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官头村历史

陈嘉庚先生是新加坡的实业家和爱国华侨。积极创办中国教育、集美学村、厦门大学。作为南洋华侨领袖,他还号召社会募捐,积极支持国内抗战。早年跟随父亲“去南洋”。由于市场波动,他父亲欠了很多债。根据南洋当地法律,陈嘉庚无需承担这笔债务,但陈嘉庚先生自行清偿了这笔债务。下面就告诉你。

1904年春天,陈嘉庚开始独立工作。

他首先瞄准了菠萝罐头行业。菠萝是新加坡的特产。它由菠萝制成罐头,出口欧美。

欧美洋行和新加坡从事罐头的商号为了保证自己的供应,往往会向厂家提供装罐的原料,付款期为40天。罐头厂的工资每半个月计算一次。只有买菠萝需要现金。因此,你不必使用太多的流动性来获得丰厚的利润。

正是因为菠萝罐头工业的这一特点,陈嘉庚在这里开始了它的事业。

他以7000元为资本,买了旧机器,用茅草搭建了厂房,简单快捷。

一家名为“新力川”的菠萝罐头厂仅用两个月就建成投产,赶上了当年的菠萝生产季节。

就在这时,陈嘉庚的父亲兼合伙人经营的“日新公司”的经理因病去世。根据英国殖民法,其股权应停止,公司应由陈嘉庚经营。

“日新公司”还经营萝卜罐头,这为陈嘉庚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好机会。

当时新加坡有超过10家菠萝罐头厂,年销量约200万箱,竞争激烈。

欧美洋行根据国内电报,每两三天买一次罐头,行情多变。陈嘉庚接手“日新公司”以来,一方面暗中关注10多家同行的经营情况,发现他们的市场信息模糊,生产很有关联。

另一方面,他调查洋行收购罐头的市场,了解到他们收购的罐头有条庄、快庄、方庄、美庄、雕花庄等五六十种,其中条坊、美庄最大,约占总产量的80%至90%,每笔交易往往在1000箱至10000箱之间,是同行业竞争的中心。其他几十个杂村的年产量也就20万箱,每次交易数量也就几十到几百箱,一直不起眼,但是杂村的价格高,每箱比普通村多三至七八毛钱。

掌握以上情况后,陈嘉庚决定弃我而取,积少成多,垄断这个“小生意”。

这个想法是肯定的。每天早上,他和副手去各个洋行打听生意情况,把杂村的订单全部承包下来。

很快,市场需要的菠萝罐头大部分都下到了他家。

陈嘉庚大胆改革了传统的管理模式。同行的工厂都是按价收购菠萝,但每个菠萝的大小和成熟度都不一样,有的还烂了。砍价的时候不算重量,全凭眼力。而且盈亏的计算必须在季度停工后开始。

“日新公司”过去采用这种方法。但陈嘉庚对这种方式进行了改革,他采用的方法却是:规定每天采购的菠萝必须当天完成,当天晚上结算盈亏,这是第二天采购谈判的标准。

在生产中,要求最大限度地减少切割工作的损失和浪费,同时严格控制质量以建立商业信誉。他每天上午和下午都会去工厂亲自指导生产。

生产3个月后,“日新”净赚3万元,“新力川”盈利9000元,两厂合同4万元。利润比当时最有名的工厂高七八倍,远在同行业老厂之上。

这是陈嘉庚“初出茅庐”时的第一次成功,陈嘉庚的信心大增。

他扩建了“新立川”厂房,添置了机器设备。为了保证两个工厂的原料供应,他在“新立川”附近买了500亩荒地,命名为“福山花园”,并立即开垦土地种植菠萝。

此外,还投资2万元开了一家名为“钱乙”的米店。那年冬天,菠萝罐头的市场价格虽然略有下降,但由于陈嘉庚经营有方,两个厂仍然盈利两万多元,米店也盈利八千元。

独立运营的第一年,除去合伙人奖金,陈嘉庚共盈利6万元,在新加坡菠萝罐头制造业站稳了脚跟。

第二年夏天,“日新”和“新力川”厂再次超越同行,盈利3万多元。

陈嘉庚抓住了发展工业的机会,在一个便利的地点建了另一个罐头厂来生产冰糖。谁知今年冬天,菠萝罐头市场下跌,三家罐头厂仅盈利1000多元。虽然不能和上一年相比,但是远远超过了同行业的工厂。

陈嘉庚雄心勃勃,准备利用明年浮山花园第一批菠萝产量超过一个的机会,以还清父亲欠下的债务。

然而,天气并没有帮助其他人。1906的夏天,菠萝罐头的市场价跌得更厉害,杂家村的罐头销量也大减。福山园第一次生产的菠萝就遭遇了这种命运,无利可图。

经过惨淡经营,陈嘉庚终于保住了1000元的利润,但他替父亲还债的夙愿却无法实现。

愿望所属的1906遭遇这样的挫折,真的让陈嘉庚很沮丧,也让他清醒了:只靠经营菠萝罐头发家的他,受制于变幻莫测的市场和激烈的同业竞争。

只有善于把握市场脉搏,开拓新领域,多元化经营,才能大有作为。

就这样,陈嘉庚的思路一下子开阔了,身边千变万化的商业信息特别引起了他的兴趣。

一天,陈嘉庚像往常一样,到各家洋行打听菠萝罐头的市场,无意中听到一则别人成功的新闻:陈其贤通过出售马六甲的橡胶园获得了巨额利润。

在此之前,这样一个与菠萝罐头行业无关的新闻不会引起陈嘉庚的注意,但现在它让他感到真正的兴奋,眼睛也亮了。

巴西橡胶树是南美洲的一种野生植物。生产的橡胶在工业生产和运输中非常有用。现在逐渐发展为人工栽培,刚刚移植到马来亚和新加坡。

受到陈其贤成功的鼓舞,陈嘉庚认为种植橡胶前景光明。他当机立断,以65.438+0.800元的价格将陈其贤剩余的654.38+0.8万颗种子全部买下,在两个月内套种在浮山园的凤梨植株间。

陈嘉庚大胆经营橡胶,为打开新局面迈出了第一步。然后就是第二步:拓展大米业务。这是他最熟悉的行业。他与“恒美”米店原经理合作4万元经营熟米厂。

陈嘉庚了解到,恒美加工的熟饭有治疗脚气的功效,深受海外华人喜爱,其价格比生米每担高出一元多。所以原股东因意见不合退出,经理决定在发股时入股。

1907,34岁的陈嘉庚发家致富,事业蒸蒸日上。随着新经营的熟米厂(橡胶尚未成为森林)、菠萝罐头和生米厂,陈嘉庚在经济上实现了扭亏为盈。

恒美合资后不久,熟饭价格上涨,经营16个月,实现利润16万元;“钱乙”经营的生白米也获利1万元。

在当年三菠萝罐头价格暴跌,很多工厂亏损甚至倒闭的时候,他的菠萝罐头经受住了考验,仍然盈利两万多元。他们生产的菠萝罐头已经成为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品牌。

“浮山园”生产的菠萝当年也盈利5000元。这一成功使陈嘉庚实现了自己的夙愿,为父亲还清了所有债务,也使陈嘉庚在海外华人社会获得了很高的声誉。

陈嘉庚思路清晰,锐意进取,在曲折中进一步发展自己的产业。

到了1910,陈嘉庚已经是实业家,拥有两个橡胶园,四个菠萝罐头厂,1米厂,1米铺,存款45万,超过了他父亲的全盛时期。

此后,陈嘉庚当选为中华总商会第六届委员会主任助理(福建四人帮的主任助理之一),成为海外华人社团的高层成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