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发展经历了几个历史阶段及其历史文化背景?
(一)胚胎阶段
中国的园林建设始于商朝,当时国家强大,经济发展迅速。文化上,甲骨文是商代的一大成就,象形文字是主要的文字。甲骨文中有园、园、圃等字,从园、园、圃的活动中可以看出园是最自然的。在商朝,帝王和奴隶主盛行狩猎和娱乐。《史记》中记载,鄞州王“一光沙丘园台”取了许多飞禽走兽置于其中。.....在沙丘上玩耍”。在娱乐活动中,不仅仅是狩猎,更是欣赏大自然中动物活动的审美场所。因此,中国园林萌芽于殷周时期。“糗”最初的形式是延伸出一定的面积,让自然的植物、动物、鸟类繁衍生息,还挖池塘、筑平台,供帝王狩猎玩耍。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包括儒、道、墨、法、杂五家。绘画艺术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开拓了人们的思想领域。当时神仙观念最为盛行,其中东海的仙女山和昆仑山最为神奇,流传甚广。东海仙山神话内容丰富,对园林影响很大。因此,模拟东海仙境成为后世帝王造园的主要内容。
(2)形成期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秦朝帝国,并开始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建设官分朝廷。这些宫殿建筑活动还包括园林建设。比如《阿房宫赋》中描述的阿房宫就是“三百余里,与太阳隔绝”...长桥横亘,无云无龙,路空无虹。”
到了汉代,在相似的基础上发展出一种新的园林形式——院,官式建筑分布在院内。花园里有数百只动物供皇帝狩猎取乐,这保留了传统。园中有景有宫,成为以建筑群为主体的建筑宫殿。汉武帝是对的。国力强盛,政治、经济、军事都很强大。在这个时候,宫殿园林建成,孙园上林苑秦扩大。汉商袁林横跨五县,方圆300里。“三十六园,十二宫,三十五景。”建章府是最大和最重要的宫城之一。“其北治池高二十余尺,名曰太爷池。其中有彭彩、瀛洲、盆梁如海山、甲鱼等方丈。”这种“一池三山”的形式,成为后世宫殿修建池山的典范。
(3)发展和过渡期
魏晋南北朝园林属于园林史上的发展转折时期。这一时期是历史大动荡时期,是思想、文化、艺术大变革的时代,这些变化导致园林创作的变化。西晋出现了山水诗和游记。最初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只是以山川河流的形式来谈玄学。以东晋为例,在陶渊明的作品中,自然景物的描写已经被用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情趣。体现在园林创作上,追求山水的再现,这是自然的。南朝地处江南,气候温和,风景秀丽,景观独特。这一时期园林跨池造山,有山有水。结合地形,用植物造景,因景而设园林建筑。北朝的厂房和建筑布局也发生了变化。例如,北魏官员如濠瀛的华林园林,“建筑分上下两层列。砍树割草挺野的。”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南北朝时期园林形式和内容的变化。园林的形式从对真实山水的粗略模仿转变为对山水的现实再现;园林植物从欣赏奇花异木到种草种树追求野性;园林建筑不再相互依附,而是与山川相结合,上下罗列,点缀成一道风景。
南北朝时期,园林由山水、植物和建筑组成。这一时期的园林可称为自然(ism)山水园林或写意山水园林;佛寺丛林和旅游景点开始出现。南北朝时期佛教兴盛,佛寺广为修建。佛寺建筑可以是宫殿的形式,富丽堂皇,并附有花园。特别是很多贵族官僚把自己的房子建成寺庙,原来的房子变成了寺庙的花园部分。许多寺庙建在郊区或风景区。这些寺庙不仅是朝拜者朝拜、进香的地方,也逐渐成为风景名胜。此外,一些风景胜区逐渐有山居、别业、庄园、细宅供聚集弟子讲学。就这样,自然景观渗透到人文景观中,逐渐发展成为今天中国特色的景区。
成熟度
中国的园林在隋唐时期达到成熟。这一时期的园林主要有隋代园林建筑的官园、唐代的行宫和游乐园、唐代的自然园林式山居、唐宋的写意山水园和北宋的山水宫。
1,隋代风景园林宫殿杨迪登基后,大力在东京洛阳修建了一座宫殿园林。西苑是其他园林中最著名的。西苑的风格明显受到南北朝自然山水园林的影响。以湖渠系统为主体,宫殿建筑融入景观。这是中国园林从建筑宫殿向景观建筑演变的转折点。
2.唐朝的宫殿、游乐场国力强盛,长安城内的富庶园林金碧辉煌。大明宫北有太岳池,蓬莱山孤立,池周围建有400余座回廊。兴庆宫,以龙池为中心,有多组院落。西苑是三个内园中最美的。花园里有假山、湖泊、沼泽和运河。
3.盛唐时期,中国的山水画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出现了即兴创作的风格。园林也开始创造景观。盛唐诗人、画家王维,利用蓝田县的自然风光和略加装饰的建筑,在辋川经营别样的生意,形成了一个既自然又富有诗意的自然园林。中唐诗人白居易游庐山,见香炉峰下山泉绝美,困于草堂。建筑很简单,他没有用粉条粉刷。草堂旁,春有绣谷花(映山红),夏有石门云,秋有虎溪月,冬有炉峰雪,四季美景。这些林炜的作品反映了唐代的自然山居。他们在充分认识自然美的基础上,运用艺术和技术手段,创造山水,借景造园,形成优美的园林境界。
4、唐宋写意山水园林从《洛阳名园》这本书可以知道,唐宋园林大多是在房子旁边的土地上,面积不大。因为高度低,山川合理,显示山川溪流的胜利。亭台起景,揽胜筑台,林遮天,花遮地,小桥流水,曲径通幽,自然情趣盎然。这种因地制宜地表现山水的真情实感和诗情画意的园林,称为写意山水园。
北宋山水宫殿北宋时期,建筑技术和绘画都有所发展,出版了《营造法式》,提出了界面。政和七年,赵估万岁山建成,后改称艮岳,属岗联府,西延至平义山。有一个由瀑布、溪流和池塘组成的水系。在这样的景观中,花草树木植成景观,亭台楼阁因情而设。这种展现景观、植物、建筑胜利的全景园林,就是景观官园。
(五)中国园林发展的高潮
元明清时期,园林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很多名园,如三代都城北京,西苑三海(北海、中海、南海),圆明园、清漪园(今颐和园)、景逸园(香山)、景明园(玉泉山)相继建成,达到了园林建设的高潮。
元明。清代是中国园林艺术的融合期,元、明、清三代园林继承了传统造园手法,形成了具有地方风格的园林特色。北方以北京为中心的皇家园林多建在郊区,少数建在市区,或依山傍水重建,或人工建造。这些建筑宏伟、多彩、豪华。南方的苏州、扬州、杭州、南京等地的私家园林,如苏州的拙政园(见附图),多与房屋相连。在狭小的区域内,他们追求空间的艺术变化,风格典雅精致,营造出“一山近在咫尺,小见大”的景观效果。
元明清的造园理论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其中系统的造园著作是《园冶》,算于明末。书中提到了一些理念和造园手法,比如“虽是人为,却是天然的”、“天时地利人和造园”。它为中国造园艺术提供了宝贵的理论依据。
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中国园林的变化是前所未有的。园林为公众服务的理念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科学理念。这一时期,帝国主义国家利用不平等条约在中国建立租界。他们掠夺中国人民的财富在租界建公园,中国人民长期不得入内。随着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清末,出现了中国建造的第一批公园。辛亥革命后,北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