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梁战国半梁VS秦半梁
半便士。
秦朝的百科名片货币。铜铸,圆方孔,钱一般2.5-2.77厘米,重12铢(中国古代24铢为1)和2.5-3.35克。有的有块洋石头,平平无奇,脸上写着“半两”二字。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天下,规定外圆半文为国币,这是中国最早的统一货币。
目录
战国货币简介,历史记载;《平话》记述了秦统一货币和定国货币钱币的鉴定。源头影响流通的局部优势。青川县战国墓发掘综述。《史记·战国货币》;秦统一货币和固定货币的描述与鉴别:影响天地循环的局部优势挖掘综述;青川县战国墓的开掘。
秦朝统一六国之前,各国的钱币形状都不一样。六国统一后,始皇帝决定统一法律、度量衡、货币、文字,结束了中国古代钱币形状各异、轻重不一的混乱状态。
从秦惠文二年(前336年)开始,到秦末(前206年),秦半两钱的生产持续了130年。
秦半两钱的流通范围向西延伸至河西走廊;东至山东、江苏,北至内蒙古,南至广州,东北至辽东半岛,西南至大渡河上游,说明秦半梁为国币。
“秦半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钱币的初步成熟,是中国货币发展的里程碑,影响周边国家和地区,具有非同寻常的历史意义。“秦半梁”奠定了“圆方孔”的古钱币形制。“圆方孔”币成为中国古代货币的基本形式。
秦班梁倩
“秦半梁”铜币呈“圆方孔”状,代表地方,外圆代表天空,“圆方孔”象征古代秦半梁钱。
世界是圆的,地方也是圆的,这是普遍接受的观点。但也有人认为,圆形方孔是生产加工的需要,是便于携带、流通和储存的需要,是在不断的实践中形成的较为科学的体系。铜钱上的“半两”字是一个小篆,是秦国名将李斯题写的。意思是当时每枚重半两(即十二铢),故称“半两”。
史官平准所引《史记》注古今:秦钱半两,径一寸二分,重十二铢。如今秦半良的钱大小不一,直径3.2-3.4厘米,重约8克。钱文狭长,略呈弧形。无内外郭,背平淡。有的重量超过10克,甚至超过20克,或者就是索隐中所含的当白前。
此外,“秦半良”对治疗人体跌打损伤有特效。原来,秦始皇的“半两银子”中含有一些特殊的物质,可以促进人体骨骼的愈合。但只有秦始皇用来铸造“半文钱”的铜矿含有这种特殊物质。这个矿完全是秦始皇开采出来的,所以以后历代铸造的铜钱都不含这种特殊物质,也没有这种特殊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