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的历史沿革
在东汉时期,它属于于永昌县。三国时,投降诸葛亮的南征军,建立蜀汉云南郡。南北朝时期,先后属合阳县、西和县。当时白族已经大致成型,很多城市都是靠洱海而建。
唐初,洱海周边有六个部落,称为刘钊。在唐高宗,除了勐社之外的五个诏令都被吐蕃征服了。737年(唐开元二十六年),勐社诏书首领皮洛格合并其他五诏书,建立南诏王国,将都城从勐社(今巍山)迁至太和城(今太和村),并以此为基础继续征服周边地区,控制了今天云南省的大部分地区。
公元750年(天宝九年)至754年,唐王朝先后三次派贤愚中统、李宓攻打南诏,南诏太子罗丰与吐蕃结盟,三次击败唐军,史称天宝大战。
779年(唐朝时期),皮洛格的曾孙迁都杨梅城,也就是现在的大理古城。南诏定都大理,共163年。贞元十年,唐德宗遣使南诏,在仓山与南诏王一谋勋会师。两国又恢复了和平。
902年(唐昭宗后两年),南诏权臣郑迈斯夺取政权,建立“大厂和曹保果”。927年,杨乾贞支持赵善政建立“经天兴国”,后自立为王,建“国不如义”。937年(金代天府二年),段思平也建都杨卯,国号大理。段自称是汉人的后代。建国后,大力弘扬中华文化,派遣使节与南宋通商。
316年后,大理于1253年被元世祖忽必烈灭。1274年,为了便于统治,元朝在赤城(又名中青路,今云南省昆明市)设立云南省,还设立大理路、太和县,隶属云南省。此后,云南的中心城市从大理转移到昆明。
1381年,明军攻陷大理,大理路改为大理府,仍统治太和县,并新建府城,即今天的大理古城。1659年,清军入侵云南。清朝沿袭了明朝的制度。1856年(清咸丰六年),云南爆发回族起义,建立杜文秀穆斯林政权,控制云南大部分地区。
民国成立后,大理州被撤销,太和县改名为大荔县。1950年,下关市分离,1983年,下关市与大荔县合并,组成县级大荔市。现在是大理白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大理约三分之二的人口是白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