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三次民族大融合都发生过什么样的故事?
古羌又称戎狄,图腾为羊。炎黄族来自古羌族,分布于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山西。直到春秋时期,还有蒋家的戎和姬姓的狄。
彝族善射箭,图腾为鸟,主要分布在东部的山东半岛和淮河流域,称为“东夷”。商朝的创始人是易的一个分支。
苗族古称“三苗”,商朝称“满静”,西周建立楚国。
百越位于东南沿海地区,主要包括吴越、杨越、东瓯、闽越、南越、西欧、落月。《汉书·地理志》记载,百越的分布是“足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自有种姓”。
巴蜀还是古巴和四川古蜀的国度。他们创造了先进的青铜文明。
西周建立后,周人自以为是夏朝的继承者,于是自称“夏人”、“华夏”,分封给中原的诸侯国统称为“朱霞”。其实周人也是来自羌族最高级的分支羌族,周人也是姬姓和姜姓长期联姻产生的一个民族。周朝建立后,周人将周边民族称为东夷、北帝、西戎、南蛮,统称为四夷。中国与外国人的民族关系就这样形成了。
华夏和思怡
春秋时期,随着各国长期的争霸战争,出现了“四夷”与华夏的大规模融合。秦国不断与西戎争斗,吞并了大量戎族国家。金不断攻打北地;齐国吞并了东方的赖等国。这种吞并现象使“四夷”融入了中华文明。在南方,楚国、吴国、越国吸收了大量的中国文化,它们也不断地融入中国体系。
春秋疆域
战国时期,各国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各国对外扩张速度加快。秦吞并巴蜀,楚统一长江中下游地区,燕统一辽西、辽东,赵吞并钟山,征服娄烦、。这种扩张基本上为后来的华夏文明圈和秦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221前,秦朝统一六国。然后秦朝征服了百越地区。汉武帝时期,征服南越、东越、西南,占领河西走廊。此时,百越民族和羌族进一步与华夏族融合。于是一个新的民族产生了,就是汉族。但需要注意的是,百越、西南彝、西羌融入汉族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秦朝疆域
第二次整合:在芜湖入华的魏晋时期,北方的匈奴、鲜卑、颉颃、羌、狄等游牧民族开始大规模进入中原,第二次民族大整合开始形成。西晋末年,这些少数民族发动了“永嘉之乱”,导致了西晋的灭亡。
西晋灭亡后,出现了两次重要的民族融合趋势。一个是金氏南迁,夷冠南渡。大量汉人向东南迁徙,加速了与百越民族的融合。二是北方游牧民族迁入北方地区。他们不断吸收汉族的文化习俗,开始汉化。
东晋时期,北方有十六国之战,但是很多民族都在学习汉族的文化。比如前秦确立了以儒治国的理念。南北朝时期,鲜卑族拓跋族统一十六国,建立“北魏”。北魏的胡太后和孝文帝大力推行全面汉化政策,使进入中原的鲜卑等民族逐渐融入汉族。北魏以后,进入中原的少数民族基本汉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大融合给汉族带来了新鲜血液,为进一步统一创造了条件。589年前,隋朝统一了陈朝,最终完成了南北的统一。之后唐朝更加强大,而唐朝的皇室有鲜卑人的血统。
第三次融合:中华民族的形成唐朝灭亡后,汉族的势力范围基本局限在长城以南。但是,东北的民族又一次强大起来。契丹族在东北建立了辽国。辽推行南北院制,以汉治汉,以夷治夷,取得了很大的成效。辽国也不断吸收中国文化,最后契丹族逐渐汉化。辽国灭亡后,西辽在西域推广中华文化。后来中亚和俄国称中国为“契丹”,受辽国影响。
金灭辽、北宋后,占据中原,大批女真迁徙内地。经过几十年几百年的融合,到蒙古灭金的时候,中原的汉族和女真族已经没有区别了,统称为“汉人”。
13世纪,蒙古崛起,消灭了西辽、西夏、金国、吐蕃、大理和南宋,完成了东亚的统一,建立了史无前例的元朝。蒙古在进入中原的时候也在学习中原的文化,但是自身汉化程度非常不足,最后失败了。但元朝消灭了南宋的割据政权,也为国家统一创造了条件。这一时期,西域、中亚、南北文化开始融合,元曲兴盛。
明朝建立后,实行严格的区别中国人和外国人的政策,导致在领土上鲜有建树。然而明朝在西南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朱元璋大力推行移民西南、屯垦戍边的政策,加速了西南地区的改革,逐步将云贵地区纳入内地汉文化区。
清朝建立后,废除明朝,推行“华夷之辨”,认为汉族和周边民族都是中国的民族。中国在清朝第一次被用作国名,为中国奠定了法律基础。清朝扩张疆域,基本统一了东亚大陆,奠定了近代中国疆域的基础。清朝入关后,满族积极学习汉文化。到了清朝后期,满族和汉族差别不大。由此,梁启超在清末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而孙中山等革命家则提出了“五族和谐”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