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历史小知识:30年代莱阳梨能卖多少钱一斤?

说到胶东水果,很多朋友都会想到“烟台苹果莱阳梨”。确实这两种水果早就出名了。

就拿莱阳梨来说吧,更别提向皇室进贡的传说了。至少在20世纪30年代,它已经成为一种家喻户晓的水果,畅销大江南北。当时,《莱阳县志》编纂说:

“莱梨闻名中外,是水果中的上品。每到成熟的时候,商贩们就聚集起来,分销到青岛、烟台、济南,远至平金、辽沈、沪粤,人称李来。”

上面的记载在很多介绍莱阳梨的文章中反复提到过,大家可能都比较熟悉,这里就不介绍了。

刚才讨论的内容主要是30年代莱阳梨的名气。而这篇文章也很感兴趣的另一点,就是:当时一斤莱阳梨能卖多少钱?

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以从县志记载的以下几段话中看出。志忠说:“莱阳梨年产量约二十万斤,值两万多银币。”

根据这两个数据,当时莱阳梨的价格是每斤10分左右。

乍一看在乍得,这个数额似乎不高,但在当时,“一角”是以银元为单位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大洋。以30年代的购买力来衡量,这个价格其实并不低。

谷物和海鲜的价格可以提供一个很好的参考。

据同时编纂的《穆平县志》记载,当时一元一毛钱大洋可以买25斤小麦,玉米价格也差不多。如果换算成每斤的单价,比莱阳梨低很多。要知道,当年粮食是硬通货,地位比现在高多了。

至于海鲜,品相好的鲅鱼、黄花鱼每斤10分左右,和莱阳梨价格差不多。

通过这种对比,当时莱阳梨的市场定位更加直观。如果运到外地,那肯定不是一般人买得起的。

另外,据史料《青岛指南》记载,上世纪三十年代,青岛繁华地段的租金约为每平方方丈五元(约11平方米);在饭店吃一顿大餐大概需要一两大洋;在包厢里看一场演出大概要花一个大洋。

相比以上价格,如果家里一年能出一千斤莱阳梨,那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俗话说,物以稀为贵。当时莱阳梨价格较高,不仅因为名气大,而且产量低。

据县志记载,当时莱阳梨年产量只有20万斤左右,估计土地也不多(主要在清水河下游的沙地)。换句话说,当时的莱阳梨不是散装水果,而是真正的特产。

但此后随着普及,莱阳梨的种植规模逐渐增大,已经接近大宗水果的概念。据官方网站莱阳2020年全市梨种植面积6.2万亩,总产量1315000吨。这个产量数据相当于上世纪30年代的1000多倍(20万斤相当于100吨)。所以就目前的价格来看,莱阳梨的币并没有给人很贵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