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臭老九”这个词的由来
元朝有八个妓女,九个儒者和十个乞丐。
解放后,尤其是文革后,知识分子的名字被人取笑。
“臭老九”一词的由来与反思
“臭老九”一词的由来与反思
——熊飞军
对于70年代以前出生的中国人来说,“臭老九”这个词并不陌生,它是六七十年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代名词。这顶由毛泽东发明的桂冠已被中国知识分子戴了近二十年。
有必要对“臭老九”这个词的含义做一些特殊的解释。“臭”字很容易让人理解,意思是不光彩的,讨厌的。“老九”这个词相当令人费解。这要从中国的等级社会说起。中国是一个等级社会。自古以来,中国人就被人为地按照社会地位分成几个不同的阶级,就像印度的种姓制度一样。顾名思义,老九是第九阶级,也就是说,它在社会等级制度中被划分为第九阶级。那是孤注一掷的命令!毛泽东的老人不满意。他认为这不足以表达他对知识分子的蔑视和厌恶。他在“老九”前面加了“臭”字,这是一个更绝望的命令。
知识分子为什么被称为“第九种人”,可以追溯到13世纪元帝国时期。虽然中国是一个等级社会,但历代政府并没有像印度那样明确界定公民的社会秩序。政府出面以文件形式界定帝国公民社会,是元帝国的独创。蒙古蛮族进入中国后,根据与蒙古人的关系密切程度和作为被征服民族的“资格”,将帝国臣民分为四等:第一等是蒙古人;第二类是色目人(中亚人);第三种是“汉人”,即隶属于金帝国的中国人;第四类是“南方人”,即隶属于南宋帝国的中国人。上面的等级划分是粗略的,元政府把帝王臣民按照职业的性质详细划分为十个等级:1。官员(政府官员)。二是官员(不能升官的政府雇员)。第三,和尚(佛教僧侣)。第四,道(道家道教)。第五,医生(博士)。六、工人(高级工程技术人员)。7.工匠(低级手工技师)。八、妓女(妓女)。九、儒家(知识分子)。十、乞丐(乞丐)。儒家知识分子,在中国传统社会一直是最受尊重的,却被划到了社会的最底层,比最受儒家鄙视的妓女还不如,只比乞丐略胜一筹。其实就算是乞丐也比不上他们,因为乞丐的人身安全是有保障的,知识分子随时都有危险。政府不高兴的时候,就拿他们的脑袋开玩笑...
为什么蒙古政府如此鄙视和仇视知识分子?这个问题的答案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先简单介绍一下这个知识分子群体。
“知识分子”是中国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有别于其他群体。中国的传统知识分子是科举制度的产物,是科举选拔出来的“人才”,包括科举和准备科举的人。他们唯一的作用就是应付科举,做官。在说知识分子之前,有必要先介绍一下中国的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是一种通过竞争性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起源于隋朝,唐代定制。其初衷是为了改变家族主导政府的不合理现象,通过公开的竞争性考试从平民阶层中选拔新的官员。所有通过考试的知识分子都被任命为官员,不管他们的家庭背景如何。因此,科举制度在初期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对提高整个统治阶级的文化素养,扩大政府的统治基础,促进社会公平起到了不可磨灭的积极作用。这种进步合理的制度,因为唐朝以后的政府过于重视,变得越来越不合理。明朝时期,科举成为知识分子的唯一出路,非读书人无论贡献多大,都不能担任宰相或大臣级高官。不通过科举的知识分子将没有出路,科举的重要性进入了畸形状态,成为社会停滞的罪魁祸首。
科举考试的内容非常狭窄,只考儒家经典,即“四书”和“五经”。在科举制度的诱惑下,知识分子首先要做的就是应付科举。因此,知识分子的知识面也极其狭窄,所学的主要是四书五经,而与人类文明进步密切相关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很少涉及。儒家的罪过是保守主义和对过去的崇敬,它反对任何形式的社会变革,所以掌握儒家经典的知识分子与现代化和进步是格格不入的。所以,中国传统的知识分子并不是进步阶级,往往不自觉地扮演着阻碍社会进步的角色。
科举之后,传统知识分子不是认识和改造世界,也不是创造财富,而是如何做官。所以传统知识分子其实是一个不劳而获的寄生阶层。这对于以劳动为美德,在荒凉苦涩的沙漠中长大的蒙古族人民来说,是无法理解和无法忍受的。在蒙古故土的沙漠地区,包括妇女和儿童在内的所有人都必须从事生产劳动。在他们有限的知识领域里,很难想象世界上还有这样一个专门读书做官的行业。因此,他们极其看不起知识分子,痛恨造就知识分子的科举制度,并毫不留情地予以废除。没有科举制度,知识分子无法施展自己的特长,也没有其他技能。她们越来越被动,最终成为不如妓女的“贱民”。在蒙古人眼里,妓女可以创造财富,而知识分子是彻头彻尾的寄生虫,除了读书做官什么都不会。
随着封建帝制的灭亡,科举制度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退出了历史舞台。然而,知识分子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并没有随之消失,相反,他们发展壮大了。现代化离不开专业知识和技能,知识分子也适应时代的需要,从学习儒家经典向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转变。新时代的知识分子和传统的知识分子在知识和能力上有很大的区别,但在性格上没有太大的区别。传统知识分子的坏习惯(保守、懦弱、不团结、爱和人吵架)已经深深植根于知识分子的灵魂深处,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彻底转变。新时代的知识分子,因为掌握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从阻碍社会进步的力量变成了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决定性力量,应该是一个受人尊敬和敬仰的阶层。然而,事实恰恰相反。知识分子直到上个世纪的今天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知识分子自身的性格缺陷可能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我在《历史在这里哭泣》一书中写过一篇名为《士大夫的悲哀》的文章,结尾大致概述了现代知识分子的性格缺陷:
“自尊心太高,不要互相收买,好一口气,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也要争个是非曲直。
太以自我为中心,不愿意正视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分不清轻重缓急,总喜欢在鸡毛蒜皮的问题上表现自己。
没有全局观念,不善于在协作事业中做出必要的让步;在宽松的环境下过于挑剔,在傲慢和暴力的压制下又出奇地能承受屈辱的重负。
我对自己的不幸记忆深刻,但对人类的苦难没有深切的同情。
抱怨而不行动,在舞台上是个懦夫。
过分关心个人安全,缺乏为共同事业所必需的牺牲精神,导致代价更高。
思想固执,小事精明,大事糊涂;责怪别人的完美,给自己设立台阶,很少口头肯定别人的能力。
行为懒散,作风散漫,缺乏进取精神;我认为我可以通过掌握知识来享受我的成功,但我没有意识到知识和贡献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回报只能用贡献来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