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两大理论贡献是什么?
马克思的两大理论贡献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一生的两大发现之一,是第一个伟大发现。马克思正是通过唯物史观科学地、全面地解决了哲学的基本问题,从而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实现哲学变革的关键。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的一般规律。
假设的唯物史观的形成,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马克思在1843年写《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手稿的阶段,是在这部手稿中第一次提出了市民社会是由市民社会而不是国家决定的观点。
其次,在1844年,马克思写了《经济学哲学手稿》,他在手稿中提出了社会生产方式决定政治上层建筑和各种社会意识形式的因素的观点;
第三,从1845到1846,马克思和恩格斯合写《德意志意识形态手稿》时,第一次阐述了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此外,在后来发表的序言(《政治经济学批判》)中,马克思对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和体系作了最全面、最系统、最经典的概述。
至此,唯物史观完全形成。
历史唯物主义虽然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规律和基本发展方向,但指出人类社会的发展基本上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
同时也指出社会发展每个阶段的动力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内在矛盾。
当然也包括资本主义社会,并指出由于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存在,资本主义社会将被社会主义取代的命运。
然而,纯粹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无法进一步解释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根源,也就是说,是什么导致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周期性经济危机。
因此,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只是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只是一种假设,并没有为各个阶段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提供根本的解释。
研究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理论关系的当代意义
从历时和共时的角度探讨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理论的关系,不仅有利于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结构上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而且有利于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提供理论支持。第一,有利于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部结构来把握其整体性。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要由以唯物史观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剩余价值理论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以它们为基础的科学社会主义构成。因此,不能错误地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看成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简单相加。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它的三个组成部分的关系看成是一个袋子和一袋“土豆”的关系,必然会分裂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