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初中历史教学论文,3000字左右,题目:如何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果

新课程标准指出:“历史教学是历史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主要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渠道。课堂学习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学质量主要取决于课堂教学质量。如何提高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质量?根据多年的高中教学经验,我认为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优化课堂结构,改进教学方法,重视历史机智教学。

第一,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时间利用率。

历史课堂教学一般包括复习、导入、讲授、反馈、深化、总结、布置作业等过程。如何合理搭配和安排各部分,设计合理的课堂教学层次,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是上好历史课最重要的因素。

在设计班级水平时,我们必须注意认知过程的完整性。因为人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所以要努力使教学水平的发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活动协调和谐。学生在组织课堂教学时,要在掌握了教师所教的知识后,安排独立思考,用脑、用手进行练习。教师要及时捕捉反馈信息,有意识地让它们产生“影响”和“交流”,从而加深学生对一个历史名词的理解,如“商鞅变法”,让学生思考:“商鞅之死是否意味着变法失败?”通过思考,学生可以加深对这一改革举措的把握,会有一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认识实践的过程,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发展能力。在设计课堂教学水平时,还要注意教学目的和要求,充分熟悉教材,了解教材的重点、难点、基本要求和能力要求,从多方面围绕教学目的组织课堂教学。课堂容量大的时候,要保证重点讲解清楚,难点解决。有的可以指出思路,找出重点,有的甚至可以不说话就指出来,但要引导学生自己去完成。在课堂容量不大的时候,可以安排学生分析点评,做一些有深度的练习,对比提高。这样,课堂结构紧凑,时间得到充分利用,有利于实现课堂教学目标。课堂结构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种形式:一是承接型。一般来说,学生首先要获得感性认识,然后引导学生深入解决问题,变得有能力。这种结构的主要特点是连续清晰,比较适合内容通俗易懂的章节。第二种是进步型。主要用于解释较抽象的概念和较难的章节,如社会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的变化及其影响等。其主要特点是知识和能力紧密相连,交替上升。第三种是辐射型。其特点是抓住重点,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多方位思考,通过筛选归纳达到新的高度。这种形式在复习课上经常用到,比如生产力的发展是思想领域和生产关系变化的根本原因。

在实际教学中,以上形式相互结合。在安排课堂结构时,本着明确知识内容、提高学生能力、有效利用时间的原则。当然,优化课堂结构,除了精心设计课堂层次,还要看老师的教学能力。

第二,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标更加强调学生用历史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历史问题,积极运用历史知识分析生活中的一些经济文化现象,独立解决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要善于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历史与生活的联系——历史无处不在,生活无处不在。因此,通过学生所了解和熟悉的社会实际问题(如宗教问题、旅游问题、考古知识等。),可以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探究知识的情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人们对某种事物或某项活动的认识倾向,兴趣的作用之一是能促进正在进行的活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意识是学习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毫无疑问,历史课堂教学应该积极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

历史知识源远流长,每一堂历史课对学生来说都是新鲜的。如果我们能在引入新课时提出有吸引力的问题,就能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我们知道,新课程的导入一般包括开门见山、故事导入诱导、诱人问答等。通过各种方式,可以直接提出或诱导与课本相关的问题。比如在介绍夏商周政治制度时,可以简单描述原始社会的社会状况和炎黄时期的传说,激发学生的兴趣;在介绍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的产生和影响时,可以延伸到现实生活中,用身边的例子来解释,可以事半功倍。再比如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可以作为一个例子,更合理地介绍这节课的内容。这样从一开始就“入迷”,产生好奇心,进而产生求知的欲望和热情,对课堂学风和理解内容起到良好的作用,适时的表扬和鼓励也是提高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对学生的积极性和成绩给予正确的评价和适当的鼓励。比如,讲完一个历史名词,让学生复述,回答其原因和影响。做完一个例题后,让学生总结自己答案的要点,以及用了哪些史学思想和方法。对于基础差的同学,可以多问一些基础的问题,给他们更多锻炼的机会。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耐心细致地回答他们的问题,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增强他们提问的勇气和信心。当学生作业做得好了,成绩提高了,学生表现出努力学习的精神时,要给予适度的表扬,增强学习信心,激发攀比热情,以表扬一人,激励一大批人。

第三,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率。教学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手段。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必须有好的教学方法,学生容易吸收。针对具体的班级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必须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来考虑。总的来说,每一堂历史课都要求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能力。因此,通常采用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例如,当谈到《南京条约》时,第一个关键是解释清楚条约的内容。用问答法比较容易,以归纳教学法为主。谈及《辛丑条约》的影响,这主要是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练习法比较合适,练习可以层层深入。再比如小农经济的影响和东西部差距的解释。可以采用发散教学法,即换个角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分析考虑。学生可以通过教学对比,透彻理解这个问题以及涉及到的几个方面的知识,在课堂上很好的吸收。

有些题目需要结合表格和史实来解决。这时候可以联系表格,用对话的方式分析史料所包含的信息,自然好吸收。对于一些综合性的问题,可以结合分析,采用点拨教学的方法。要把所有的条件都挖掘出来,学点窍门,缓一缓坡,提高学生的分析解题能力,便于学生吸收。需要指出的是,优先教学法要给学生一些思考或练习的时间,也要对问题进行改进,使教学内容逐步深化,不要安排教师完全代替,既能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也有助于课堂调整。对于一些比较难的例子,不要掠过一些水,水不深,不透。以练习为主要方法,以练代说,必要时启发思路,避免学生陷入无奈的困境,同时注意避免课堂上过于冗长繁琐的分析讲解,节省课堂时间用于练习,提高学习效果。在教学方法上,要求教师在“讲”上下功夫,狠抓“练”,注重启发式、探索式方法,做到教学简单,语言规范简练,练习难度适中,及时启发反馈,使学生逐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形成技能和技巧,以达到吸收消化的目的。

第四,加强历史教学的机智,提高思维品质的优化率。

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理解到掌握知识,再到灵活运用并转化为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和智力,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学机智。历史教学的机智主要包括启发联想、运用反例、适时调整、渗透历史思想和方法等。激发联想,构思多解是历史教学中的常用手法。在课堂教学中,有些问题可以启发学生仔细观察问题的含义,回忆所学的知识,对比以前掌握的历史问题,进行推断和探究,把“不熟悉”的问题变成“熟悉”的问题,从而快速合理地解决问题。有时候可以通过横向比较来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敏捷性和发散性。例如,当我们谈到新三民主义的影响时,我们可以联系到旧三民主义的影响。这样做不仅能解决问题,还能复习过去的历史知识。所以,通过联想和类比,这道题的解法就简单多了,也能锻炼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巧妙运用反例,重视逆向灵活性,培养批判性和灵活性思维,是历史教学机智的优秀内容。历史是一门严谨的科学,稍有不慎就可能出错。有些历史问题很难从正面理解和解释。教师如果能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简洁生动的反例,或者抓住学生解题中的典型错误,给予简洁深刻的点评,将会大大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解题能力,使学生有质的飞跃。比如“洋务运动在历史上的作用”这个问题,可以通过正面的解释和反例、逆向思维的运用,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注重适时调节的作用,稳定有意注意,培养思维的适应性和持久性,是历史教学机智的重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基础和素质的差异,由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一些教学内容不一定适合学生的口味,由于周围环境的影响,学生的课堂学习情绪会出现波动,必须及时调整。这时可以利用刺激来吸引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注意。比如教师讲课时,可以强调语气语调,提问激发兴趣,指出错误引起学生反思,或者把讲课改为练习,这样就可以稳定学生对课堂的有意注意,保持课堂的良好状态。渗透教学思想和历史方法是历史教学智慧的重要展示。中学历史的很多内容都包含了一些史学思想和方法,比如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等等。在课堂教学中,在教授内容的同时,尽量挖掘和渗透历史思想方法给同学,有利于培养同学科学深刻的思维,解决一些问题。

总之,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要提高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质量,必须树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辩证观,形成温馨的学习氛围,精心设计具有历史记忆性强、灵活性强、趣味性强等特点的教案,注重学生优秀思维品质的培养,变被动为主动,变学习为学习。这样一定会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事半功倍。

参考书目:

《中国政治制度史》作者:白钢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中国近现代史词典》作者:中国词典编委会出版社:上海词典出版社。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作者:胡绳出版社:人民出版社:《现代教育学基础》作者:筑波大学教育学研究会主编,钟启泉译文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