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修复陆毅古城墙的重要性

铭文:在古代,城是指城市周围的城墙。所以,自从城市出现以来,城墙和城市就一直密不可分,它所承载的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内涵不仅具有艺术价值,更具有历史价值。

鹿邑县东南角现存的一段古城墙,是中原地区为数不多的明初古城墙,历史悠久,文化价值很高。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防御功能的衰退,民国以来,陆毅古城墙的命运和中国大部分城墙一样,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如今仅存200至300米,令人唏嘘。为加强文物保护,恢复千年古城面貌,县委、县政府在申报“千年古县城”中,启动了陈疃公园升级改造和古城墙修复工作,作为重要的基础工程。

古城墙的修复作为一种高度的文化自觉,一经提出就得到县城各界的广泛支持,可谓民心工程。但就像硬币的正反面一样,再好的东西,也难免会有一些不可理解的声音。针对一些误解,试就古城墙修复,包括古城重建谈一些个人看法,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批评指正不足。

1.重建古城墙是历史文化保护的需要。

首先,必须保护悠久的历史。历史文化遗存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保存完好的文物就是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明。陆毅作为一个千年老县城,残存的明代城墙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存之一。陆毅自夏商时期建市以来,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从那以后,城墙和陆毅古县的关系就一直并存着。陆毅现存城墙“明洪武二年(1369)知县韩显重修”(清光绪《鹿邑县志》),“九里十三步土筑,高二尺,宽一尺三尺,为第四门”。距今已有648年的历史,比现存的商丘古城墙(嘉靖十九年)还要古老

第二,必须保护珍贵的文化价值。陆毅作为历史上中原地区的重要城市,地处豫鲁苏三地的交汇处,记录着千百年来的历史沿革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发展。其古城墙的演变也从朝代的兴衰和时代的变迁中得到印证。比如,在当代历史上,围绕古城墙,曾出现过张潮聘南城墙得道、三大陆毅城农民起义、魏凤楼抗日“卖”魁星楼等历史传说。因此,陆毅古城墙作为研究历史变迁和城市演变发展的珍贵资料,必须得到很好的保护、维护和发扬。

2.重修古城墙,是留住乡愁的需要。

在一代又一代陆毅人的心中,童年的记忆不仅仅是老君台和太清宫,还有令人难忘的南关古城墙。无论是春天伸手散步的喜悦,还是秋高气爽仰望辽阔平原的感觉,古城墙就像一个老人把一个年幼的孩子扛在肩上,无论经历了多少沧桑,依然用智慧和善良默默守护着陆毅村民。现在他的身体已经支离破碎,面目全非。作为一个被他照顾了几千年的陆毅人,作为生于盛世的新一代,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像我们的祖先一样赡养和保护他。也希望我们的老城墙经过648年的最后一次大修,在不久的将来重新焕发青春,再次站在世人面前,成为老子故里一道新的亮丽风景。

3.重建古城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首先,它可以加快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陆毅文化厚重,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丰富的地名文化内涵、独特的地貌和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明代古城墙作为陆毅的特色,借申报“千年古县”的东风,重建再现,将推动老子文化发展,加快古城重建,深度挖掘,最大限度开发整合陆毅旅游资源,营造“千年古县”氛围,增添新的文化支撑。

二是通过发展文化产业促进民生保障。重建古城墙也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在陆毅“产业兴市、文化立县”的主体战略中,文化产业作为陆毅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有力地推动了陆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区域副中心城市的发展进程。因此,所有发展文化产业的措施,包括重建古城墙,都是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

挖掘和创新是一切工作不断发展的源泉。在陆毅文化旅游产业转型中,除了打造“七带八景”,更要以新的站位、大的视野,思考和规划未来发展的新动力、新路径。比如在修复古城墙的同时,以“明道城”建设项目为契机,适时启动县城部分古城的改造工程。

1,建城有墙改善格局。

虽然人类历史很重要,但是古建筑更直观的吸引世界。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全国启动古城墙保护修复工程的城市不下30个,包括重庆万州、江苏苏州、甘肃金昌、河北滦县、山西正定、太原、安徽寿县等。这些项目的最终目的是恢复和重建古城风貌,提升区域文化旅游的品牌品质。台儿庄古城的经历告诉我们,没有只有3平方公里的仿古建筑群,即使没有大而出名的营销手段,也吸引不了人。因此,陆毅应该把古城墙的修复作为千年古城改造工程的开端,作为文化旅游产业新的发展引擎,抓紧规划,科学设计。

2.抓住内核,错位发展。

特色是文化旅游的灵魂。未来陆毅古城改造中的品牌建设冲突已不可避免,必须立足自身优势,找准定位,大格局开发同质资源。具体来说,就是把握文化内核,突出人文重建。

首先是重塑城市精神。重建古城墙不仅仅是对一座古城墙的简单修复,更是注入文化内涵,恢复千年古城精神的必要物理建设。就是用老子文化反哺滋养家乡民俗,重塑尚贤尊道敬德精神。以汉唐文化宣传世界,重振陆毅龙兴之地的声誉。

二是突出三个城市的独特品牌。突出陆毅的三大核心文化符号:“东方稻城”、“汉兴龙城”、“中原水城”。众所周知,稻城的意义已经不再多余。水城的名称来源于“五湖润陆毅,九河绕真源”的地理格局,而龙城的含义则有三层含义,即老子“游龙”开始的深邃宇宙观,盖夏之战奠定了汉代400年的龙兴,以及唐宋众多帝王游览陆毅留下的历史足迹。

3、立足实际,局部精工。

古城的实体古建筑是体现文化不可或缺的载体。陆毅古城的根在老城区,但时代的大破坏几乎把古城的格局改得面目全非。但由于拆迁成本巨大等因素,不可能把整个老城拆了重建,即使新城墙按照古老的格局围绕着老城。所以只能立足现实重建部分老城区,以窥其一斑,以街示城。

首先是以复明古城墙为先导,在城中建城。

重点改造文物最丰富、人口密度最小的城市东部(东莞)。即以城墙为样板,将县医院、明道宫(市)、陈抟公园、县烟草公司、土产公司等区域纳入其中,在中心城东部建成一座封闭的古城。具体来说,东城墙从现存的残城墙开始,沿护城河向北至县医院后面护城河东北角(角楼不再向西);西城墙起于老水利局路口(明道城后墙),沿风景河向南直线修建至南护城河(可从风景河肖旭桥段向南挖一条新河作为该段西护城河,与南护城河直接相连);南墙是连接东西方墙段。至此,城内之城或城墙之势已经形成。

二是以“清明上河图”为蓝本,打造水城。

要重建一批景观建筑,古城内的古建筑要遵循“建旧如旧”的做法,根据资料恢复一些有代表性的古建筑,如彝人万载坊、文昌宫、吕祖庙、黄三庙、白云寺等。,浓缩和还原了陆毅老城区的街巷历史格局。

要充分体现陆毅的个性和特点。建议古城改造的时间节点在唐宋民国时期,护城河及环湖地区以“清明上河图”为蓝本,借鉴台儿庄古城风貌,打造“唐风宋韵”风情区;

在南城墙(烟草公司)区域,以民国城镇为基调,打造夺城影视区。在开发建设过程中,要注意塑造街巷建筑、小景观等文化个性和特色,充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促进旅游和商业的发展,扩大传统文化的影响,提高陆毅的知名度。

要科学增加河网。曾经的县城东莞,原来是一个遍地芦苇的国度。可惜,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只剩下陈抟公园一片落寞的水。有水的时候一切都是有灵性的,有水系的话景观更美好,更可及。依托一湖(陈抟湖)两河(风景河和护城河),人工挖掘一些河流的小支流,沿河建设一条酒楼、音乐楼街,形成河流与水网交织的水乡古镇美景。比如在明道城的建设中,可以在山门前的水池中间挖一条东西向的河,形成“玉带围腰”之势,以此汲取活水营造明道宫的灵气,恢复古城的生态水系。

三。改造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按照保护文化、传承历史、原样重建、翻新旧、复兴旧的基本原则,注重对建筑和历史环境的整体保护。

1,讲究形式与技术的统一。

古城墙和城门应反映时代建筑的特点,并继承中国传统建筑的思想和观念。因此,材料和建筑必须采用古老的方法建造,以石灰和石膏为主要原料,使用巨大的城砖。不要弄得不伦不类,不然吃起来总比没有好。如果不用水泥,是文物部门在明长城遗址公园建设中提出的最坚定的要求,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

2、要做好内容和尺度的统一。

陆毅在历史上是一座水城。原县城的水域面积几乎占了市区面积的一半,但在上世纪80年代初,整个县城东部的老君台(明道宫)周围还是一片水乡,所以称陆毅为中原为数不多的水乡古城也不是虚的。虽然目前陈抟公园只有一个湖,但整体设计一定要在现有基础上充分做好,做到城墙与水的有机结合、和谐统一。

一是尽可能展现其原貌、原始状态,最大限度地维护原有的环境氛围。比如著名的魁星塔必须重建,城墙内侧靠近湖泊的地方要尽量靠近湖泊,这样才能形成陆毅水城的独特局面。

第二,可以根据周围的地形和其他不同的地方,合理的变换另一个新场景。例如,在风景优美的河流进入护城河的地方建造一座新的水城门。

?2017.4

这篇文章被转发到网站

I. /travel/14462924.html

四。/Article/14462924.html

七。/html/pcad.php

八。/A 641944 521594 6752257

I 641944886490588257/# TT _ day mode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