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内容和结果是什么?

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轰轰烈烈的改革,针对北宋“积贫积弱”的社会现实,富庶强兵。王安石以“天下之富,以天下之力生,天下之富,以天下之费取”为原则。

从理财入手,在田方颁布了《农田水利法》、《均传法》、《青苗法》、《免役法》、《易市法》、《均税法》,在强兵推广了《嘉宝法》、《孙子兵法》。变法的成就有目共睹,但最终以失败告终,王安石变法中的缺陷和种种弊端是主要原因。

内容:

王安石变法对增加国民收入起到了积极作用,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得到了缓解。北宋熙宁六年(1073),在王安石的指挥下,率军进攻吐蕃,收复河(甘肃临夏)、岷(今甘肃岷县)等五州的战斗。宋军收复五州,疆域扩大到两千多里,照顾羌人三十万户口,建立了进攻西夏地区的有利战线。

结果:

熙宁六年(1073)大旱,门监夏征画了一幅流民图。画面中,流民或锁臂,或吃草根,向皇帝诉说旱灾是王安石造成的,神灵受到极大刺激,对变法产生严重怀疑。

王安石认为“水旱之常,尧、唐不可免”,司马光去“朝廷不在”。随着改革的深入,改革的最大支持者宋神宗动摇了。熙宁七年(1074),王安石第一次罢课,得知江宁府。

变法运动由韩江、吕惠卿等人继续,而吕惠卿专事己用,引起朝中大臣的不满。熙宁八年二月,王安石被召回京复职,继续执行新法。熙宁九年(1076),他的爱子王侃病逝,王安石恳求退隐金陵,致力于学问,置身世外。

王安石变法的影响;

王安石变法的根本目的是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增强对外防御、对内施压的能力,巩固和加强封建统治。

从新法第二次实施到旧校废除,将近十五年。在这十五年中,每一部新法实施后,虽然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弊端,但基本都能收到一些效果,“富民强兵”的效果非常显著。

国家通过一系列新的财政管理法的实施,增加了“青苗钱”、“闲散余钱”、“市内易息钱”等新的财政收入项目。在发展生产、均税的基础上,财政收入大幅增加,国库充裕。在宋神宗时期,国库储蓄可以用于政府20年的财政支出。财政收入的迅速增加彻底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