和恰当的量刑而闻名。熙宁二年(1069),任《宋英宗实录》校阅,不久被释放至越州。
熙宁五年(1072)后,先后任周琦、象州、洪州、抚州、明州、亳州、沧州。元丰四年(1081),受命为史家,编修庭院,判太常殿为礼事。
元丰六年(1083),卒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谥号“文鼎”。廉政勤政、关心民生的曾巩,与曾昭、曾布、曾轶、、曾燮、曾盾并称“南丰七曾”。
曾巩文学成就突出,作品“古雅、挺拔、和谐”,位列唐宋八大家,被世人誉为“南风先生”。
5.曾布
曾布(1036 165438+2007年10月3日-165438+8月21),北宋中宰相曾巩之弟,太常曾博士之子,北宋王安石变法的重要支持者。
王安石变法时期,历任秀才校勘官、思农寺判官、中书五室督察、圣旨、翰林学士、三秘使等职。
在他十三岁的时候,他的父亲曾易展去世了,他跟随他的哥哥曾巩学习。他得到了王安石和韩伟的推荐,曾布能够写信谈政治,引起了宋神宗的重视,受到重用。
王安石在宰熙宁年的关键时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后来在城内变法的争论中,被认为阻挠新法而被贬谪于世,辗转于饶、谭、广、桂、秦、陈、蔡等地为官。
宋神宗死后,皇太后掌权,旧党掌权。曾布没有进入政治中心,因为他坚持不变的服务法。直到宋哲宗上台后,他才得到重用,重新开始了政治改革的事业。他被任命为唐朝特使,但他与同为新党的张盾爆发了冲突。
段王继位后,因反对被贬。曾布被惠宗任命为右路射手,而左路射手韩重言被排除在外。与新左派仆射蔡京爆发,一次次被贬。他最终在润州去世,享年72岁。
他死后,被追授为谥号文素,官文殿大学士。曾布虽然才华横溢,却被载入《宋史·奸臣传》。他的政治生活卷入了北宋后期激烈的党争,政治立场相对中立,在浙徽帝位之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百度百科-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