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性格分析
项羽一生志存高远,一心想有所作为。但由于其自大自以为是的性格、认知偏差、作战策略失误、智力不足,最终只能走投无路,自刎乌江。
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项姓,糜姓,名,字羽,楚国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他是一位军事家,是中国军事思想“军情”(军事形势、军事战术、军事阴阳、军事技能)的代表人物。李万芳对它的评价是“勇羽千古无双”。
扩展数据:
关于项羽的典故:
1,破釜沉舟
巨鹿之战,项羽率军渡过漳水,下令将船只全部击沉,炊具全部销毁,只用了三天的粮草就打了秦军,于是项羽的士卒以死之心奋勇作战,项羽军队的战斗力大大提高,王公将士一挡十杀。最终,他们打赢了巨鹿之战。
2.严阵以待的
项羽战败后,被刘邦军包围。刘邦军在夜里大声唱着《楚土地之歌》。项听后非常难过,以为刘邦平定了楚国,项的士气也因此瓦解。
3.置身事外
当秦军的主力张寒在巨鹿围困赵国时,赵王派人向当地的诸侯求助。虽然各地诸侯带兵前来,但都惧怕秦军的实力,却不敢从自己军队筑起的壁垒中走出来。他们与秦军相持了很长时间,但他们无法解决巨鹿之围。
当英布、普等项羽率领的数万楚军主动进攻时,诸侯只敢躲在壁垒里观望。只有在项羽打败秦军之后,他们才敢走出樊篱。现在置身事外意味着置身事外,不帮助任何一方。
百度百科-项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