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起源和习俗。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是中国仲春和春末之交的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祖扫墓节日之一。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始于周朝,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清明节的起源:

清明起初只是一个节气的名称,后来成为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寒食节的传说是春秋时期为了纪念晋国忠臣介休而建立的。

据传说,的妃子图谋不轨,为了让她的儿子继承王位,杀死了王子。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逃避天谴而流亡国外。和他一起出去的朝臣中有一个叫介子推的。有一次,重耳饿昏了。为了救重耳,介子推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用火烤给重耳吃。十年后,重耳回到中国,成为一个君主,也就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

晋文公上台后,大大奖赏了与他同甘共苦的朝臣,介子推除外。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辩护。晋文公回忆往事,深感内疚,立即派人去请介子推带朝廷受赏为官。然而,几趟下来,介子推不动了。晋文公不得不去讨好。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手的房子时,他看到门是关着的。介子推不愿见他,早已背着母亲躲在绵山。晋文公让他的御林军去搜山,但是没有找到。

于是,有人建议,不如把火烧山放出来,三面放火,留下一面,等火烧起来介子推就自己出来了。没想到,大火烧了三天三夜,没有一个介子被推出来。上山一看,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看着介子推的尸体,放声大哭。埋尸时,发现一个被介子推背堵住的柳洞,洞内有一条裙子,上面写着一首血淋淋的诗:“愿你师父永明。”与其陪你当劝谏者,不如当个鬼不见。如果你的主人心里有我,记得我经常自省。我酒泉问心无愧,勤政清廉。"

晋文公将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埋葬在烧焦的柳树下。在山上建立祠堂,将火烧山放归的日子定为寒食节,并告诉全国,每年的这一天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只吃冷食。第二年,晋文公带领他的大臣们穿着便衣去远足,以表达敬意和哀悼。走到坟前,我看到死去的老柳树复活了,有成千上万的绿枝,在风中起舞。晋文公看着复活的老柳树,仿佛看到了介子推。祭祀结束后,晋文公将复活的老柳树命名为“清明柳”,并将这一天命名为清明节。

清明习俗:

?1,扫墓?

清明扫墓,对先人来说,叫做“尊重对时间的思考”。它的习俗有着悠久的历史。明代《帝都风光略》中写道:“三月清明,男女上坟,载其敬,轿背挂元宝,路上尽是尴尬。祭拜者,哀悼者,哭泣,除草,给坟墓加土,烧几次元宝,用纸钱买坟。如果看不到纸币,那将是一座孤独的坟墓。哭完了,不要回去,去香树,择园,坐下来醉。”其实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但不一定是清明时期,而是秦以后。直到唐朝才开始流行。《清李彤》说:“在除夕、寒食节和初霜节,你要祭扫坟墓。期间会以素服侍寝,以酒及割草木之工具,周中封树,断曹静,故称扫墓。”并流传至今。

?2.吃青团?

主要以祭祀祖先为目的。阳历4月5日是清明节的传统节日之一,清明节流行的习俗之一就是吃团圆饭。这个习俗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周朝。据《李周》记载,有“仲春禁木铎中火”之法,故民间放炊,“寒食三日”。寒食期间,即未名前一两天,也定为“寒天节”。

清明前后,是采摘清明草的最佳季节。这时,人们通过吃清明果来祭奠祖先。

古代寒食节的传统食品有糯米奶酪、小麦奶酪、杏仁奶酪等,可以提前为寒食节做好准备,不用生火做饭。现在的团子,有的是用青艾草做的,有的是用无芒雀麦汁和糯米粉做的,塞豆沙。流传了一百多年,还是老面孔。人们用它来扫墓祭祖,但更重要的是尝试新事物,青团作为祭品的功能日渐弱化。

?3.吃鸡蛋?

清明节吃个鸡蛋,一年四季身体好。这是因为先秦时期就有清明禁火的习俗。有一段时间,没有热食可吃。这个时期,煮鸡蛋是最好的干粮;现在是因为清明节前后,春暖花开,大家都喜欢出去踏青春游,所以水煮蛋就成了不错的选择,携带方便,营养丰富。

清明节吃鸡蛋有两个美好的寓意。第一,象征圆的圆满,孩子的富足。在古代的这个时候,人们会把煮熟的鸡蛋涂上各种颜色,在清明节的时候把这些彩蛋扔到河里,让彩蛋顺流而下,下游的人会打捞起来吃掉;二是象征破壳而出,出人头地的意思。清明节扫墓的时候,很多地方会让孩子打破鸡蛋,意思是打破蛋壳,出人头地。

?4.插柳?

清明节是柳树发芽,烟绿的时候。有折柳、穿柳、插柳的民俗。人们外出郊游时,顺手折下一些柳条树枝,可以拿在手里把玩,也可以编成帽子戴在头上,或者带回家插在门楣和屋檐上。谚语中有“清明不穿柳,美人成明眸”和“清明不穿柳,死后翻黄狗”的说法,可见清明折柳是旧社会非常普遍的习俗。据说柳枝有辟邪的作用,所以它不仅是一种时尚的装饰,也有祈求辟邪的效果。也可能与过去寒食节用柳枝讨新火的习俗有关。今天看来,随意折柳枝是对树木的一种损害,不应该提倡。

清明节插柳种树的习俗,相传是为了纪念发明各种农业生产工具,尝遍百草的神农。另一方面,据说介子推死时所持的柳树后来复活了。晋文公给它取名为清明柳,并把它折成一个圆圈戴在头上。这种习俗后来被介绍给了人们。虽然典故来源不同,但这些习俗还是离不开人们春回大地的喜悦。

?5.去郊游?

清明之时,正是春回大地。人们趁着扫墓的机会,全家老少在山野里玩得不亦乐乎。回家后,他们顺手折了几根树枝,戴在头上,觉得很开心。有些人在清明节期间,在郊区远足,表达他们自严冬以来的停滞情绪时,特意去大自然欣赏和欣赏生机勃勃的春光。这种郊游也叫春游,古代称为探春、春猎。它的意思是踩着草,在乡下玩耍,看春光。

清明节既是节日,也是节气。作为节日,我们要在这一天祭祀祖先,慎终追远,为生命的逝去而悲伤;作为节气,我们可以在这一天出去郊游,为春天歌唱,为生命的复苏而欢欣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