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村的历史演变

Press: 1914德日战争爆发,李村和青岛一起成为日本殖民地。从1922中国政府收复青岛,到1988崂山分县,李村进入县制时代。李村区的建制很早,1898年德军刚划分区域时就有了。李村区的定位一直是乡镇,但实际上和官方文件里的县城是不一样的。1961撤县设市后,李村成为县城。好在我童年的轨迹刚好跨过了县龄的尽头,所以在寻找遗物的同时,我也可以翻找早已成为过去的浮云的旧影。

李村的县制时代可分为解放前和解放后。李村公* *车停车场、人民休息处、汉屯宾馆、书报阅览室、李村河两岸商店(有30多家)已建成,同时对三条街道进行了汽车改扩建,李村中学、李村实验小学、运动场、礼堂也进行了扩建,并种植了行道树和垃圾箱。除了行道树,这些史书记载的东西,现在已经很难找到了。在京口路与向阳路的南段,森林屹立至今。不看街景的话,真的和浓荫密布的八大关街差不多。感谢这些前种族的树,也很高兴这些树能保存下来。草原只能代表文化的肤浅,树木的沧桑蕴含着深刻的内涵。1988年崂山县分区,设立崂山区。1994年,青岛区划重新调整。李沧区政府的牌子次年在李村挂上,李村进入区政府时代。区政府时代的影子随处可见,不需要我苦苦寻觅,只需要用心感受,用心体验。区政府时代,李村成长起来了。与十几年前相比,李村已经扩大了几倍,不再是当年穿过几条马路来到玉米地的小县城。当然,记忆最深的还是李村商贸的飞速发展。1991年,崂山商贸开业(今天的利客来),第一天销售额就达到500万,创下全国纪录。还记得崂山商贸当时在大门口骄傲地炫耀着商务部的贺电。不知道这个贺词还保存着没有。这将是今后撰写李村商业史时非常重要的历史遗迹。从此,李村上演了商贸奇迹。商场一个接一个开业,人们从四面八方被吸引过来。即使在90年代中期,李村在青岛十大商场中也占据了五席,李村的商贸也一度显赫一时。到了上世纪90年代末,随着外资零售涌入青岛,李村的商贸出现了短暂的犹豫。华龙、万隆相继倒闭,只剩下五朵金花三剑客。痛定思痛后,三剑客也开始学习外资,引进先进的零售形式和经验。三剑客扩张,建超市。到现在,他们也在有条不紊的模仿着:利客来10万平米的购物中心成为了青岛的商业航母,维基和利客来在李村广场和文化广场地下建的超市也成为了李村商圈成熟的标志。百盛进驻李村后,在三剑客的夹击下异常尴尬。三剑客成功瓜分李村,国美、苏宁、五星、大中四大家电零售巨头争抢李村,也成为李村商圈一道亮丽的风景。进入本世纪,李村逐渐对外。上个世纪,李村回归地球太多,很难找到一家有点情调的餐厅。像一个刚走出大山的小女孩,李存现在学着别人,刻意打扮,开始追求时尚。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在李村早已是家常便饭。现在肯德基在李村的第五家店正在装修。很难想象,在方圆这个几百米的弹丸之地,居然有我的肯德基,外加麦当劳和必胜客的竞争。竞争的残酷可见一斑;几年前在李村还很难见到的牛排馆和咖啡店,现在随处可见。这家旅馆终于升级了。继二星三星级开了几家酒店后,李村还有一家四星的锦江大酒店。向阳路步行街建设精美,使李村商圈提升了一个档次。四星级的永乐电影城也提升了李村的文化建设水平。以前李村没有超过15层的楼房,现在已经开工或即将开工的30层高楼有十几栋。相信三年后,广场区域也会出现高楼林立的繁荣景象。不管是不是假的,至少视觉上的冲击会让李村的形象大变。不得不说李村集是21世纪的奇迹。十年前,我以为李村收藏会像青岛其他市场一样,进入历史的回收站。没想到,如今的李村集,青春洋溢,比以前更加繁华。青岛唯一的市场成了金字招牌,久经考验的民间品牌吸引了无数目光,无论是城里人,农村人,还是外地人。如今的李村集,从车到针、脑,应有尽有。难能可贵的是,一些已经从购物中心消失的传统手工艺品,在李村集里还能看到:一个滚筒,一个卡花,一个平衡木,一个布老虎,一顶地主帽,一件小棉袄,一个民俗博物馆。如今李村集年交易额高达5亿,完全可以和大型购物中心相媲美。以前是李存吉哺育了李存,现在李存吉成了李存的联系人。商圈的发展是好事,但它带来的问题也让人烦恼。记得90年代以前,李村的街道不是一尘不染,但绝对干净。现在的李村,尤其是商圈,脏得让人不忍目睹:地上的痰,成堆的废纸,垃圾,包装袋,横流的污水,无处不在的小广告...李村商圈基本就是个大垃圾场。除了脏,随便一个词就让人头晕:环顾四周,黑压压的人群和川流不息的车流充斥着你的视野,各种噪音一次次挑战耳膜的忍耐极限...心情好的话,没事。如果你心情不好,你害怕你会崩溃。现在李村户籍人口10万左右,流动人口高达20万。再加上商圈和李村集的号召力,吸引这么多人也不足为奇。有时候在李村,耳朵里飘着的东北话、韩语、各种南方口音,让我分不清自己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大街小巷悬挂的朝鲜文字制成的招牌,顿时给人一种出国的错觉。令人担忧的是,治安问题也随之而来,李村近年来恶性案件屡见不鲜。繁荣是有代价的,就像一个人的成长过程。有所得必有所失。得到的可以丢弃,甚至失去的永远找不回来。5.李沧的未来:根据李沧区“十一五”规划,五年后,李沧中部的休闲商务区和李沧东部的青岛中心居住区将初步形成,仅李沧东部的常住人口就将达到20万...未来时代的阴影只能用我的理性认识来描述。商圈现在是李村的基础,把商圈做强做大是李村未来的保障。总投资80亿、可容纳30万人的青岛中央居住区,今年将在李村东部开工建设。五年后,李村城区规模将成倍扩大,人口将几何增长,带来人气,留住李村的未来。随着李村的极度扩张,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发展的瓶颈。目前李村城区最宽的路也只有四车道。从上世纪末开始,李村的堵车问题就出现了,现在愈演愈烈。堵车几十分钟已经成为家常便饭,基础设施的改善将直接影响李村未来的走向。但环境问题、治安问题、配套文化设施等问题,都或多或少地影响着李村未来的影子。李存的影子穿越了一百年的时空。虽然变化很大,但气质从未改变。就像一个成年人无论怎么打扮都改变不了自己的气质一样,李存的淳朴气质会一直保持。有人嫌弃这气质太土气。其实在这个越来越像流水线的世界里,保持自己的特色,保持自己的简单,会是一种优势。这种优势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体现出来。最后,让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李村:人们悠闲地在步行街闲逛,在奢侈品购物中心选购,在必胜客大嚼披萨,但距离这里200米的李村大吉的生意依然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