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建立一个顶级的董事会


读书可以怡情也可以益智。读管理的书既益智还很实用,所以读管理的书和读其它的书心情会很不一样,一般会放在手边有目地去看。我读过不少管理的书,有时也推荐给经理们看,大家都很高兴。

作为一个董事长,而且是一个干了十六年的职业董事长,我也经常找一些跟我有关的书看,比如最近在看一本关于董事会的书《顶级董事会的运作》(拉姆·查然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本书是翻译过来的,以前比较少,这本书核心内容是讲怎样来提高董事会的效率和做好董事长的工作。比如讲董事会的组成人员,是不是要像有些公司一样请很多名人来,形成一个“名人俱乐部”,这样的董事会很好看,投资者会认为这个公司不错,但实际上它的效率非常低。尤其名人在董事会上往往有自己的利益或有其他名声上面的一些担忧,所以他们往往也可能遮遮掩掩,也可能互相你好我好,这是一种情况;另外一种就是叫做“熟人俱乐部”,可能不一定是名人

,但董事会开会的人都特别熟,大家都爱面子,特别是在东方社会,这在董事会议事时就是很大的一个欠缺;还有一种也有一个极端,就是“专家俱乐部”,全都由非常专业的律师、会计师构成,以至于董事会任何一个决定都要很长时间,去在细节上纠缠,最后也很难做出一些重要的决定。

读书可以怡情也可以益智。读管理的书既益智还很实用,所以读管理的书和读其它的书心情会很不一样,一般会放在手边有目地去看。我读过不少管理的书,有时也推荐给经理们看,大家都很高兴。

作为一个董事长,而且是一个干了十六年的职业董事长,我也经常找一些跟我有关的书看,比如最近在看一本关于董事会的书《顶级董事会的运作》(拉姆·查然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本书是翻译过来的,以前比较少,这本书核心内容是讲怎样来提高董事会的效率和做好董事长的工作。比如讲董事会的组成人员,是不是要像有些公司一样请很多名人来,形成一个“名人俱乐部”,这样的董事会很好看,投资者会认为这个公司不错,但实际上它的效率非常低。尤其名人在董事会上往往有自己的利益或有其他名声上面的一些担忧,所以他们往往也可能遮遮掩掩,也可能互相你好我好,这是一种情况;另外一种就是叫做“熟人俱乐部”,可能不一定是名人

,但董事会开会的人都特别熟,大家都爱面子,特别是在东方社会,这在董事会议事时就是很大的一个欠缺;还有一种也有一个极端,就是“专家俱乐部”,全都由非常专业的律师、会计师构成,以至于董事会任何一个决定都要很长时间,去在细节上纠缠,最后也很难做出一些重要的决定。

那么究竟怎么样来构成一个董事会呢?多少人是一个合适的?怎么样来组织大家来讨论和投票?书中有很多讲解。实际在董事会的工作中,由于中国的法律有很多不健全或顾及不到的地方,书中讲到的一些会跟我们现实中的操作有些不同。西方《公司法》我看过,他们会比较细。而国内的《公司法》在人员的组成和提案程序这两方面没有很细的规定。比如说董事长的提名方式,在国内《公司法》里没有规定,目前大部分董事长的提名方式是协商提名,即由大股东或者多数股东协商来提名,而不是一个法定的程序,所以有时就会有些争执或者一些不确

那么究竟怎么样来构成一个董事会呢?多少人是一个合适的?怎么样来组织大家来讨论和投票?书中有很多讲解。实际在董事会的工作中,由于中国的法律有很多不健全或顾及不到的地方,书中讲到的一些会跟我们现实中的操作有些不同。西方《公司法》我看过,他们会比较细。而国内的《公司法》在人员的组成和提案程序这两方面没有很细的规定。比如说董事长的提名方式,在国内《公司法》里没有规定,目前大部分董事长的提名方式是协商提名,即由大股东或者多数股东协商来提名,而不是一个法定的程序,所以有时就会有些争执或者一些不确定性;还比如关于董事的提名,目前国内较多采取委派,由不同的投资者和股东来委派,然后协商提名。但独立董事没有委派,关于独立董事的提名机制在国内《公司法》中也未涉及,而西方关于董事会的人事安排的细节有一些惯例的做法,也有一些是法定的程序需要人事资格委员会、人事委员会决定。

早几年我还读过另一本《董事会》的书,对我的工作也有很大的帮助。所以从99年开始我们就下功夫来改进董事会的工作,从会议制度、人员的组成、开会的形式等方面都做了一些特别的安排。为了让所有的董事能感受到社会的变化以及一些新的消费形态、信息、资讯、生活方式,每次开会我们都换地方,记得曾经有一次还在电影院开董事会(当时北京华星影院刚兴起);另外我们把每一次董事会都变成一个学习,除了一些公司发展、决策的讨论外,每一次董事会最后会有针对性地安排一个培训,比如针对新出台法律法规培训(今年将近的企业,特别是一些知名企业出了状况,90%都是因为跟体制的摩擦,或者说在社会体制转轨时期,没有处理好自己的位置,造成了企业的失败,而不是商业竞争的失败。比如在MBO中侵吞了社会资产、企业资产;或者在公司管理规范当中不恰当地使用了股东给你的机会,进行违规操作。所以在体制转型中,如何把握分寸,需要有很多的知识背景和文化的积累。

总之,作为一个董事长,不能不读书,读书不能只读一本书,读一本书又不能只读几句话,读几句话又不能永远照搬去做。要把书当作营养,而不能当作一个食品。我们在中间是找营养的,不是去找食物的,更不能把它生吞活剥吃下去就完了。广泛读书,然后汲取每一本书里的营养,变成为自己的血肉,生命力才能旺盛。而不是吃了面包长面包,吃了鸡蛋长鸡蛋。慢慢地把书融合在生命当中,把生命当作一本活的书,我们的企业才能走得很远。

40多部法律要出台),如果董事不能及时了解这些新的法律法规,就会对公司的决策上造成一些盲点。新《公司法》出台后我们马上请《公司法》起草小组的人来给董事会培训,还邀请证监会的人、泰达的人、以及一些其他专家来给我们董事会做培训,万科的王石董事长和郁亮总经理也给我们讲过课,当然我们有些培训也会扩大到一些高管。

怎样建立并形成一个顶级的董事会,一个有效的董事会,一个能够很好把握公司发展战略以及重要决策的董事会,对于董事长是最大的挑战。早先看过《从历史看管理》、《基业常青》、《蓝海战略》,包括各种理论、财经和历史方面的书,都在不同层面给了我很多的帮助,但作为一个董事长,我个人认为所需要的知识绝不是简单的跟书本一一对应的知识。做一个好的董事长,应该有一个很好的历史感,尤其是国内外经济、历史、企业发展史,通过对历史的观察和社会体制的把握来判断企业所处的位置。比如中国过去的企业,特别是一些知名企业出了状况,定性;还比如关于董事的提名,目前国内较多采取委派,由不同的投资者和股东来委派,然后协商提名。但独立董事没有委派,关于独立董事的提名机制在国内《公司法》中也未涉及,而西方关于董事会的人事安排的细节有一些惯例的做法,也有一些是法定的程序需要人事资格委员会、人事委员会决定。

早几年我还读过另一本《董事会》的书,对我的工作也有很大的帮助。所以从99年开始我们就下功夫来改进董事会的工作,从会议制度、人员的组成、开会的形式等方面都做了一些特别的安排。为了让所有的董事能感受到社会的变化以及一些新的消费形态、信息、资讯、生活方式,每次开会我们都换地方,记得曾经有一次还在电影院开董事会(当时北京华星影院刚兴起);另外我们把每一次董事会都变成一个学习,除了一些公司发展、决策的讨论外,每一次董事会最后会有针对性地安排一个培训,比如针对新出台法律法规培训(今年将近40多部法律要出台),如果董事不能及时了解这些新的法律法规,就会对公司的决策上造成一些盲点。新《公司法》出台后我们马上请《公司法》起草小组的人来给董事会培训,还邀请证监会的人、泰达的人、以及一些其他专家来给我们董事会做培训,万科的王石董事长和郁亮总经理也给我们讲过课,当然我们有些培训也会扩大到一些高管。

怎样建立并形成一个顶级的董事会,一个有效的董事会,一个能够很好把握公司发展战略以及重要决策的董事会,对于董事长是最大的挑战。早先看过《从历史看管理》、《基业常青》、《蓝海战略》,包括各种理论、财经和历史方面的书,都在不同层面给了我很多的帮助,但作为一个董事长,我个人认为所需要的知识绝不是简单的跟书本一一对应的知识。做一个好的董事长,应该有一个很好的历史感,尤其是国内外经济、历史、企业发展史,通过对历史的观察和社会体制的把握来判断企业所处的位置。比如中国过去90%都是因为跟体制的摩擦,或者说在社会体制转轨时期,没有处理好自己的位置,造成了企业的失败,而不是商业竞争的失败。比如在MBO中侵吞了社会资产、企业资产;或者在公司管理规范当中不恰当地使用了股东给你的机会,进行违规操作。所以在体制转型中,如何把握分寸,需要有很多的知识背景和文化的积累。

读书可以怡情也可以益智。读管理的书既益智还很实用,所以读管理的书和读其它的书心情会很不一样,一般会放在手边有目地去看。我读过不少管理的书,有时也推荐给经理们看,大家都很高兴。

作为一个董事长,而且是一个干了十六年的职业董事长,我也经常找一些跟我有关的书看,比如最近在看一本关于董事会的书《顶级董事会的运作》(拉姆·查然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本书是翻译过来的,以前比较少,这本书核心内容是讲怎样来提高董事会的效率和做好董事长的工作。比如讲董事会的组成人员,是不是要像有些公司一样请很多名人来,形成一个“名人俱乐部”,这样的董事会很好看,投资者会认为这个公司不错,但实际上它的效率非常低。尤其名人在董事会上往往有自己的利益或有其他名声上面的一些担忧,所以他们往往也可能遮遮掩掩,也可能互相你好我好,这是一种情况;另外一种就是叫做“熟人俱乐部”,可能不一定是名人

,但董事会开会的人都特别熟,大家都爱面子,特别是在东方社会,这在董事会议事时就是很大的一个欠缺;还有一种也有一个极端,就是“专家俱乐部”,全都由非常专业的律师、会计师构成,以至于董事会任何一个决定都要很长时间,去在细节上纠缠,最后也很难做出一些重要的决定。

那么究竟怎么样来构成一个董事会呢?多少人是一个合适的?怎么样来组织大家来讨论和投票?书中有很多讲解。实际在董事会的工作中,由于中国的法律有很多不健全或顾及不到的地方,书中讲到的一些会跟我们现实中的操作有些不同。西方《公司法》我看过,他们会比较细。而国内的《公司法》在人员的组成和提案程序这两方面没有很细的规定。比如说董事长的提名方式,在国内《公司法》里没有规定,目前大部分董事长的提名方式是协商提名,即由大股东或者多数股东协商来提名,而不是一个法定的程序,所以有时就会有些争执或者一些不确

总之,作为一个董事长,不能不读书,读书不能只读一本书,读一本书又不能只读几句话,读几句话又不能永远照搬去做。要把书当作营养,而不能当作一个食品。我们在中间是找营养的,不是去找食物的,更不能把它生吞活剥吃下去就完了。广泛读书,然后汲取每一本书里的营养,变成为自己的血肉,生命力才能旺盛。而不是吃了面包长面包,吃了鸡蛋长鸡蛋。慢慢地把书融合在生命当中,把生命当作一本活的书,我们的企业才能走得很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