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历史热点话题复习课件(共11话题)
1和1842年,鸦片战争结束,中英签订《南京条约》(175周年)。
(1)考点预览:《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危害、鸦片战争的爆发及其深远影响等。
(2)命题角度猜想:
角度一:分析《南京条约》的具体内容,了解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巨大影响。
角度二:中外历史结合,主要考察第一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及其与鸦片战争的关系。
角度三:比较分析《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了解这三个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深化的不同影响。
角度四:通过列强侵华战争的结果,结合当时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主流趋势,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落后(社会制度和经济的落后)是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2.1862年,第一所新式学堂——史静文同博物馆在北京洋务学堂(155周年)成立。
(1)考点预告:洋务运动的主要目的、内容、结束标志及深远影响。
角度一:中国对现代化的探索。通过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比较分析,认识中国现代化探索的艰难历程。
角度二:旧中国教育的变迁:国子监创建于戊戌变法时期,科举制度废除于1905。
3.1872年,申宝在上海成立(145周年)。
(1)考点预告:《申报》是中国近代最著名的报纸,创刊于何时何地。
角度一:考察《申报》成立的时间地点及其历史地位。
角度二:与1897创办的商务印书馆一起,属于现代大众传媒。
角度三:考察中国近代史上的上海时间背景涉及。
角度四:审视中国社会生活和习俗的现代化。
4.1912年,清朝统治被推翻,中国结束了两千年的封建帝制,中华民国成立(105周年)。
(1)考点预览:孙中山的革命活动,辛亥革命的历程及其历史意义。辛亥革命后社会习俗的变化,如发型、服饰、称呼等。
角度一:以民国成立为切入点,全面审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艰难起步,包括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角度二:结合世界历史上启蒙运动的影响,从思想解放的角度审视历史上的思想解放运动。
角度三:结合民国成立和孙中山的其他活动,缅怀孙中山的丰功伟绩,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角度四:从民国以来社会习俗的变迁入手,证明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理念深入人心,政治现代化促进了社会生活的现代化。
5.192年,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红军成立(90周年)。
(1)考点预告: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毛泽东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等。
角度一:联系俄国十月革命和苏俄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结合十月革命传入中国和中国* * *的建立,考察共产主义在中国从理想到现实的艰辛历程。
角度二:联系中国国民党政权的崩溃,证明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得天下。
角度三:以当前两岸交流的政治新闻为切入点,回顾历史上国共合作的史实,理解“合则利,分则害”。
角度四:以南昌起义为切入点,审视中国探索民族复兴的艰辛历程。
角度五:基于南昌起义等史实,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才能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走向成功。
6.65438年至0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80周年。
(1)考点预览:抗日战争时期相关史实、中日关系回顾与展望、日本侵华史实、日本崛起与战后经济复苏的历史与启示等。
(2)命题角度猜想:
角度一:结合中国近代史上外国列强的入侵,比较近代两次甲午战争的不同结局及其原因。
角度二: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过程和国共关系的演变来看,全民族的团结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从而揭示了“团结则两利,分裂则两败”的道理。
角度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历史意义中的历史启示与感悟。
角度四:从正确认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历史作用出发,推导出国共关系、国共合作的相关知识;并考察正面战场和敌人后方战场的区别和联系。
角度五:通过时政新闻审视南京大屠杀和旅顺大屠杀的相关史实,说明日本法西斯的残暴及其对国人的启示。
角度六:通过回顾历史中日关系,审视日本战后经济复苏,展望中日关系前景。
角度七:通过回顾中国领导抗日战争走向胜利的史实,审视抗战中的著名战役,揭示民族团结的深刻含义。
7.1952年,中国土地改革完成(55周年)。
(1)考点预览:土地改革的内容和意义。
角度一:新中国初期巩固政权的斗争。
角度二:建国以来中央政府对农村土地政策的四次调整。
角度三:比较中外历史上涉及农业的重大历史事件,如日本的现代化、明治维新、1861的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1933的美国新政等,揭示政策调整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8.65438-0972,尼克松访华,中美联合公报发表,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45周年(45周年)。
(1)考点前瞻: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与建国后新中国外交成就。
角度一:用时政素材创设情境,审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历史事件。
角度二:以中美关系正常化40周年为切入点,纵向审视中美关系的历史轨迹,展望中美关系。
角度三:把中美关系放在中国现代外交的话题上。如现代外交的不同特点、原因及启示。
角度四:全面审视新中国的外交方针和成就。
9.1982年,中共十二大颁布第四部宪法(三十五周年)。
(1)考点预告:党的十二大主要内容,第四部宪法颁布的背景和意义。
角度一:中国召开的重要会议,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角度二:比较美国宪法1787,法国法典1804,中国宪法1954。
角度三:中外历史上的民主法制建设,全面考察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性和启示。
10、1992邓小平南巡谈话、中共十四大、九二共识(25周年)。
(1)考点预览: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形成过程,南方谈话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等。
角度一:结合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的相关史实,考察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形成和确立的历程。
角度二:从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完善的角度,考察邓小平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从而理解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角度三:以南方谈话为切入点,全面审视中国探索民族复兴之路的过程和启示。
角度四:以十四大为线索,结合罗斯福新政、新经济政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快速社会改革等史实,综合比较这些改革与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特点和异同。
角度五:以南方谈话为线索,审视历史上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及其历史意义。
扩展数据:
2020年重要纪念日的历史事件
一、120周年庆活动
1,1900年5月,中国爆发义和团运动,口号是“助清灭外”。5月底,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外国人进入北京,又称“义和团事件”。
2、1900 65438+2月德国柏林大学的普朗克教授发表了题为《关于正态谱能量分布律的理论》的论文,这标志着量子物理学的诞生。
二、110周年活动
1,1910八月,托巴斯·爱迪生发明了有声电影。
三。100周年纪念活动
1,1920年8月,《陈望道宣言》中文版在上海出版。
2.1920年8月,上海* * *早期组织正式成立。陈独秀是书记。
3.6月,1920,11,* * *在上海出版。
四、85周年纪念活动
1,1935 1,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召开遵义会议,这是中国* *第一次独立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解决问题的会议。它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2、1935年8月1日,中共中央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同胞书》,史称《八一宣言》。
3.1935年6月,红军到达陕北吴起。
4、1935 65438+2月9日,中国* * *领导的“一二·九”运动爆发,要求国民党政府停止内战,实行抗日。
5、1935 65438+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子长县召开瓦窑堡会议,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战略和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