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多少人拥有1万以上的个人存款?他们是谁?

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中国654.38+0.3亿多人口中,只有0.3%的人拥有50万元以上的存款,即约有470万人拥有50万元存款。但是只有0.1%,也就是1.4万人左右,存款超过百万。

也许在很多人眼里,654.38+0万根本不是个数字,1亿应该是个“小目标”。但实际上,拥有654.38+0万以上的银行存款并不容易。因为大部分人的房子车子都是按揭贷款买的,透支了你未来的收入,真正能把钱存在银行654.38+0万的绝对是少数。

首先,就算有几百万,存款银行也是分散的,不可能一次有一家银行。特别是中国在2065438+2005年5月颁布实施了《存款保险条例》。根据规定,银行存款最高赔偿金额为50万。换句话说,即使你有一百万美元,你也不能都存在一家银行里。很可能分散在两家以上的银行。

而且纯银行存款超过654.38+0.4万的人只有654.38+0.4万多,这也不足为奇。因为现在银行存款利率太低,有钱人不愿意把钱存银行,而是大量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或者像1万这样的高净值人群可以委托银行做私人理财服务,收益率肯定比存银行高很多。

最后,很多家庭即使有一大笔现金,也把资产多元化了,所以没有多少人真的把钱都存银行。所以,如果纯银行存款超过654.38+0万元,超过654.38+0.4万人是正常的。《2018中国城市家庭财富健康报告》显示,42.9%的家庭金融资产为银行存款;其次是理财产品,占比13.4%;家庭配置风险金融资产较少,股票占8.1%,基金占3.2%,债券仅占0.7%。

但是,面对我国居民存款增速的快速放缓,我们认为中国人的储蓄习惯正在悄然发生变化。一方面,老一辈人的储蓄习惯也发生了变化。除了旅游购物,中国大妈还喜欢炒股票、买黄金,对银行存款的稳定收益不再放心。另一方面,年轻人提前消费,不再爱存钱。家庭负债率大幅上升,仅居民个人贷款规模就超过20万亿元。这其实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平心而论,普通工薪家庭很难拿出654.38+0万的现金。当然,存款超过654.38+0.4万的个人只有654.38+0.4万多,这个数字被低估了。因为既有分散存款的因素,也有各种金融渠道的分流。其实国内流动资金超过654.38+0万元的人肯定比公布的数据多,但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拿出1200万现金的个人并不多。

众所周知,中国人一直偏爱银行存款,尤其是中老年投资者。随着国内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收入水平也水涨船高。那么,当今中国有多少人的存款超过百万?

作为世界上居民储蓄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截至2018年末,我国居民储蓄规模已超过173万亿元,人均个人储蓄约2万元。

说实话,654.38+0万元不是一笔小数目。虽然现在大部分人都有房有车,但是银行存款超过654.38+0万元就不好说了。因为很多人的房子车子都是按揭买的,真正能存在银行的钱也就几万或者几十万。当然,还有一种可能,人们不愿意把钱存在银行,是因为银行存款利率太低。

另外,众所周知,国内经济发展不平衡。除了东南沿海地区和中部一些比较发达的省份,其他地区还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甚至贫困。所以在“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可能很容易就能存一百多万。但其他城市相对较少。

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中国654.38+0.3亿多人口中,只有0.3%的人拥有50万元以上的存款,即约有470万人拥有50万元存款。但是只有0.1%,也就是1.4万人左右,存款超过百万。

但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我国于2015年5月颁布实施了《存款保险条例》,根据规定,银行存款最高赔付金额为50万元。所以很多人在银行存钱的时候往往会考虑到这一点(也就是说会有一百多万的顾忌)。

需要强调的是,以上数据显示的存款仅来自银行统计。投资其他理财产品的人不能完全包括在内,这部分人可能是财富最多的人群。所以,我们只能知一斑见全豹。

总的来说,除了房子等重要工具,目前老百姓的银行存款平均来说并不是很高。可能有人开玩笑说,基本上每个人都是百万富翁甚至千万富翁,包括房子。这是真的,但是只有1.4万人的纯银行存款超过1万元。你怎么想呢?

在80年代,万元户是一个光荣的称号。21世纪后,百万富翁是大家羡慕的对象。这些都在金字塔的顶端。

那么,现在有多少人的个人存款在654.38+0万以上呢?

到2018年末,我国人均存款水平约为2万元。三口之家,家庭存款平均在6万元左右。而存款50万元以上的,约占0.37%,约500万人。如果存款是654.38+0万元,因为没有公开数据,所以毛估计只占0.1%,大概是654.38+0.4万人。

换句话说,如果你有654.38+0万银行存款,你就是千里挑一。

这只是计算银行存款。富人在房地产等不动产方面的资产较多,也有股票、股权等其他投资。纯银行存款一百万,已经是很大的数目了。

当然,也有很多人有百万存款,但可能背负的债务要多得多。而且,如果生活在北京上海深圳这样的一线城市,很多家庭收入百万的小家庭,养孩子,还贷,吃喝玩乐的消费等等。,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甚至连钱都不剩。然而,从表面上看,这些人拥有百万家产。

(清溪)

是的。我隔壁有个老太太,70多岁了,每个月退休金4000多。她有两个女儿,没有儿子。二十多年前,女儿们陆续出嫁,也没什么大事,她也没嫁什么。我观察她很多年了。一年又一年,她几乎没花什么钱,也没见她买过新衣服。家居用品和她刚搬家时一样。她住在一楼,比较凉快,不用空调,连电风扇都不用。她有一台29寸的电视,电视上总是盖着一块布。不,没有手机。前几年逢年过节,单位会发一些米面油之类的福利,够吃了,省下了必要的消费。她家水管控制滴水,据说这样流出来的水不经过水表。她几乎不买食物。夏天她会在小区的绿化带里开辟一小块地种些蔬菜,然后在几个泡沫箱里种些蔬菜。冬天她吃萝卜腌制的咸菜。她几乎不吃肉,说是不消化,不舒服。两个女儿住的不远,也不常回来。当他们回来时,他们停留一会儿,然后离开。她的一个孙女前年考上了大学。她去水果店买了四五个加工过的香蕉。她一生都过着节俭的生活。如果一个月存4000元,一年就是近5万元。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你应该积累了不少钱,都是百万以上。我实在想不通她为什么要存钱。可能她只是看到了存折里数字的变化,变大了,已经很满足了。

不请自来,因为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看了前面的回答,不是很满意,所以花时间研究这个问题。有一些经验和体会,在此分享如下:

众所周知,《存款保险条例》颁布于2065438+2005年2月。本条例颁布前,央行对国人存款账户做了统计分析,最终保额为50万。当时的信息是99.63%的账户都在50万以下。所以推测大概有470万个账号有50万以上的数据,然后大概有654.38+0.4万人有654.38+0.4万以上的存款。

应该说这个逻辑没有错,但是数据非常失真。为什么?有两个问题:

第一,因为当时的调查数据是基于2014的统计数据,但是现在已经五年了,中国的富豪人数每年都在爆炸式增长,尤其是高净值人群的年均增长率在40-50%左右,所以现在的数据肯定更多。

第二,当时只调查了存款账户,但这些人还有其他资产,比如股票、基金、理财产品等。这些资产随时都可以变成存款,而实际上,这些账户之间往往是相互转换的。

知道了这些,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统计数据这么少了,但是我们其实感觉身边有钱人很多,尤其是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朋友。

应该说,只要大家都把钱存在银行里,央行就一定掌握了全部数据。但是这些数据除非到了大的经济普查或者个人财富集中度的调查,否则是不会对外公布的,特别是我们现在还处于个人财富不公开,个人征信体系还在建立和完善的阶段。如果不是巧合,真正准确的数据,作为普通人肯定是不知道的。

根据我对银行的了解,如果储户在银行的存款达到一定数额,银行基本上会为储户提供更多的个性化服务,比如发放各种档次的VIP卡,向客户推荐各类个性化的理财或投资产品。所以理论上可以推断出这个数据。

比如现在很多银行都有私人银行部,服务的客户至少有500万的资产(其实一开始都是存款,然后银行会给你推荐各种理财或者投资产品)。这是什么数据?我们可以从上市公司的年报中获得相关的披露数据:

上图是从2018上市银行公开年报中获得的数据。综合各种渠道可以知道,截止2018年末私人银行客户总数约为60万,其中建行数量最多,达到1272,总资产已经超过10万亿,也就是说户均资产为1600。

然而,这只是上市银行的数据。我们还有大量的城商行和农商行。比如我曾经和一个朋友聊过他们银行(一个小县城的农村商业银行)有多少账户654.38+0万以上。他说,当时大概有600多家,那么全国有多少家呢?虽然类比不好,但是毫无疑问,存款超过1万的人显然没有我们说的那么少!

当然,还有一些更直接的统计。据招商和贝恩公司发布的《2019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显示,2018年底可投资资产超过10万的人数约为197万,2010年底将达到220万。注意这是10万,那么10万为什么不能成为私人银行客户呢?我觉得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500万以下客户的普通理财或稳健投资收益不足以支付银行的个性化服务费用,专业人士的普遍评价是1-500万以上的账户是500万账户的2-3倍,也就是400-600万左右。这样的话,存款超过654.38+0万的人数应该在600万到800万之间。

有人说,这些人并不都持有存款,可能是基金、股票、保险等资产。没错,但是有股票投资经验的人都知道,作为可投资的资产,有些状态在某个时候肯定是以存款的形式存在的。所以用可投资资产来解释存款是完全合理的。

我们也可以根据家庭储蓄数据来计算。2018年,我国居民存款余额为72.44万亿元。按中国人口1395亿计算,人均存款约为5.2万元。但是因为财富是不平衡的,如果按照“二八”原则,也就是20%的人拥有80%的财富,套用两次“二八”原则,就可以大致估算出百万存款的账户数量。

另外,我曾经看过北京财经频道的一个节目。记得有个专业人士曾经说过,北京每年80个人里有一个平均资产过千万的高净值人士。按此计算,约为27万人。当然其中主要是房产,但房产在家庭财富中也占一定比例。即使这27万人90%的资产是房子,剩下的10%是存款。如果扩展到上海、广州、深圳、重庆、成都、杭州呢?

欢迎关注,一起交流。

我住的城市是三四线城市。除去一套房子,一辆车,日常开销,654.38+0万存款不多。

如果房子车子包括家电总资产超过654.38+0万,没有贷款的不多。

一般城市家庭正常存款1.002亿。但是存款50万以上的就有限了。

一个农村人有10万存款不容易。

10万块钱现在还叫钱吗?三十年前不是一万块钱。

没有法律,混吧!

现在中国人均收入不断提高,但同时物价也大幅上涨,我总觉得收入永远不会超过支出;尤其是在当前社会赚钱难、消费高的前提下,在网贷大行其道的前提下,一个身份证就可以做小额贷款;我相信,目前国内个人存款超过654.38+0万的人是极少数。相反,负债654.38+0万的人,肯定会超过存款654.38+0万的人。那么中国目前有多少人的个人储蓄超过654.38+0万呢?我们可以通过数据预测。

根据当时我国存款保险条例的统计,银行的保险存款条例保障个人银行存款不超过50万元,而这50万元已经覆盖了我国99.64%的人;由此可以估算出,我国目前存款超过50万元的,占比0.36%;如果中国约有654.38+0.35亿人,50万元以上存款总人数为:654.38+0.35亿人* 0.36% = 486万人;存款超过50万元的约486万人。

然后根据2018年全球百万富翁数据统计,2018年中国百万富翁只有348万;而且这些百万富翁大多持有的是个人总资产,而非个人存款百万元;从这个数据我们可以再次推测,中国654.38+0万存款的人数是348万。

其次,根据这位百万富翁的数据,可以再次推测,在这348万人中,真正能在银行存款超过百万的人少之又少;尤其是现在,银行存款利率创历史新低,物价飞涨,货币贬值加速,理财产品五颜六色,五花八门。个人能在银行存654.38+0万的比例不超过30%,70%的人绝对不可能在银行有654.38+0万的资产。所以可以算出348万人* 30% = 1044万人,可以得出中国有存款的人大约有1044万人。

你觉得这个数据很离谱吗?其实也不算离谱。面对当今社会的各种问题,个人存款654.38+0万的人少之又少。再来看看家庭收入。个人储蓄年入百万元以上,至少达到小康生活水平或中产家庭。有房有车,无负债,无大开销的家庭,才能在银行有654.38+0万元。

从以上数据可以得出结论,由于当今社会的各种原因、因素和压力;个人存款654.38+0万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天文数字,有人赚654.38+0万都是天文数字,更何况存款654.38+0万;所以综合分析,全国大概有1044000元存款的个人100000元,一点也不离谱。这是一个很正常的数字。

如果不认同以上数据,可以在下面的留言区讨论,说出数据更充足的人数。

不多。

最多占总人口的0.1%,不到1.4万人。

除了有钱人,还有早期发了财,但因个人水平而不愿再投资的老一辈。

因为年轻一代的富人在有钱的时候不愿意把资产变成现金存款,因为货币不断贬值。

那么按照2016公布的数据,中国人均存款只有2万。只有0.37%的人有50万元以上的存款。

按照财富金字塔的分布结构,存款能达到654.38+0万的人数可能不超过0.654.38+0%。目前我国总人口为654.38+0.395亿,也就是说有存款的人数可以超过654.38+0.95万,这些家庭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2016到2019,三年过去了,有钱人多了,但愿意把钱冻结在银行贬值的人少了。因为人们的财经知识越来越丰富。

更重要的是,现在房子成了人们的首选“投资品”,一部分钱都去买房了。很少有人存钱而不买房。

说清楚一点,就算有几百万,存款银行也是分散在不同的存款,很少会把自己的钱都存到一家银行。我国于2015年5月颁布实施《存款保险条例》。根据规定,银行存款最高赔偿金额为50万。也就是说,即使你有100万元,也不可能全部存在一家银行,很可能分散在两家以上的银行,所以单在一家银行的654.38+0万元存款就更少了。但是会多一点存款654.38+0万。

另外,随着理财方式的增多,人们也有了更多的理财方式,不仅仅是存款。《2018中国城市家庭财富健康报告》显示,42.9%的家庭金融资产为银行存款;其次是理财产品,占比13.4%;家庭配置风险金融资产较少,股票占8.1%,基金占3.2%,债券占0.7%。

我是一个70岁的家庭主妇,没有稳定工作,工作十几年了。我的工资永远赶不上我的开销。每次花钱都心疼,看老公脸色。有时候觉得不管男的女的没钱,都什么都不是。在这个尴尬的年纪选择了自己创业。我终于可以做我自己了。花钱我也不用心疼。我不用看任何人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