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闽南流传千年的女神陈景谷传说背后的寓意是什么?(随笔——周晓东)

在闽南流传千年的女神陈景谷传说背后的寓意是什么?周晓东人类在漫长的成长岁月中天生害怕黑暗,黑暗意味着孤独和无助!对妖怪、老虎、蛇、豹的恐惧,意味着生命可能在无助中被夺走!害怕诸神的愤怒,害怕土地神的愤怒,害怕雷电,害怕深海海底,害怕黑暗峡谷...——当然,我也害怕同伴的背后中伤。总之,恐惧伴随着每个人的一生,恐惧和亲情无处不在!地震什么时候来,会出现在哪里?大海中航行的小船什么时候会遇到大浪?茫茫山林中的游客,在黑暗中迷失,什么时候才能期待一个救世主?一个孤独的人走在街上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会遇到车祸?忙于开会的人,也许在某个时刻他们的房子面临倒塌?当“恐惧”的乌云笼罩在人们的心头时,他们面临着不确定它将在何时何地发生,这加剧了人们的焦虑和不安。据说在产房外等待的丈夫和母亲也有这种“恐惧”加上“不确定”的焦虑和不安。中国文化中根深蒂固的宗法制度,似乎在暗示路人吹口哨是为了壮胆。有着千年历史的女神陈景谷的神话传说。根据杜敏《阿别记》中几部传记的记载,陈景谷被描述为女神。《银翼》的作者甚至将这个传说的流行视为闽南当地的宗教信仰。这个传说一定有它的历史、人文、精神价值!据说陈景谷(又名临水夫人)出生于福州夏都,65,438+05岁学魔术,65,438+08岁嫁古田。24岁时,她不顾怀孕,毅然为百姓施法驱魔,祈雨抗旱,于是老在古田镇突然死去,成了神。因为她因助人为乐而死,死因是难产,当地民众感到道德上的愧疚,并给予她美好的祝愿,将她奉为“护分娩助孩子”之神。千百年来供奉的香还在继续。近年来,相关文化体系也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庄孔绍教授在《综合笔记》中记载的关于陈景谷的传说,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公元766年)正月十五,陈景谷出生。他生来就有灵性和感动,从小就影响了邻居家的一个哑巴男孩说话。这个“哑巴男孩”后来成了景谷的丈夫。65,438+05岁时,陈景谷到庐山学佛,师从道教,掌握了“呼风唤雨”、“缩地腾空”、“除疫”、“斩断蛇精”等技术,但就是没学会“助胎救生”(为自己后来的难产埋下了伏笔)。她的道学老师问她:“你为什么不学?”她回答说:“我还没结婚,产房是个污秽的地方,所以我不学习”(我自己也能想象结果)。当地传说女性在18岁之前或之后结婚,以18岁为结婚死期,是因为景谷的婚姻道路坎坷,忙于为人民服务,无法在18岁结婚。也有说孕妇24岁生孩子也是禁忌年,或者说需要高度谨慎的原因是在这个年龄死于难产。当然,人的精神寄托需要重生才能保佑。毕竟活着的人还是要继续奋斗,继续成长,继续生活。重生后的景谷深深感受到了“省力安胎”技术的重要性,这来自于她自己的亲身经历。她又去庐山学了这门手艺,回到古田造福百姓。因为她精湛的技艺和无边的魔力,逐渐成名,在万里成名。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受到时代和技术发展的限制。在与自然相处和竞争时,人自身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几乎所有人都觉得“人生如纸薄”。借助外力帮助自己实现永生,是每个人的无奈之举。制造、渲染、神化造就了“陈景谷”的神话传说,赞美的语言可以填补孤独、恐惧、空虚的灵魂。“救国保民”、“播雨除旱”、“祛病强身”、“降妖除魔”,甚至“救胎”、“护儿养老”等附在景谷身上的印记,正是这种心理需求的基础和土壤。庄教授认为,因为人在任何时候都需要借助外界的巨大力量(有了它的帮助,才能应对无奈的外界环境),尤其是在无助的时候。神话就这样诞生了。都说为了让人信服,一件事或几件事的成功,可以让人在惊叹的同时,更加佩服和信服。一传十,十传百,一传一播,或代花,或夹杂玄幻,或一个离奇的故事,等等。反正这不仅有寄托人们美好期望的作用,还有缓解恐惧、害怕和莫名其妙的焦虑的作用。从群体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恰恰证明了群体是非理性的,只有情绪和从众的行为模式。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都在文化传承中处于恐惧和焦虑之中。传说、宗教、信仰,只要能帮助人摆脱空虚、孤独、无助,摆脱文明带来的行为问题,安慰自己相信没有太大伤害!那么,流传于闽南千年的女神陈景谷传说背后的寓意是什么呢?答案在上面。几千万人相信一个人的“成就”和“经历”,太不可思议了!可以用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来解释。我们需要考虑社会、文化、宗教等因素对人类潜意识的影响。他们中的一些人超越了个人的后天经验,具有超越人类的普遍性和集体性的心理活动。这类似于人类头脑中根深蒂固的* * *性体验,比如人类如何应对生死本能,如何对待自己的母亲和英雄。每一个个体都凝结着沉淀在“集体无意识”中的原始形象,尽管对大多数人来说,这仍然是一种模糊的体验,比如与生俱来的恐惧、害怕和焦虑。当然,也有人持不同看法。如果有机会,还是要深入福建,做一些实地考察,亲身体验一下《陈景谷传奇》的心理冲击!?周晓东(2021 1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