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温榆河畔的清乾隆林沟宫
康熙年间,清廷在承德修建避暑山庄,清帝出京到承德。有两条路。一条是从东直门,从孙后、山下店、牛栏山,经怀柔罗山店进入密云。另一条路从海淀的长春花园开始,经过林沟(昌平)和南石槽(顺义),在凤山口进入怀柔边界。这两条路上有很多宫殿。顺义县城有两座宫殿,一座在县城西边,称为三店宫;一个在南石槽,叫南石槽宫。怀柔宫位于怀柔县城南门外,建于康熙五十三年。密云县城有三座宫殿,一座在县城东门外1华里的刘家庄,建于康熙二十二年。罗家桥,位于县城东北35里,建于康熙五十一年。一个是姚婷村(姚婷),在县城东北70英里处。昌平府有两座宫殿,一座在小汤山镇小汤山村,叫汤泉宫,另一座在小汤山镇南林沟村,叫林沟宫。
小汤山汤泉宫
这些宫殿被称为口内宫殿,因为它们位于密云区的古北口内。昌平区林沟宫位于小汤山镇前林沟村。元明时期,前林沟村属于林沟社。清代,林沟村分为前林沟村和后林沟村两个村。
前林沟村,又名下林沟村,西南距曹埝1.2km,西北距后林沟村0.6km。明代叫林沟村,清代叫南岭沟。有一条南北向的主要街道和两条东西向的街道。像刘这样姓的村民大约有300人。林沟河在村子南面500米处汇入温榆河。村里有林沟宫,有现存遗址。
后林沟村,又名上林沟村,有东西两个方向的主要街道,村民200余人,姓李,。林沟河自西北向东南流经村南至前林沟村南。林沟的名字来源于地表的地貌,因地表生长着许多灯心草而得名。林沟村周边的酸枣岭村、土沟村也是根据其植被和地貌特征命名的。土沟村靠近温榆河,地势崎岖,洪沟纵横交错,小土丘众多。地形多为黄土冲沟,故称土冲沟。酸枣村周围有许多土堆,生长着酸枣树,所以叫酸枣村。
林沟宫的建造时间在《光绪长平府志》中有记载,建于乾隆初年,绿营委派一名经贸委官员看管宫殿。乾隆四年(1739),林沟宫和顺义南石槽宫同时建成,均属绿营汤泉营管辖。《光绪纪府通志》记载,林沟宫宽31尺,长18尺,但建筑规定和规模没有记载。乾隆四十一年(1776)扩建林沟宫。“现在我在林沟宫,又多造了几棵树。”
林沟河
清代因后林沟村西北自西向东依次有小村河、香屯河、桃峪口河、白浪河、牤牛河汇入林沟河,故在林沟村建宫。林沟河在前林沟村南500米处,与温榆河汇合。林沟河来自昌平北部山区,夏秋雨季洪水泛滥,需要在河上修建浮桥供清帝沟通。因为清帝去承德,随行护卫和物资庞大,在林沟河渡口渡河需要很长时间。清帝离京当晚,需要入住林沟宫,等待随行队伍。由于林沟河洪水频发,浮桥多次被毁,清廷多次派人修复,并在河岸渡口专门设置了摆渡船。
乾隆二十六年(1761)七月,京中阴雨连绵,乾隆皇帝命大臣赵辉带领常平等地方官员在林沟河上修建浮桥。乾隆三十六年(1771)七月,北京降雨量剧增。乾隆皇帝命傅龙安勘测林沟内的桥梁、船只,命工部大臣邱跃秀立即“将通州浮桥的船只、锚缆全部驶往林沟申请,不得延误”。并派努桑带领虎枪索伦等人修建林沟桥。嘉庆二十四年(1819)七月,嘉庆皇帝想在承德回京。但由于白河、林沟河上的桥梁被洪水冲毁,他下令由直隶总督督办,修复林沟等地的桥座,以保证御道畅通。从上面可以看出,林沟河夏秋季水势凶猛,经常冲毁桥梁。夏天的时候,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来维护。乾隆年间,据记载林沟宫发生了两起盗窃案。乾隆四十一年(1776)五月,林沟宫发生一起入室盗窃案,十四幅软帘、两幅硬帘、一条月白绢丢失。我命令内务部连赢进行严格调查,并仔细走访林沟附近城镇的商店。9月,四地宫廷盗窃案主犯苏运城落网。乾隆五十年(1785)正月,马兰镇连长李奏报,“正月二十六夜,一贼入院(宫),外使(官)去取,贼拒捕,斩之,文君受伤,判有罪。见直隶总督审判室。”
嘉庆二十五年(1820)七月,嘉庆皇帝死于避暑山庄。八月,道光陪嘉庆自贡回京,途中下榻林沟宫。道光年间以后,由于道光帝很少再去承德避暑山庄,清廷停止了对林沟等地宫殿的例行维护。道光九年(1829)正月,“尚书恩邀我议三店、大辛庄、林沟、罗家桥、巴克营、五宫,暂缓拆迁,不坚持修缮。三月,马兰镇连长黄文玉探得林沟等宫中陈设,下令将三店及林沟的陈设移至南石草宫,另书存放。并收回盘山、汤泉两干管,分配到各地当警察,不足时扣发。”由于林沟宫被清廷有意废弃,到清朝末年,宫殿建筑已经倒塌,以前的林沟村废墟已经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