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县的历史沿革

周朝时邓、鲁、罗、燕、顾等诸侯国分封,后归楚。

秦朝时,属南郡、南阳、汉中。襄阳郡建立于西汉初年,因郡位于襄水之阳而得名,辖汉水以南、中鲁郡以东、以北地区。襄阳城建在今襄阳古城西北,襄阳开始建城设治。东汉桓帝建城时,城址现已淹没在汉水中。东汉咸平元年(公元190),荆州刺史彪将办公地点从汉寿武陵(今湖南常德)迁至襄阳。。

西晋时仍属荆州襄阳郡,东晋时华侨定居襄阳永州,齐、梁共同求学于此。西魏改永州为襄州,襄阳县属之。北周仍为襄州襄阳郡。隋初废县,后改襄阳县。

唐朝襄阳是山南东路所在地,辖襄州。宋初为香洲,宣和元年(公元1119)升为香洲为府。元代是河南襄阳路。明代为湖广省襄阳府。清代为湖北襄阳府。民国初年的襄阳路,

1932为湖北省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35改为第五区)。1948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襄樊战役,于16年6月攻克襄阳。1949年7月,湖北省襄阳行政区专员公署成立。5月1950襄阳市与襄阳县樊城镇组成襄樊市,隶属襄阳区。专员办设在襄阳市,襄阳县政府、襄樊市政府设在樊城。

1979年6月,襄樊升格为省辖市,1983年10月,襄阳与襄樊合并,组成新的襄樊市,市政府驻襄阳市,实行市管县体制。1996襄阳县人民政府迁出樊城区,落户于樊城东北部建设的襄阳新城。2010 165438+10月26日,经国务院批准,湖北省襄樊市更名为襄阳市,原襄樊市襄阳区更名为襄州区。

襄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保护主要文物古迹,继承和弘扬城市传统文化,延续古城风貌,正确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走出一条因地制宜的古城保护与建设之路。

规划原则:

1.系统保护与重点保护相结合,分为重点文物保护、特定古迹保护和整体环境保护;

2.挖掘传统文化,弘扬名城特色,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让名城更有魅力;

3.文物保护与风景名胜保护并重,丰富城市景观,合理组织旅游网络,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内容包括:划定文物保护范围,保持外部形态的历史原貌,与周边环境相协调;进行必要的古迹重建工程,提升名城历史文化氛围;保护修缮荆州北街、陈老巷等传统街区,划定建设控制区,并与历史传统建筑相结合,形成襄阳名城传统风貌的内涵;强调保护襄阳古城整体风貌,突出古城中心,理清轴线关系,整治古城环境,严格控制古城轮廓,强化传统风貌;做好以樊城商社为代表的传统街区规划,体现“南城北城”的古城格局。

中文名向阳

外文名襄阳,сянъян,?卢格

其他名称有襄州、襄樊。

行政区域类别地级市

所属地区:湖北省

下辖3个市辖区、3个县级市和3个县。

相城区檀溪路219号,政府驻地

电话区号(+86)0710

邮政编码441000

位置:湖北省西北部

面积1974.438+0 km2。

人口:5591000(2013)

方岩西南官话-鄂北-襄阳方言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有古龙中、襄阳城、首尔、鹿门寺、水井庄、春秋寨等。

襄阳刘集机场

火车站襄阳站、襄阳东站、襄阳靳东站等。

车牌代码e f

地区生产总值为312.93亿元(2014)[5]

市树、市花女贞、紫薇

建成区面积175平方公里(2013)。

高等院校中的湖北文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