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瞻的七万兵为什么会输给邓艾的两千降兵?这是历史上真的发生过的事情吗?

当出兵灭蜀时,蜀汉军事家、榆林司令诸葛瞻率大军,经绵竹阻击偷渡后,冒险深入邓艾的嫡系部队。最终寡不敌众的邓艾一举击溃,几乎全军覆没。詹和他的长子诸葛尚都被杀了。邓艾进军成都,迫使刘禅投降,并摧毁了蜀汉。这些都是历史记载的事实。唯一与史实不符的是,当时诸葛瞻没有七万兵。他率领的蜀汉禁军,是负责保卫成都的禁军,最多只有二三万人。

诸葛瞻少年得志。

诸葛瞻,字思远。他是蜀汉开国宰相诸葛亮的儿子。17岁时,诸葛瞻娶了蜀汉的公主(应该是已故皇帝刘禅的女儿),官拜骑都尉。承蒙祖荫庇佑,第二年在榆林当了中郎将,之后屡被提拔。被枪毙为校尉、侍郎、尚书、尚书仆射、军师将军。

名声胜过天赋。

诸葛亮在诸葛瞻出生时年近五十(47),算是老男孩了。但是诸葛亮从来没有溺爱过诸葛瞻。

诸葛亮对诸葛瞻的成长、生活、学习要求极其严格。他曾经在当兵的时候写过著名的《十诫》。他在信中警告诸葛瞻: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修身,淡泊志,静以致远。你必须先安静下来,然后才能学习。不学就不能多才多艺,不想学就不能成功。慢了就不能有活力,危险了就不能根治性。岁月随着时代流逝,意义随着日子流逝,然后变得枯萎,不与世界相遇,难过的待在穷房子里。会发生什么?

诸葛瞻虽然没有父亲那么标新立异,但是成长很快。他擅长书画,学识渊博,清正廉明,忠于蜀汉。蜀中人铭记诸葛亮,爱屋及乌,对思维敏捷的诸葛瞻格外敬重。什么善政、功劳、好事都记在他的功劳簿上。《三国志》记载:

每个法院都有良好的治理。虽然它不是由远见发起的,但人们都传播了这个消息。葛后做了什么?。是因为美声的名声吗?。

与野心勃勃、足智多谋的诸葛亮相比,诸葛瞻只是一个人才,名声和名誉有狂妄之嫌。

曹魏伐蜀

在军事才能上,诸葛瞻远不如他的父亲诸葛亮。公元263年4月,曹魏实际统治者司马昭下令大军大举伐蜀,命西凉将军邓艾率三万人出滴道攻栈,以牵制姜维;永州刺史诸葛绪率领三万人从岐山攻下尹平附近的大桥,切断姜维退路;大将钟会统率十万魏军主力分别进攻顾颉汉中和子午谷。

邓艾我进步神速,很快就进入了栈中,分三路猛攻姜维。姜维听说汉中已被钟会的军队攻破,不愿再战,率军撤退。此时诸葛绪已在陈冰大桥桥头,姜维只得绕道北路,企图偷袭诸葛绪的后方。诸葛绪胆小,领兵退三十里,姜维趁机夺回大桥。紧接着,姜维率军南撤,在正北与廖化、张仪、董雀的援军会合,共同镇守剑阁雄关。

邓艾走私阴平

十月,邓赴阴平,精选精锐,准备与诸葛绪联手,从江油关直扑成都。诸葛绪认为这是一个弱点,不肯答应,率军迎击钟会军。钟会通知司马昭,诸葛绪踌躇不前,贻误战机,遣其槛回京,其军全部被钟会收编。

钟会督强攻剑阁,姜维据险坚守。魏军屡遭袭击,伤亡惨重。此外,山路危险,食物供应困难。十多万军队被困在一个狭窄的山谷里,所以他们想撤退。

邓艾建议将主力留在这里牵制姜维,他带领奇兵另寻出路,穿越阴平这条险路。出阴平后,江油直取涪城,再攻绵竹,直取成都。钟会同意了邓艾的冒险计划。邓艾选择敏捷的士兵,率军跋涉七百里无险,凿山开道,遇水架桥,艰苦行军。历史表明,七百里平山又高又深,基本无路可走。这是极其困难和危险的。邓艾裹着毡被推倒。所有的士兵爬上藤蔓,爬过悬崖,慢慢前进。

诸葛瞻父子死于绵竹,众军开始消失,蜀汉灭亡。

魏军离开阴平路后突然出现在江油关。蜀将马苗慌了,不知敌情,转而投降。邓艾不流血拿下江油后,立即向涪城进发,很快就逼近了涪城。蜀汉的军事家、尚书的仆从诸葛瞻,率领数万禁卫军镇守城池。尚书郎黄权的儿子黄冲建议诸葛瞻派部队迅速抓住周围的危险,阻止邓艾进入平原地区。诸葛瞻不断处于优柔寡断的状态,犹豫不决,患得患失。邓艾迅速击溃诸葛瞻前锋,诸葛瞻被迫退守绵竹,邓艾挺进。在路上,他写信给诸葛瞻引诱他,说:

投降了就当琅琊王?。

意思是如果你投降,我就推荐你做琅琊王。

诸葛瞻大怒,杀死了邓艾的使者,双方展开了激烈的对抗。魏军孤军奋战,没有退路。所有人都放弃了生命,势不可挡。蜀军大败,诸葛瞻、和(张)都被杀。大多数御林军都被消灭了,少数逃跑了。诸葛瞻的儿子诸葛尚奔赴战场,英勇牺牲。

邓艾攻破绵竹后,前方是马平川的成都平原。他继续带领军队向成都方向前进。魏军像法宝一样从天而降,突然来了。蜀汉朝野大乱,民众纷纷逃离城市,无法禁止。刘禅根据乔舟的建议,从开城投降,并命令姜维当场向钟会投降。至此,创立42年的蜀汉名存实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