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有什么特点?
商品经济何时出现在中国社会仍有待讨论,但在商周时期,其发展程度仍较为有限。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很大发展。在此基础上,市场不断扩大,交流空前;金属货币广受欢迎;商人和商业资本迅速发展。商品经济迎来了历史上的第一个发展高峰。秦进入西汉以后,商品经济始终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当时的大甲富商,不仅以竹帛闻名,还影响当地政局,体现了商品经济的无所不在。
商品经济的发展严重动摇了封建统治。到西汉武帝时,统治者全面实行控制和干预商业的政策,商品经济受到重创,发展势头嘎然而止。汉武帝的政策之所以成功,根本原因是当时的商品经济基础还比较脆弱。盐和铁是商品,这本身就说明了这一点。同时汉武帝的政策体系完备,完全控制了商品经济从生产到流通的发展。此外,汉武帝任命的人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从东汉到魏晋南北朝,连续不断的战乱使商品经济失去了良好的发展环境。随着商品经济的迅速衰落,出现了实物货币代替金属货币的畸形局面。直到唐宋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又一次大发展,城市市场体系崩溃,草市崛起;货币的流通不断完善,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商人和商人资本又上升了。商品经济进入了第二次发展高峰。这一时期,茶叶迅速发展成为堪比盐铁的商品,草食遍布全国,海外贸易取代了传统的陆路贸易,等等。种种迹象表明,与第一次高峰相比,此时的商品经济基础更广,发展水平更高。
到了元代,唐宋时期发达的商品经济受到蒙元入侵的影响,发展一度低迷。到了明代,商品经济不仅迅速恢复到唐宋时期的水平,而且达到了新的高度,形成了第三次发展高峰。这时,交易所进一步扩大,市场在更高层次上融合,商人和商业资本的实力达到新的水平,形成了商帮。商品经济的发展水平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最高点。
第二,中国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受政治势力的影响很大。
我们知道,中国长期以来形成了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制度。大一统的形成,消灭了原有的封建政权,统一了国家的货币制度、度量衡和文字,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史记?《货殖传》说:“汉兴,海为一体,梁开梁关,赤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在天下流通,所交易之物,不能得其所欲。”是关于大一统对商品经济的促进。另一方面,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的形成,使统治者能够利用中央集权的强大政治力量来干涉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其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整个封建时期,统一中央集权对商品经济的干预极为突出。它主要通过重农抑商、禁止垄断的制度来干预商品经济。所谓“重农抑商”,就是通过采取贬低和压制商人的政治和社会地位的政策和措施来限制商人的数量。其目的是防止大量农民弃农从商,保护农业的优先地位。自从商鞅、韩非等人在战国时期提出重农抑商的思想后,一些诸侯国和秦汉时期就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为难商人。例如,商人被禁止穿丝绸衣服、骑马、做官和守卫边境。然后从这些政策措施中衍生出一种抑商轻商的观念意识。重农抑商从政策到思想到观念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成为一项根深蒂固的基本国策。唐宋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重农抑商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但并没有完全动摇。即使到了明清时期,重农抑商仍然时有推出。明清还重申了商人不得穿丝绸衣服做官的老规矩。重农抑商的实施抑制了商人阶层的发展。比如宋代成都,范家,前几代穷,没做官,就卖白龙丸,一旦做官就不卖了。“城北郭家也是卖黑豆的,不愿意为一般商户或货物谋利。”(注:陆游:《旧学殿笔记》卷九。)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这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垄断禁止制度是封建统治者干预商品经济发展的又一重要政策。很多人常将其归为重农抑商政策,这是不对的。垄断禁止制度的目的是国家通过官办商业与商人争夺利润;它是政府充当大商人的结果,与重农抑商有本质区别。这一政策源于春秋时期管仲的《关山海》。到西汉中期,汉武帝任用桑弘羊等人,相继出台盐铁官营、连损带赔等政策措施,将专卖禁行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袭。历代统治者垄断了市场上的大部分商品,攫取了高额垄断利润。如果说重农抑商政策是通过压制商人来抑制商品经济的发展,那么禁商制度就是通过政府来控制大宗商品的产、运、销,把商品经济的发展纳入其允许的范围和轨道。
然而,尽管两种政策的出发点不同,目的不同,但从其作用来看,效果是一样的,都对商品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极其不利的影响。这两种政策同时采取,使商品经济的发展始终处于封建政府的控制之下。
第三,中国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呈现出多层次和多样性。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其显著特点是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其中,由于各地区、各民族的商品经济发展起点有高有低,发展速度有快有慢,商品经济发展呈现多层次、多样化。
这种多层次表现在许多方面,主要是经济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的差异;内地与边疆的区别;城市和农村的差别;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区别;等一下。就内地商品经济的发展而言,同处中原的南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水平已经大相径庭。至于城市和农村,在唐宋时期,一些大城市已经进行了市场革命,处于比较发达的状态,但许多农村商品经济还处于自然经济。内地和边疆,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差别就更大了。
唐朝的货币史上有一句话,钱和丝可以走在一起。事实上,除了铜钱和帛,实物货币在四川和岭南部分地区仍在流通。实际情况比“既有钱又有丝”更复杂。就铜币和帛而言,铜币是形态较高的金属币,代表商品经济处于较高的发展水平;丝绸只是一种形态较低的实物货币,代表着商品经济在较低水平上的发展。然而,正是这两种不同形态的货币,在同一个时代、同一个社会,长期存在,流通了数百年。这反映了中国的社会商品经济是高层次和低层次共同发展的。这种高低多面的存在,构成了中国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我国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具有多层次、多样性的特点,应作为正确评价我国商品经济发展水平的基本思路。长期以来,对商品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无论是从整个历史时期来看,还是从某个朝代来看,都存在很大的分歧。有人根据一些材料得出商品经济发展水平很高的结论,也有人举出很多证据说明商品经济不是很发达。其实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很多人只关注一个方面,难免以偏概全。鉴于商品经济发展的多层次性和多样性,在评价商品经济发展水平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得到正确的认识。
第四,在中国封建社会,商品经济在社会变革和转折关头起着革命性和决定性的作用。
马克思曾指出:“商业或多或少地瓦解了现存的以不同形式主要生产和使用价值的各种生产组织。”
之后的一个大概结论。换句话说,在世界各国各地区,只要有商品经济的发展,就会对原有的社会结构产生一定的瓦解作用。但从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来看,这种影响更加明显和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