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化温泉的发展历史
21 (l933)年,西南航空公司执行董事刘培全(又名刘一夫)在一次飞行中,惊讶地看到温泉瀑布。他们邀请好友陈大年(律师)、梁培基(医生)等人调查。他们看到了沿江的美景,有山、有水、有瀑布、有温泉,空气清新,颇有开发价值。
当时从化县县长李伍子也开始重视利用温泉发展当地经济。他首先在河东投资建了一个茶馆。与此同时,由梁、陈、李等四人合建的茅草顶四廊三间平房的玉壶溪亭,作为他们游览温泉和游人休息的场所。在他们的倡议下,从化温泉建设促进会成立,从事景区开发,社会各界人士纷纷加入。协会规定,捐款300元(法定货币)以上的会员,游览温泉时可免费入住玉壶溪阁,也可在协会购买的荒地上投资修建别墅和楼房。刘培全还雇人用凿子刻了一块写有“温泉”二字的石碑,竖立在河东泉眼旁,作为开发温泉的标志(石碑今移至广东温泉宾馆河东酒楼一侧)。协会在河东修建了1公共温泉浴场,在河西开辟了一条通往瀑布的栈道,沿途架设了几座跨溪小桥,在陡峭的悬崖上修筑砖石;在河西以南2公里处建有一座名为“二里亭”的竹木亭,从这里上山可直达百丈全飞。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广韶公路在温泉附近修建时,促协开辟了一条公路连接公路干线与温泉,在河的东面碧浪桥附近修建了一座亭子,在河的北面约200米处(今北溪11号楼附近)用岸边的鹅卵石修建了一个渡口码头。桥墩下有一片沙滩,温泉水溢出沙滩,称为“热沙”。游客可以在这条河边戏水,可以是凉的,也可以是热的,可以自由选择。更棒的是,在入水之前,游客可以把鸡蛋埋在沙子里,游到鸡蛋熟了,再当场剥皮,非常有趣。
温泉建委在景区规划建设上独树一帜:在河西扩建原有竹林,有计划地种植竹林,建别墅,称为“竹村”;在河西北部,松树间建有一座退休花园,称为“松源”;在河西南岸种植梅树,称为“梅村”。这些布局巧妙的形成了一个“岁寒三友”。
在此期间,岭南大学教授冼玉清撰文介绍了温泉的优美景色和特殊环境。该校化学系德国博士柯导对温泉水进行了检测,并发表了研究成果,认为温泉对皮肤病、关节炎等多种疾病有效。温泉修建后,边疆推介会广为宣传,温泉一时兴盛。这一时期建在温泉内的别墅和建筑主要有:珠江养老园温泉分院,如如鱼轩、若梦路、溪滨一宅、舒克山房、姬友山房、玄隐花园等。陈、、林、谢颖洲等也建有别墅,基督教女青年会和由外国人组成的高级俱乐部“世界扶轮社”也在温泉内建有楼房。
游客越来越多,商业投资也随之而来,旅游、餐饮等服务设施相继建成。
民国二十六年(1937),抗日战争爆发后,从化成为半沦陷区,温泉建设停止,游客稀少。温泉里的旅馆、饭店、商店也相继倒闭,除了少数有专人看管的别墅外,大部分都“空无一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有计划地建设温泉景区,并在广东省干部疗养院、广东省温泉宾馆等地建设了一批建筑。文革期间,温泉建设处于停滞状态。I978年后,温泉建设进入繁荣期,温泉景区旅游疗养设施逐步完善。
从1、1953到1965,先后有省干部疗养院、广东温泉宾馆、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温泉招待所三次大规模投资建设温泉。省干部疗养院主要建筑有疗养院建筑1、2号楼和会所(礼堂),建筑面积6108平方米,使医院成为初具规模的疗养院。广东温泉酒店先后建成17栋,建筑面积116438平方米。主要建筑有河东4号、9号、10号,松原1号、2号、3号、4号、5号、6号、7号,崔西1号、2号、3号、6号,湖滨大厦、陶然会堂等。广州军区从化温泉迎宾馆共有6栋楼和别墅,建筑面积4550平方米。岛上的主要建筑有接待楼、2号、3号和4号别墅以及6号和7号别墅。这些别墅被称为“将军楼”。
2.从1966到1976,由于“文革”的影响,只有广东温泉宾馆建了松源饭店,县商业局建了两栋,省干部疗养院建了五号疗养院。
◇3、1977~1985省市县共16个单位,投资2328万元,新建建筑45栋,建筑面积7万多平方米。主要建筑有:省干部疗养院修建的8号理疗楼、县水电局修建的红楼招待所、县经委修建的展览楼、碧泉饭店、从化县干部疗养院修建的1、2号疗养院理疗楼、天湖旅游公司修建的松坪别墅、广州第一汽车公司修建的钻石别墅、玉溪别墅、玉溪饭店、水利部与广东省水电厅共建的疗养院、省邮电。在开发初期,温泉已经有了餐厅、商店等服务设施。广州人开的白宫酒店很有名。
温泉河以东有百货商店、餐馆、冰室、糖烟酒商店、粮店等。广东温泉酒店和广州军区招待所也有内部食堂。到了80年代,温泉的商业服务设施日臻完善。从化中旅、商业服务公司、展览部、广东温泉宾馆、荔浦宾馆、天湖都有商场。河东有农贸市场和个体商户1条街,个体商铺77家。他们经营的商品主要有旅游工艺品,如荔枝干、蜂蜜、华三酒、荔枝酒、鹿茸、鹿尾、鹿茸酒等天湖出产的珍贵特产。个体商户就地取材,制作木雕、根雕、手杖等工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