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士坦丁堡是怎么沦陷的?揭示了君士坦丁堡陷落的悲剧

公元前660年建立的君士坦丁堡城是一座有着数千年历史的古城,它的前生是希腊人建立的城市“拜占庭”。公元330年,但丁大帝迁都拜占庭,成为东罗马的重要城市。迁都于此后,该市大力开发建设。从此,君士坦丁堡成为了一个不亚于旧首都罗马的新首都,站在欧亚大陆的节点上。直到1453年被奥斯曼帝国攻占,君士坦丁堡开启了11世纪的辉煌历史。

作为基督教世界中坚不可摧的城市。君士坦丁堡不仅有罗马帝国首都的地位,还有崇高的宗教地位,是基督教世界抵御东方伊斯兰教的坚实屏障。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冲突和战争,君士坦丁堡一次又一次巩固了神学的统治地位。这种看似不可战胜的局面最终被历史的进程所摧毁。坚固的城墙抵挡不了炮火,就像拜占庭过去的辉煌终将消失一样。君士坦丁堡的陷落,注定是开启欧洲文艺复兴乃至早期资本主义的必要条件。

不可避免的新首都,拜占庭的荣耀

拜占庭作为希腊流动人口建立的城市,起初并没有得到罗马贵族的认可,只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城市。在这个地区建城有三个原因:

首先,它具有独特的战略地位。这座城市坐落在山丘上,三面环水,即Mar的Malakhei、Hellers海峡(Da Daniil海峡)和金角湾,西面俯瞰色雷斯平原。如此易守难攻的地形,守卫着从黑海到爱琴海的唯一通道。因此,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第二,拜占庭作为欧亚大陆的交汇点,是各国商人的重要商业关隘。作者认为,在交通工具相对落后的古代欧洲,由于需要通过陆路做生意,商人不得不留在君士坦丁堡,这使得君士坦丁堡成为欧亚之间最活跃的商业中心。

再次,由于戴克里先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在四帝政权下,东罗马的政治中心基本位于欧亚大陆的交界处。

政治趋势和对军事和商业的重视是建造君士坦丁堡的原因。

拜占庭帝国的崛起是建立在“四帝共治”导致的罗马帝国区域化基础上的,庞大的罗马帝国最终按照其定位分裂为两部分。为了更准确地定义分裂的罗马,东罗马帝国一般被称为拜占庭帝国。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命名为君士坦丁堡,一直延续到帝国末期。

笔者认为,四帝共治导致的区域化,不仅给罗马帝国带来了东西方的分裂,也将双方引向了两条不同的道路。西罗马帝国被哥特人控制后,东罗马帝国停止向其提供军事援助。面对高卢人和其他蛮族(对西罗马人来说),西罗马帝国不断被渗透。而且奴隶制使得西罗马帝国的生产力和创造力持续低迷。在这种情况下,欧洲贸易的中心偏离了意大利中部。此时,西罗马帝国经济萧条,军事落后。它终于在公元476年灭亡了。另一方面,占据经济区域优势的东罗马帝国,也可以在蛮族对抗中获得一定优势。

新的政治制度使罗马帝国安全度过了100多年也是事实,但这也是100年后留下的政治隐患。

君士坦丁堡的危机

君士坦丁堡,在建都后的1100年里,基本上没有被任何势力掠夺和破坏。然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最终以1占领了君士坦丁堡。这场战役,也被称为君士坦丁堡之战,与第四次十字军东征不同,因为威尼斯总督曾短暂地从其中夺取了君士坦丁堡。

君士坦丁堡战役是由土耳其苏丹穆罕默德二世挑起的。从1452开始,新苏丹允许士兵逐渐攻占君士坦丁堡周边城市,逐渐孤立君士坦丁堡。为了实现他的信仰和教条,苏丹穆罕默德二世发动了对拜占庭的决定性战役。拥有近65438+万兵力,在新式火炮和各种热兵器的运用下,守军只有8000人的君士坦丁堡展开了攻城战。

土耳其人使用了各种战术,如大炮、攻城锤、弹弓等等来攻击城墙;填满君士坦丁堡城墙外100英尺深的壕沟,利用梯子企图入侵城市;甚至在城墙外挖隧道。但无论土耳其军队用什么战术,都被城里的拜占庭军队攻破了。此时,穆罕默德二世改变战术,采取了由水路进攻君士坦丁堡的策略。

土耳其军队的炮兵在突袭金角湾后得以充分发挥其巨大优势。大炮轰击了君士坦丁堡的城墙,只有20艘左右的战舰。与此同时,在分散了拜占庭军队的战斗力后,土耳其军队从西边的土墙打开缺口,入侵君士坦丁堡市区。

奥斯曼土耳其的胜利是必然的。感觉拜占庭帝国对敌人太轻,对信仰太执着。据史料记载,1453年5月22日天空出现罕见月食时,君士坦丁堡的守军认为这是神谕,预示着战争即将失败。所以在土耳其军队真正发动总攻之前,拜占庭人就已经有士气低落的迹象了。果不其然,之后只是因为将军们受伤逃跑,分散了注意力。过于重视所谓神谕的拜占庭人,心理上会受到周围环境变化的影响,直接影响自身战斗力。而土耳其军队没有这方面的顾虑,所以会表现得更自然。

君士坦丁堡之战是信仰之间的战争,也是新时代与旧时代的战争。热武器的出现早已打破了中世纪的战斗风格。面对先进武器、庞大舰队和大量盟友的忽视和背叛,我想没有人会说是康斯坦丁·Xi的软弱或不明确的执政造成了这种局面。拜占庭后期的君主们受到拯救帝国的启发,对欧洲各国采取和平的态度,希望集结基督教的力量再次击退奥斯曼土耳其的入侵。然而,历史可能已经决定,君士坦丁堡应该有资格警告世界,以其衰落而固步自封是多么错误。

拜占庭的终结唤醒了欧洲世界。

在进攻君士坦丁堡的决战中,穆罕默德二世采用了有计划投入兵力,分多次进攻的战术。首先是装备简陋、训练状态不佳的辅助兵进攻,以可预见的失败削弱了君士坦丁堡守军的作战能力,然后安纳托利亚人在被轰炸了近一个月的城墙缺口上投入集中进攻。土耳其军队攻入城内,被守军击退,但苏丹最精锐的新军也整装待发。守军带着受伤的将领逃走后,失去了意志力,变得惊慌失措。最后,康斯坦丁·Xi皇帝死了又死。君士坦丁堡也结束了作为中世纪象征的历史使命。

拜占庭的失败可能是注定的。面对日益强大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习惯于相互牵制的欧洲贵族仍然认为,屹立了1100年的君士坦丁堡,即使有危险,也绝不会轻易陷落。君士坦丁堡陷落时,除了威尼斯人没有援军向君士坦丁堡推进,威尼斯人的援军也只是半路得到消息,然后撤退。

然而,欧洲第一强市君士坦丁堡的陷落仍然让欧洲各国心生警惕,就连毗邻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威尼斯也进入了备战状态。这其实从侧面说明了君士坦丁堡就像是欧洲各国心中的希望。这种存在存在不可逆的问题,各国自然不会无动于衷。

拜占庭帝国的灭亡为欧洲国家树立了榜样。一个停滞不前不知道如何改变的人。在大灾难之前,人们只关心仪式和崇拜。一个没有危机感的国家如何不衰落?

中世纪结束,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来了。

苏丹穆罕默德二世以已被攻占的君士坦丁堡为首都,自称是罗马帝国的正统继承人。在中世纪,伊斯兰教徒本身并不像基督徒那样排斥异教徒,但有时也愿意容忍异教徒。对苏丹来说,除了宗教,最重要的是国家稳定。所以,即使土耳其军队占领了君士坦丁堡,市区的东正教教堂还是被保留了下来。借着两军交战的间隙,大批希腊学者在君士坦丁堡逃往西方,将流传于君士坦丁堡的希腊罗马时期的文学作品、科学成果和各种知识广为传播。

最受希腊学者欢迎的是意大利,欧洲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意大利开始接受11-12世纪方便的城邦时代的学者。学者们给意大利带来了先进的思想、艺术和文化。大量的学者因为拜占庭帝国的灭亡而流入欧洲各国,这实际上标志着中世纪向近代演变的开始,一个新时代的开始。首先,曾经主宰人们生活和精神的神秘神学开始受到质疑。

崇拜上帝,相信信仰可以拯救自己的人,也因为君士坦丁堡的失败,开始摆脱神学的束缚。对逐渐倡导的个人价值和尊严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每个人都是现实生活的主人”的意识形态最终得到升华。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击败拜占庭帝国,成为横跨三大洲的庞大国家后。依靠其疆域的辽阔,向商旅者收取重税的行为也让商人产生抵触情绪。所以商人和冒险家也开始尝试通过水路重新保护自己的利益和需求。这也从侧面推动了新海上航线的开辟,大航海时代开始,各国海上力量的争夺进入新的高峰期。

结语:作者认为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其实是开启新时代的必然现象。如果君士坦丁堡依然坚不可摧,没有人会考虑教会的黑暗,也没有人会质疑他是否只是被操纵的信仰和精神。在中世纪的欧洲,教会和贵族互相利用。贵族通过教会获得统治权和信仰支持,使人们可以无条件地信任自己,支持自己。教会借此提高自己的权威,扩大宗教的影响力。然而,当他们遇到同样教条的伊斯兰教时,过去的优势就没有了。无论是十字军东征,还是双方长达几个世纪的决战,都没有完全吞并对方。每一次冲击都是对信仰的挑战。

或许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并不是一件坏事。古典文艺的重新出现,伴随着已经公开的各方面技术水平的提高。没关系。直到那一刻,那些过去一直被封印在君士坦丁堡荣耀中的学者们,他们生命中最神圣的时刻到来了。文艺复兴促进了人们思想意识的觉醒,为欧洲资本主义的早期获得做了思想准备。与此同时,在文艺复兴传播和促进文化的同时,资本的原始积累也在迅速进行。于是,欧洲进入了文艺复兴时期,一个新时代的曙光照耀着欧洲的土地。

一方面,拜占庭帝国的崩溃使希腊学者流亡他国,传播文化和技术;另一方面,迫切需要开拓新市场以缓解贸易压力的商人不得不尝试新的方式。至此,欧洲航海技术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新航线的开通也使新大陆被发现。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贸易带来的收入和影响遍及欧洲世界,资本主义的种子开始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