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散文《第一次去青岛》

在我第一次去青岛之前,我其实对青岛很熟悉。三十年前,是人民公社的鼎盛时期。全村分成几个队,一起干。虽然很穷,但他们真的很快乐。其中一个女人名叫方,她的丈夫在青岛当兵,开着一辆小吉普,据说是海军的一名陆战队员,穿着灰色的军装,非常骄傲。青岛离我们家不远。这个士兵经常开着小吉普车回来,把方拉去住。当方回来和我们一起工作时,她告诉我们她在青岛看到的和吃到的好东西。什么栈桥,鲁迅公园,海水浴场,动物园,水族馆,油焖大虾,红烧里脊,雪白的馒头随便吃。通过她绘声绘色的描述,我虽然没去过青岛,但对青岛的风景和饮食已经很熟悉了。当我闭上眼睛,那些风景似乎就出现在我的眼前。除了青岛的风景和美食,方还谈到了青岛人的?流氓?。她说着一开始放低了声音,不动声色:那些青岛人,真的是流氓吗?然后他突然提高声音,好像要让全世界都听到他。他们在光天化日之下在钱海悬崖接吻了吗?这样的东西比风景和饮食更能引起我们年轻人的兴趣,所以我们总是跟着方倒台后的一群年轻人,发牢骚,发牢骚:嫂子,嫂子,再讲讲那些东西吧。再谈谈他们?她低头看着我们说,你看,好像一斤,我敢跟你说。

生产队里有一个人,早年去青岛卖虾酱和鹦鹉。他姓张明生。他左眼戴着一朵宝石花,脖子歪着。他有些历史问题,整天沉默不语。看到方兴高采烈,怒气冲冲的样子,她终于憋不住了,说,方,你天天玩青岛,你可是坐你男人的吉普车去的。你是坐火车去青岛的吗?你知道从高密坐火车去青岛要经过哪些站吗?方无法直接回答。于是张生骄傲地歪着脑袋,一个一个报出了从高密到青岛的站名。他一定是乘了慢车,因为有几十站。只记得高密是姚各庄,过了姚各庄是芝兰庄,过了芝兰庄是焦西,过了焦西是交县,过了焦县是兰村,然后是城阳和四方,最后一站是老站。但那时候,我能像张生一样不结巴地背出青岛到高密的所有站名,也能像张生一样倒背如流。于是,在我真正去青岛之前,我曾幻想过多少次坐火车,按照报的站名一站一站地到达青岛,然后按照方画的观光路线无数次地游览青岛的好山好水,也曾梦想过无数次地吃到美味佳肴。梦想坐火车,游览风景是美好的,但梦想吃到美食却不美好,不悲伤。满嘴口水,肚子咕咕叫。梦想看到那些浪漫的身影在沙滩上坠入爱河也不好。

1973年春节后,我把大哥和他儿子送到青岛,背上20斤绿豆,20斤花生,20斤年糕坐船回上海。我觉得我不是要去一个陌生的城市,而是在回老家的路上。但是一到青岛,我就完全迷失了方向。我从舅舅在广州路口和一家木材厂旁边的两间低矮破旧的小板房里出来,上了一次厕所,却找不到回去的路。我在一堆堆木板和一堆堆原木之间徘徊,从中午到黄昏,好几次绝望的想哭,棉袄都被汗水湿透了。终于,我听到了木垛后面大哥的声音。当我拐过一个弯时,我发现我叔叔的房子就在我面前。

回到老家,村里人在工间休息时问我对青岛的印象,我感慨地说:青岛这么多木头。青岛大部分人住在木桩里。?

以上是散文专栏为大家带来的莫言散文《第一次去青岛》。我希望你会喜欢它。感谢您的阅读。

更多莫言散文推荐:

如果你有好的作品,也可以点击下方?我想投稿?把你的作品发给我们,会有更多的读者欣赏你的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