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八百》怎么写
1937是中国风雨飘摇的一年;1937是中国山河破碎的一年。
1937年,日本军国主义发动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战争。正面战场上,装备精良、规模庞大的国民党正规军,面对日军的节节败退,北平、天津相继沦陷;布鲁塞尔会议上的外交失败,使中华民国成为波涛汹涌的大海上漂浮的一只小船,随波起伏,毫无反抗之力。没有人知道中华民国的未来,也没有人知道中华民国的未来在哪里。
9月1日,新丰热电公司组织美国学生观看新上映的电影《八百》。故事发生在1937中国上海。胡松战役结束时,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留守在与租界仅一河之隔的沪上四巷仓库,孤军奋战四昼夜,创造了一场罕见的被观看的战争。为了造势,400人号称800人。
524团在团长谢晋元的指挥下,面对日军的多次狂风暴雨的进攻,显得像一棵坚韧的小草。无论什么样的风雨,它都无法真正低头。524团的坚持,就像一座灯塔,在海雾中穿过一点点光亮,为海面上摇曳的船只指明了方向,给旧中国带来了一丝希望。
古在300多年前发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铿锵呐喊。今天的《八百》是对这句话的重新诠释。家是最小的国家,国家是最大的。热爱我的祖国,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践行:战争时期,那些爱国仁人志士,为了心中的伟大事业,不惜献出生命;现在是和平年代,我们只需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中国人应该这样”的最好践行。
迷迷糊糊开始工作以来,一直在有条不紊的做着各种培训和学习。在组长和集控师傅的带领下,我们也在慢慢找准自己的定位,习惯自己作为电厂人的身份。活在当下,需要一种坚持——在当下的学习中,坚持每一分每一秒,用心学习和操作相关知识;在以后的工作中,日夜守护,坚守涡轮;粘锅炉;坚守电厂的每一台设备、每一个阀门、每一条管道,保证每一个班次的价值,是我们电厂人“这样对待人民”的最好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