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车轮:论孙武的“不从军”
三国官制大体沿袭东汉,各有特色。
值得注意的是,东吴没有“参军”的职位;我只是偶尔看到一个朝臣“参赞军务”在他的岗位上。也就是说,东吴参军了,但是没有工作。
因为孙坚曾经担任过“参军”一职,所以孙氏故意不设此职以避之,颇有疑问。
另外,孙坚、孙策父子都曾担任过前朝的武将,如吕布将军、邱逆将军、陆寇将军等,没有吴仁任职的记载。与舒威不同。
“参军”是三国中常见的职务,其起源始于东汉钟平二年(185)。
当时骑着战车的将军张温讨伐凉州叛乱,参军的人都有记载,其中就有孙坚和陶谦。
孙和陶是第一批参军的。
“参军”的全称是“加入XX(政府)军”,又称“参军”。性质是临时任免,职能就像今天的参谋,有时还带领偏军作战。
东汉末年,是“兵荒马乱”的爆发。一大批全新的岗位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百年混战(184-280)使得新杂将军的数量超过了汉朝四百年的总和。
因此,在“过度贬值、逐渐模糊”的趋势下,出现了一大批崭新的岗位,如引军、护军、调军、护军等“临时性”岗位,取代了老将军,成为新的军官名称。
“参军”,一个带有很重“派遣属性”的职位,原本是对军队追随者的临时称呼,战后回到岗位;类似于“加个标题”的性质。
但随着军事行动的频繁和战争频率的加剧,“参军”逐渐从“任务”演变为“官职”。从“加入XX军”到“加入XX军”。
值得注意的是,三国中,魏国和蜀国都设置了“参军”一职;只有吴没有参军。
准确地说,吴参军(一般称为“谋士军”或“参军”)却没有“参军之职”,这是很奇怪的。
考虑到史书记载中最早参军的是陶谦和孙坚,我颇怀疑此事(即东吴未参军)有“尊者讳之”的属性。
王权神化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带杂号的将军始于汉代,在三国(184-220)的汉朝尤为普遍。
与有固定爵位、定数重号的将军不同,杂号将军没有固定的人员数量,也不经常安置,多以“部队的属性”(战船、强弩、小琪)或“军事任务”(叛乱、征服、土匪)命名。
孙坚父子先后担任过多个杂名。
翻看《吴书》会发现,孙坚的军职是“卢将军”;孙策的“陆寇将军”和“秋反将军”的军事职位在吴栋三世结束,但没有人再担任。
在此,我高度怀疑孙权故意废而不立。
这似乎和“设置禁区,神化人格”有关。就像《布衣》中的天子一样,“龙兴之地”往往被设定为特权管辖地,免除税徭役。
但魏、蜀都没有这个限制。刘备曾担任“左将军”,先后嘉奖马超、向朗等人;曹操曾经担任过“小琪将军”,还封过曹彰、秦朗;《镇东将军》甚至还授予了刘备。
总之,魏国和蜀国并没有回避开国国王所担任的“前朝军职”;为吴国独有,废而不立。这种行为也延伸到了“参军”这个临时职位上。
值得注意的是,孙坚的“破虏将军”和孙策的“虏寇将军”都是受袁术的影响,而孙策的“秋逆将军”则是受曹操的影响。
那时候袁术已经不做“后将军”了,也不讨论历史了。似乎他无权任免杂名将军;所以孙坚父子的军衔和前缀“行”表示的是临时的意思。
另一方面,孙策的“谋反将军”被曹操接受,是正式的岗位,但被废除了,没有设置,就像以前的临时杂名一样。
这位企业家的前军职被继承人抛弃并受到尊重,这是很可以理解的。
但孙策曾经担任过“校尉”,朱然也担任过。
孙坚曾任“豫州刺史”,诸葛瑾、陆恺等人先后任职。
可见,孙权对父兄地位的尊重,也只是关乎“将军”而已。
参军本身并不是高级职位。它诞生于“汉庭讨伐龚蓓于波”(185)的军事行动中。一开始是临时任免。
参军的无非是“参与/建议某人的军事行动。”
换句话说,它的本意是“任务分配”,但随着乱世的延续和战争的加剧,逐渐演变成了“工作名称”。
这类似于“将军”的诞生。
将军是指“将”(控制)和“军”(部队)的人。原本是一个临时任务,随着战争的延长演变成了一个职称。
在参军初期,这是一个临时的职位,所以参军的人还有其他的职责。而他们的职责往往是谈判郎、辅佐大夫、骑队长等“多余的闲人”。
曹魏在军中当兵的原名大概是“参军(政)”。
换句话说,他们的“临时任务”其实就是他们的职责。至于他们的“议和大夫”等职务,指的是品级、职级,其实是虚的。这就是我在《三国志官阶系列》中反复强调的:“官职的等级排列,实职的虚职,暂职的正规化”。
随着时间的推进,临时分配的任务名称“参赞军事”正式演变为“参军”的正式职务。写法也变了,从“加入XX军”变成了“加入XX军”。
魏、蜀在军中担任过将军的,不计其数,不必赘述。
而且参军不再局限于谋士策划的“策划者”身份,可以带领师作战,甚至在特殊情况下可以作为教练指挥战役。
比如在著名的街亭之战中,参军为先锋,牵制将领的马谡,可以算是蜀军前锋的实际指挥者。虽然马谡的权力实际上来自诸葛亮,但也可以看出参军的权利远胜于过去。
孙氏创建江东,废除由“企业家”担任的前朝军职,可视为“尊者讳,神化王权”的蓄意之举。
虽然这种行为只是“针对将军的头衔”。孙坚为豫州刺史,孙策为浙崇校尉。
孙坚早年曾担任的临时职务“参军”,也正在被取消。这大概是因为孙坚是“史上参军第一人”!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特殊的职位,即“秘书”。
“秘书”其实就是“办事员”的意思,起初并不是高级职位。但在近代历史演变中,他逐渐成为党政机构的高级干部。
这个词在现代可能有“外语”的属性,它应该起源于19世纪的工人运动。一种理论源于马克思。
这和汉代的尚书、中书、秘书机构差不多。原来是皇帝身边的小官,掌管文书。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大臣们的权力越来越大,到了明清时期,已经有六部大臣处于与宰相同等的地位。
对三国提出的“参军”也是如此。
历史的车轮反复碾过,过往的故事不断发生,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