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亭失守,为什么罪在孔明?


失街亭,谁之过

1、街亭之失,过在马谡。他言过其实、狂妄自大、轻敌自恃、死守教条、脱离实际、不纳谏言、违反军令,才致使咽喉之地街亭迅速丢失,造成全局被动。

2、街亭之失,过在诸葛亮。诸葛亮识人不深、用人不当,致使街亭失陷,全局被动。自己也不得不用了一生都未敢用过的险计—摆下空城,险些被魏军活捉。

诸葛亮至少犯下了三条不可原谅的过错:

①用兵分散,难于相顾。马谡、王平二万五千,高翔、魏延各一万。

这样算来总共是四万五千军兵把守,按说应是足以抵当司马的军兵了,但是这些军兵四处分散,相隔甚远,难以形成合力。

马谡又只分了五千军兵与王平,而自己却将最强的两万人布于山上,以致最后被包围,王平的五千军也寡不敌众,落得个以卵击石的下场。

②用人不当,自相矛盾。从小说中的描述看,他最后决定替换马谡的人选是长史杨仪,看来无论谁守街亭,只要执行诸葛当道下寨的军事意图就行了。

诸葛亮显然意识到马谡可能会刚愎自用,却以国之重任相托;马谡是主将,但诸葛亮却把“当道下寨”的这个最重要的军事意图托付给了副将王平。

原本就性高气敖的马谡刚坐上了主将的宝座,总算得到一展“才华”的机会,又怎么能够虚心的接受副将王平的“意见”呢?

③优柔寡断,延误战机。众将部署完毕以后,孔明仍然犹豫不决。

看出此时的他还放心不下马谡,假若此时,他当断即断,不感情用事,马上更换主将,应该还有挽回的余地。

因此,街亭一役的失败,归根结底是孔明的用人不当,其理由为以下2点,感情用事。众所周知,谡与亮为兄弟,二者之亲,不言而喻。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1.诸葛亮却不顾众人的反对, 一意孤行,用了连自己都不放心的谡,犯了兵家大忌。

让一个没有实战经验的机关兵担任先锋军总司令,同魏国名将司马懿的大军对阵,显然有点以卵击石的味道。

2. 不能知人善用。个人感情冲昏了孔明的头脑,使其不能知人善用。马谡是有一定的战略眼光的,并非庸才。

战时,针对南人难以驯服的特点,马谡提出了攻心计有了“七擒孟获”。

后来,针对蜀国“兵马疲蔽”,民怨沸腾,马谡适时提出“只宜存恤,不宜远征”的休养策略。

北伐前夕,马谡提出了离间计,使魏睿和司马YI 发生分歧。但是却缺乏将领最根本的要求——作战经验。

善于小征小战的能手不一定是个运筹帷幄的将军。马谡是一个难得的高级参谋和战略型人才啊。

自马谡死后,诸葛亮用兵打仗远不如以前,原因就在于身边缺少了善于谋划的智囊型人才。

因为少了马谡参与,晚年的诸葛亮食少事繁,事事躬亲,最后凄惨地劳累而死。

当时出任先锋总司令一职,理应由久经沙场的老将魏延、吴懿、赵云等人担当,而由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的马谡做参军啊。

汉高祖刘邦在评价张良、萧何、韩信等人才,说过: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得天下也。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我擒也。假若诸葛亮真能做到知人善用,各得其所,怕马谡、魏延、李严、杨仪等人才也不会是因错位而落到悲惨凄凉的结局。

可见,孔明足智多谋,却并非知人善用。

街亭之失,错在用人。孔明感情用事,用人不当。若因机智多谋而把他的错误一笔勾销,显然不是公正地看待历史人物。

为何在我们眼里只有智慧过人的孔明,而没有失街亭的孔明呢?事情的成败往往并不取决于人才的得失,而在于人才的有效使用。

世上只有错位的人,而没有无用的才,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使用人才。

综上所述,战略失误 不能知人善用,人才错位的始作俑者是决策者而非执行者,街亭之失,过在孔明啊。

诸葛亮至少错在以下几个方面:

1、没有建立良好的选人制度和提拔人才体系。

在这里我们看看整个蜀国除了刘备留下的五虎上将之外,蜀国其实根本没有领军的帅才,人才培养、发现和提拔体系完全没有。

也许是诸葛亮有意为之。但至少是没有的。“蜀国无大将,廖化为将军”就说的是这件事。

马谡在街亭之战前面,除了跟诸葛亮提了很多治军建议之外,直接领军打仗的事件几乎没有。

将马谡派出锻炼可以先选择一些不太重要的地方进行锻炼,就像我们现在人才选拔制度一样,下基层锻炼,让他的能力通过实际锻炼得以提高岂不是更好。

这样的事例我们现在很多企业也出现过很多,很多企业老总,在任用人才的时候,往往没有让其从最基本的单元进行锻炼。

而直接将其提拔到一个重大的区域进行独立行使大权,结果,导致过度干涉下属(下面的老资格的区域经理和经销商) 正常运作,瞎指挥,最后,下面形成互相倾轧,互不信任,严重影响了企业经营。

2、授权不充分

当然了这个事件要是在美国或者欧洲那种思维情况下,诸葛亮将这么一个重要的区域交给一个自己信任的下属无可厚非,但是,在中国这样一种文化氛围内,就不太适合了。

中国人性格具有与其他任何地方性格特点不一样的地方。美国人强调的是个人英雄主义,其下属都会在其个人英雄主义的引领下,向前走。

在街亭,马谡寸功未立,诸葛亮又在其下安排了一个老将王平来制约马谡自然不会形成上下齐心的统一行动。

日本人强调团队,团队的每个人都是整个公司的智囊和战斗队,即便是每个士兵,更别说是王平了,都对街亭之失担当责任。

当然在马谡决策的时候,会受到掣肘,不会有“置之死地而后生”这样的笑谈了。因为中国人往往在授权时会有所疑虑。

但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也早就在我国古代兵书上写明,诸葛亮未必不知,也许是在那样的环境下,诸葛亮才猛然觉得只有马谡能够守住街亭,可怜蜀国无大将!

其实,在我看来如果此时派王平为主将、马谡为参谋更好一些。或者就派马谡为主将,将其兵力减少三分之一,剩下的三分之一给王平辖制也是不错的行为。

不要王平和马谡合兵一处,这样马谡守住无水源、无粮源的高山,王平把手第二关,相互依托岂不更好。

因为这个时候,马谡也许不会有恃无恐,将自己“置之死地”了。因为,这样授权,相反会让马谡形成叛逆心理,王平越是阻挡,越是拿诸葛亮作为令箭,马谡越是自作聪明。

所以,还有一个最差的办法,就是,不将王平派为副将,就将整个权利授予马谡,让他有临时处置的权力。这样我觉得也好些。

恰恰这就是注定了失去街亭这样的战役失败,街亭之失不在马谡,而在于诸葛亮用人失察,授权不明,授权不够所致。

3、临时处置的预案不当

诸葛亮在选派王平为副将的时候,给王平多有交代,并不是错,错就错在当区域经理过分刚愎自用的时候。

当然了,当时并没有电报或者手提电话这样的即时通信设施,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

但是,诸葛亮之前并不是没有很好的处置这样事件的方法,比如三个、四个锦囊(刘备招亲的时候就被用过) 。

4、没有选派更强有力的团队给马谡

这点我就不多说了,因为到了街亭之战之前,诸葛亮既无良将更无精兵,这不是诸葛亮的错。

但至少也应该把坚定执行制度的兵派下去。仅仅两三天,就军心涣散,诸葛亮每年练兵,连心理素质都没练好。

让一个只会墨守成规的,纸上谈兵的人带队,不是诸葛亮的错又是谁的错?

5、街亭

现在莫说,军级以上的防守,即便是连排班这样的防守都有层次,搞不同层级的防守,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各个战斗单元的火力配备、人员配备的力量。

搞得自己最后大演《空城计》。

连儿子都瞧出来了,司马老哥不明就里,也就装个糊涂,给你个台阶下罢了。

诸葛亮连同后来所有的人都说几个扫地的加上一把琴吓退了曹兵千万。

6、杀一个马谡给自己面子,这就是更大的错了

我其实非常欣赏马谡的态度,敢回来领赏,就是欠诸葛亮一刀

脖子就在头的下面。 但我不赞赏诸葛亮的处事行为,人家马谡本来就不该但当这样的责任,一个市场部的策划人员。

给你当了区域经理,没有经过实战的,也就是动动脑子,耍耍笔杆,你让他去耍刀舞棒,本来就是乱点鸳鸯!

马谡也不是说一无是处,七擒孟获的策划人,就是此君。不过战术实施是你老诸罢了。

还有,既然惨败,既然已经回到蜀国,干吗不让马谡受到其他次一级、二级的处罚,好将来有个继续市场策划的机会。

甚至也可以从事人才梯队建设、或者下基层锻炼,也去练练刺杀这样的基本功。成为一个干才也不是不可能的。

本来你的队伍就差人,杀一个少一个,不能将头寄放在此君肩上。搞个留头察看也好吧。

损失已经是无可挽回了,但是经验却收获了。

总结是第一重要的,关键要深刻,要有针对的措施,要能够形成文字,对自己公司、国家发展有利。

诸葛亮永远只能在蜀国闹闹眼子,隔三差五地挑战一下魏国罢了!统一中原是梦想!

因为,作为主管,或者职业经理人,除了应该拓疆掠土之外,还要注意人才梯队的建设和选拔!没有一个优秀的团队,对于任何一个组织都是悲哀的!

本文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