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农历河北版

河北省涞源县位于北京西南160公里,太行山、燕山、恒山三大山脉交汇处,平均海拔1000米。地势险要,历史上一直是通往北京的重要门户。西汉时期涞源设县,原名广昌县。隋朝初年,因避杨迪·杨光之名,改称胡飞县。在古县北部,有一条穿越太行山,连接华北平原和山西高原的飞狐古道,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明朝洪武年间,胡飞县改名为广昌县,隶属于山西大同府禹州。雍正十一年(1733)改为直隶益州。民国初年,因与江西广昌县同名,改称涞源县,意为涞水之源。

涞源县西南的岐山古称莱山,涞水发源于山脚。因水流湍急,如巨型马奔腾,故俗称拒马河。北魏李道元在《水经注》中写道:“拒马河出广昌县莱山。”。莱山面积不大,因为一山分七峰,又称“七山”,后被误传为岐山,附件是插旗的地方。岐山位于地层断裂带上,花岗岩阻挡了流水的渗入,从而在涞源市东南形成了喀斯特上升泉,县城附近分别有岐山泉、南关泉、北海泉。

清朝以后,人们将这三处泉水分别命名为“涞水源”、“沂水源”、“拒马河源”,以纪念拒马河曾被称为“沂水、涞水”。三源汇合后,四组泉水汇入石门村东南口,分别是石门泉、杜村泉、方泉前泉和方泉后泉。这七组泉水共同构成了拒马河的源头。涞源泉群是拒马河的主要水源。大量泉水从县城附近的地下涌出,流经易县、涞水县、北京房山,最后返回海河至渤海,全长70公里。它是唯一一条发源于河北省的连续河流。历史上拒马河水量大,流速快,上游对两岸山体切割明显。著名的杜诗和野三坡都是拒马河塑造的喀斯特地貌。

涞源古镇就是广昌古镇。砖城建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周长三里,十八级台阶。城墙高三尺,南北两个城门。城墙四周有817垛,四角建角楼。嘉靖十八年(1539)扩建南关土城,开五门,形成类似北京老城的凸形格局。由此可见,涞源南关地区因泉水充沛,一直是人们聚集、商业繁盛的地方。如今,老汽车站、玉泉商场、超市服装城、自由市场仍位于南关附近。

我沿着沙河南街走,路边市场熙熙攘攘,从锅碗瓢盆到服装农具、小吃摊、眼镜鞋帽、古董家具,几乎应有尽有。印象中的老县城好像应该是这样的。历史上涞源县一直归山西管辖,所以城里的传统民居都是陕北风格,黄土墙,宽宽的街门,青砖青瓦。清雍正十一年(1733),雍正帝在易县建泰陵前,发现永宁山主峰位于涞源,遂改广昌县为河北。新中国成立后,旧城墙和城门相继被拆除,仅保留了葛源寺、泰山宫、兴文塔等少数历史遗迹。

涞源县是个小地方,四周山峦高耸,溪流纵横,地貌奇特,又靠近飞狐古道,因此形成了许多自然和人文景观。明代以后,当地文人整合了广昌十二景,即:白石清云、香山归来、庭院钟声、梯瀑、飞狐铁壁、东塔松涛、赖艺汇流、米洛四景、明楼、镇海晚霞、碧潭倒影、古洞日出。后人将这十二首山水诗制成木刻,留下了珍贵的资料。近代以来,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这些景观大多已经消失。一些近几年修复的,如香山、登梯瀑布、古洞朝阳等,都是按照旧木刻重建的。

南关附近最著名的景观有拒马河三源、涞源北海泉、沂源南关泉、拒马源旗山泉。马援虽然位于西南的岐山脚下,但解放前的泉水是单孔泉,突喷水柱。20世纪50年代末,为了进一步扩大水源,当地曾用炸药炸毁泉洞,结果失败。从此,岐山泉成了暗流,散入下游的几个小泉洞,从此不存在了。怡水源在南关,很多泉水从一片湿地流出,就在现在的南关泉公园。

三源中最著名的是涞源北海泉,县城由此得名。离市区最近,北海泉长期以来被公认为涞水的正源。根据当地古老的传说,北海的水就是从这里冒出来的,后来海水退去,只剩下一个海眼。北海泉的水质属于国家一级淡水,碳酸钙镁型,烧水时会形成大量的水和碱。水温常年在7度左右,夏天比较冷。冬天,由于温差的原因,北海泉周围的雾气宛如仙境。

自唐朝以来,颜泉附近就有寺庙宝塔。现在,建于唐代的兴文塔和明代的泰山宫仍保留在北部的山坡上。这里曾是广昌十二景之一的松桃。兴文塔建于唐天宝三年(744),后重修。现为五层八角阁楼式实心塔,高27米,由须弥山塔、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塔的第一层是最高的,上面是逐层递减的。全塔采用砖状木质构件,塔外圆用砖仿木栏杆。远看好像能爬上去,近看是假的。现存的辽代阁楼式砖塔多为木栏杆,此塔的砖栏杆较为罕见,推测是后期修缮时添加的。

兴文塔原是一座风格塔,由当地铸币作坊联合建造,力图复兴当地风格。塔的一楼镶嵌着一块汉白玉石碑,上面写着:“钱芳日铸百万,工匠千人不朽。”天宝三载置此塔,长生不老,通天。“古人常以‘泉’字代替‘钱’字,在泉水涌出的地方建塔,塔内供奉水母女神,使财源不外流。历史上,涞源地区蕴藏着丰富的铜、银等矿藏。这里曾经是皇家铸币的重要场所,比现在丰富多了。

泰山宫建于唐代贞观年间,但最初供奉的是什么,不得而知。现存的建筑重建于明代,供奉泰山神的女儿毕夏·袁俊。中国民间一直有“北袁俊南妈祖”的信仰体系。两位女神分别代表山神和海神,帮助百姓解决各种疑难杂症,都出现在宋代,元代以后开始流行。明清时期,泰山宫东还有一座千佛寺。这两个佛教和道教学校在东西两侧彼此分开,他们和谐地生活在一起。嘉靖十八年(1539),泰山宫主孟永保与千佛寺方丈史德周出资修缮兴文塔,为佳话。

在过去,农历四月十八,泰山宫殿前会举行盛大的庙会。解放后,泰山宫长期作为涞源县第一中学校舍使用。几十棵高耸的古松植物被砍下来做桌椅,东塔松涛的景观不复存在,只剩下山门和寺内前厅。90年代后,在县一中西边开了新校门,泰山宫恢复了宗教活动。现在寺庙免费开放,正殿前部旁边还有一个募捐处,以传统方式筹集资金重建后殿。

北海泉有南北两个天然泉眼。1912年,改建为南北两个泉池。北面的泉池,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命名为“中山池”;南池建有一座八角形亭,名为“水心亭”,亭前题有“北海第一泉”字样。解放后,亭内立有烈士纪念碑。下午的时候,阳光直射到池子里,池子里的水是蓝色的,非常清澈。我一见底,南池岸边就有几个钓鱼的老大爷。他们俯身看了看,收获的是很小的白条。据说是因为水温太低,里面的鱼没有长大。所谓水清,所以没有鱼。

北海泉从这里向南流,与岐山泉、南关泉汇合,沿百泉路向东流。这三股泉水在过去形成了三股平行流动的溪流,最后汇聚在牛心山附近。这一段河道冬季不冻,水汽蒸腾,形成了广昌十二景中的“易汇流”。牛心山位于县城东南五里处。山不高,有公牛心脏形状的巨石。山上建有比干寺和仙庙。相传比干有七孔玲珑心,对应莱山七峰。仙庙的来源似乎是从牛郎织女的传说中建立起来的。解放前,山脚下有正规的牛市。20世纪60年代,这座寺庙被毁,目前正准备在不久的将来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