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的起点和终点在哪里?
西部长城的起点是甘肃岷县,终点是黄河南岸。黄河以北的长城起于阴山山脉西段的狼山,止于朝鲜平壤西北的清川江入海处。
修建长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周。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争霸,互相防御,长城建设进入第一个高潮。然而,建设的长度在这个时候相对较短。秦朝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又将战国时期的长城连接修复,称为万里长城。
秦始皇长城西起甘肃岷县,沿洮河向北至临洮县,从临洮县向东北经定西县至宁夏沽源县。从固原向东北,经甘肃环县,陕西靖边、恒山、榆林、神木,再向北转向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南,到达黄河南岸。
黄河以北的长城东起阴山西段的狼山,西至大青山北麓,继续向东经过内蒙古的济宁、兴和,到达河北省的尚义县。从尚义向东北,经过河北省的张北、围场两县,再向东南经过抚顺、本溪,止于朝鲜平壤西北的清川江入海处。
扩展数据
长城的文化意义;
在汉代打通中西经济文化交流通道,隋代重开丝绸之路的过程中,长城绝不是与其他民族和国家交流的障碍。相反,正是“疆域辽阔,常为亭台楼阁所阻”保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和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的频繁交流,使中国西北边疆成为1世纪以来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等多元文化和中华文明的前沿。
对于古代睿智的政治家来说,长城从来都不是“限制文明空间的环”。他们利用这条军事防线和经济文化交汇线,巧妙地控制和调整了中原政权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关系,将农业经济与游牧经济紧密结合,大大缩短了边疆与内陆的距离和农牧文化的差异,并通过这条传播先进文明的文化带,有效地促进了民族融合、边疆开发和民族团结繁荣。
历史上相当多的民族,如匈奴、乌桓、鲜卑、突厥、柔然、契丹、党项、女真、蒙古等。,与长城沿线的汉族融合交融,不断为草原文化注入新鲜活力。因此万里长城成为中华文明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重要标志。
百度百科-长城
人民网-曹大伟:长城的历史定位和文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