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公园的历史沿革
公元1264年,元世祖忽必烈决定在旧中都的东北郊区选择一个新的地点,并建立大都市。至元元年至至元八年(1264-1271),忽必烈三次扩建琼花岛,重修广寒殿。广寒殿东西宽120英尺,深62英尺,高50英尺。有7个大厅,是皇帝开会的地方。殿内放置玉海(今北海大玉瓮,圆城堡),玉宫内建有五个珍贵的玉榻(今台北)。建了一座玉假山,殿顶上挂了一个玉环铁。大厅里有两个小石笋,每个都有一个水龙头,喷涌着从山后面用运水车运上来的湖水。可见当时的广寒寺是宏伟的,精巧的,豪华的。至元八年(1271),琼花岛改名万寿山。以琼花岛为中心,在湖的东西两侧修建宫殿,将北海建成宏伟的皇家园林。
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徐达将军占领大都,大部分改称北平。朱元璋死后,燕王朱迪发动了靖南之战,从他的侄子手中夺取了皇位,将首都从南京迁至北平,并改名为北京。明朝在元朝的基础上,对北海进行了扩建和修缮,但基本保持了元代北海的格局。明朝宣德年间,玄宗朱瞻基(1426-1435),对万岁山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和修缮,修复了袁楼(今团城)的倚天寺,在袁楼以南的岛上修建了犀牛山提举堂,并在团城以东拆桥填地。顺二年(1458)明日,北海北岸(今乌龙阁)将建太素堂。因为是用锡做的,所以又叫锡殿,也叫颐和园。建造这座寺庙需要3000多名工匠和20万两白银。在东海岸建一座冷凝寺;在约旦河西岸建造崔莹音乐厅。团城西边的八孔石桥(那里有一座吊桥)改为九孔石桥,称为金鳌于冲东桥。南海新发掘的瀛台上的建照和殿等建筑。
明朝万历七年(1579),历经四朝600多年风雨战乱的广寒寺轰然倒塌,人间天宫主体景观建筑全军覆没。
1644年,李自成入侵北京,崇祯皇帝上吊,明朝灭亡,清军入关,定都北京。
1651年,为了民族和谐,清朝始祖福临应西藏喇嘛的要求,在广寒寺废弃的遗址上修建了一座藏式白塔,并在塔前建了一座白塔寺(正觉殿为山门)。因为喇嘛塔建在岛上,所以山的名字就改成了白塔山。
清高宗六至三十六年(1741年-1771年)期间,对北海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和扩建,历时30年,修建了许多亭台楼阁。青干龙自称是园林之乐,不能忘本,于是将江南园林的精髓、文人的写意、山水园林引入皇宫,先后在北海修建了静心斋、华芳斋、濠朴剑等园林。清末光绪十一年至十四年(1885-1888),那拉(慈禧)用海军经费重修三海楼,在西岸和北岸沿湖铺设了中国第一条铁路,并在静心斋前修建了小火车站,供慈禧乘坐小火车游览花园。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北海被践踏。北岸的城关殿设置了盟军司令部,万佛楼内的65,438+00,000多尊金佛等珍宝被洗劫一空。
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后,北海公园封闭了10多年,园林建筑略加修缮,才于1925年8月正式开放为公园。
1949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拨出巨资修复北海公园,疏浚湖泊,维修古建筑,铺设隧道,增设公共服务设施。
1961年,北海公园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71(文革期间)二月底,与中南海桥一墙之隔的北海公园和景山公园神秘关闭,直到1年3月1978,距离文革结束已近两年。据后来的史料记载,江青、王洪稳等人经常在此游玩、休憩,北海公园一度成为仅供少数高官享用的“官园”。
1987北海被评为北京市16个新景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