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历史系简介
1964安徽省内院校调整,历史系并入合肥师范学院历史系。65438-0979年,安徽大学在政治系的基础上重建了历史系,先后开设了历史学、档案学、考古学、博物馆学等专业。历史系现设有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世界史、考古等专业教研室,以及淮河流域社会经济研究中心、安徽省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安徽省胡适研究中心、陈独秀研究中心等学术研究机构。还有区域社会经济史、传世文献、出土文献研究两个校级科研创新团队。现有教职工41人,其中专任教师33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12人,讲师8人,国家人才工程1人,学术和科学带头人后备人选2人,省级优秀教师2人,安徽省和安徽大学中青年骨干教师10人。其他兼职老师18。
在人才培养方面,历史系遵循“全面培养、因材施教”的发展思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采取“立足专业、多元发展、厚基础、高质量”的分层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从本科、硕士到博士的历史教学体系,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培养高层次科研人才。为适应社会需求,结合学科特点和优势,历史系重视专业型和研究型人才的培养,为社会输送不同层次的各类人才。现有本科生237人,研究生233人(其中博士生22人)。除了开设历史、考古、博物馆学等专业课程外,还承担学校的人文、科技素质课程,相关人员还在徽州研究中心、学校部门担任职务或承担科研工作。
随着211项目建设的步伐,历史系的科研成果日益凸显。在全国200多所大学的历史系中,我校历史系的排名逐渐上升。公开出版历史学、考古学及相关学科学术专著60余部,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世界历史》、《历史研究》、《历史理论研究》等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1000余篇。先后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8,其中2012批准主持项目4项,还承担了国史编纂项目子项目、部委委托项目、其他项目60余项。《淮河流域经济发展史》、《近代淮河流域经济发展史》、《徽州宗族研究》获安徽省社会科学一等奖和荣誉奖,在徽学、淮河流域历史文化、近代安徽人、历史文献整理研究等方面形成特色和优势。历史系还编辑出版《安达大学史》、《胡适研究》、《陈独秀研究》、《回族研究》等专业学术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