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家三姐妹在我国历史上有名吗?

宋庆龄是最杰出的。

1893 65438+10月27日,宋庆龄出生在上海的一个牧师和实业家家庭。作为孙中山的朋友和同志,她的父亲是她的启蒙老师。十几岁时,她出生在异国,在美国接受“欧式教育”,接受民主洗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专制统治,让她对祖国的独立、自由、民主、富强充满期待。父亲寄来的信件和剪报,在她心中架起了孙中山领导的革命事业的桥梁。但是,* * *和国家被扼杀在摇篮里,革命的浪潮已经消退,宋庆龄回国改革建设祖国的雄心壮志无从施展。她直奔流亡革命者集中的东京,很快成为孙中山的助手,开始了她长达70年的革命生涯。

1915 10 10月25日,宋庆龄不顾父母反对,决定嫁给流亡海外的孙中山,以坚定的步伐跟随孙中山踏上了捍卫体制的艰苦奋斗之路。1925三月12孙中山在北京逝世。他把“和平、斗争、救国”托付给宋庆龄和他的同志们。

1927年8月,宋庆龄访问苏联,之后在欧洲生活了四年。他考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研究了马克思的著作,和许多流亡欧洲的中国革命者一起研究了中国革命的核心问题——土地和农民,思想上有了质的飞跃。

当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不断扩大,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社会矛盾时,宋庆龄迅速作出科学判断,作出正确决策,认为“国难在即,我们应当搁置分歧。全国必须团结一致,抗日,争取最后胜利。”她的抗战民族团结思想与中国* * *生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战略方针是一致的,克服了“左”倾教条主义。她也为双方的第二次合作铺平了道路,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1949 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宋庆龄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194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宋庆龄长期承担了大量国家事务。同时,她把大量精力投入到文化、教育、卫生和妇女儿童福利事业中。此后,她历任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和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主席。1950年,她被选入世界和平理事会。1952,当选亚太联络委员会主席。

1954年9月,宋庆龄当选为NPC常务委员会第一副主席。1959年4月7日,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选举宋庆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1965年10月,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她再次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1975 65438+10月,在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她再次当选为NPC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78年2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再次当选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1980年8月30日,任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执行主席。

1981 05月14日,宋庆龄患冠心病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6月5438+05日,中央政治局宣布接受宋庆龄为中国* * *产党正式党员。65438年6月6日,NPC常务委员会授予宋庆龄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荣誉称号。1981于5月29日20: 00在北京去世。

宋庆龄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女性。在纪念宋庆龄110周年之际,由尚先生主编、北京出版社出版的70万字的宋庆龄专著问世。

所谓长编年史,就是传统史学的一种史书体例。也就是说,用年表的方式记录和编纂一个人一生的言行和活动的书。《宋朴常编》详细全面地记述了宋庆龄的家世、出身、求学、婚恋、性格情操、成长道路和革命活动,以及她在中国近代史重大事件中的地位和作用,与两党重要政治人物的关系,在国际事务中的活动,与各国政治、经济、文化代表的交往和贡献。有关权威部门也对该书给予了高度评价,称其是一本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权威学术参考书。

读这本新书,感觉它与宋庆龄以往的研究著作相比,有一些突出的特点。

首先,《宋朴昌编》收集整理了大量文献,不仅系统整理了已发表的资料,还发表了大量未发表和首次发表的资料,揭示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真相,解读了一些由来已久的历史谜团,这是以往相关著作所无法比拟的,填补了宋庆龄研究的空白。

主编尚先生从1992开始为此书搜集资料。他利用在美国讲学的机会,参观了斯坦福大学、伊利诺伊大学等几所大学的图书馆和档案馆,接触了大量相关资料。只有40多箱宋子文的文件被通读了一遍。他从美国得到了130多件与宋庆龄直接相关的资料,包括书信、手稿、入学表格等。此外,他还收集了一些香港和台湾省未发表的资料,具有珍贵价值。

国内也有很多新材料获得。浙江省湖州市南浔镇,很少有人去。在这里的张静江故居,发现了宋庆龄致张静江的信和陈友仁致张静江的促进第二次民族合作、建立民族统一战线的信。此外,我还采访了曾经和宋庆龄一起工作生活过的人,获得了一批他们亲历、目睹、听到的第一手材料。

第二,《宋谱长编》不仅限于对宋庆龄生平事迹的记叙和考证,充分反映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也不局限于她个人的言行。还将她置于时代背景中,从宏观到微观,从背景到前景,从平面到立体,全方位地介绍与她相关的事件和人物,生动全面地展现了宋庆龄的全貌。这不仅体现了编年体史书的研究思路和理念,也是对传统编年体史书的发展和创新。

第三,《宋普》长版对丰富的史料进行了认真的筛选、辨析、考证和质疑,真实地反映了历史。本书从人名、地名、时代、事件、人物关系等方面对材料进行了重新考证,特别是对疑点问题,在报刊上进行了说明。比如宋蔼龄的“艾”字,以前的很多版本的书都写成了“艾”,这本书是经过考证才特别澄清的;再比如,关于宋庆龄出生地,有上海浦西虹口和浦东川沙两种说法。经过分析,编辑认为溥西的理论更合理,于是在报刊上注明了这两种理论和编辑的倾向性意见。

第四,在编纂《宋谱长编》的过程中,查阅了大量的国内外档案和中外书刊。书中主要引用的中外书刊达300余种,书刊不计其数,可以说是最全面、最详尽的参考资料。它吸收了已有的研究成果,包括传记、论著和各种研究成果,并进行借鉴、采纳、整理和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