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吉林省居住的最早的原始人叫什么?


说到吉林最早的人类,江城吉林百姓很快就会想到距今3000年左右的“西团山”人。那么,吉林地区是否还有比“西团山”人更早的人类?距今又有多远?他们的居住环境如何?有怎样的生活方式?这可能就鲜为人知了。 吉林最早的人类居住址,到目前为止,应首推1992年发现并经过科学考古发掘确认的吉林地区桦甸市榆木桥子镇寿山“仙人洞”旧石器时代岩洞遗址,笔者有幸参与了这次具有历史意义的考古发掘。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韩非子·五蠢》)为避禽兽虫蛇的侵扰,古人因而采取了“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孟子·滕文公》)的原始居住方式。由于在低洼地区生活的人类祖先可能栖居在树上,由于吉林地处我国东北地区寒季较长,不可能有什么遗迹保存到今天,因此未发现“下者为巢”的遗迹。但“上者为营窑”、“穴居而野处”(《易·系辞》),利用天然洞穴为居所的遗迹却不少。寿山“仙人洞”就是吉林地区原始人居住址最为典型的一处。 天然洞穴作为旧石器时代原始人类最早的栖身之所,在我国很多地方(辽宁、贵州、广东、湖北、浙江等地)均有发现。岩洞多处在石灰岩溶洞发育地区,寿山“仙人洞”也如此。其洞室开阔,光线明亮,洞内干燥,洞壁严密,而山下水源充足,地势平阔,极为适宜古人活动。 寿山“仙人洞”形成于古生代二迭纪未期,距今约242万年。寿山主峰海拔高度为510米,与河谷相对高度200米。洞穴位于主峰下50米左右,洞口为东西向,最宽处为3米,高2.80米。洞深平缓向内,深不可测。洞口至洞内12米采光良好---前8米宽敞明亮,后4米虽采光稍暗,但平坦宽阔,人类活动极为方便。从出土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及生产、生活用具来看,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是以狩猎为主。狩猎的物种有熊、狼、鹿、牛、马、斑獵狗、獒、西伯利亚鼬、棕脊鼠、鸭、等20余种动物。大量的生产工具为打制的石器和骨器。洞内文化堆积层厚达2.60米。可见古人类在此居住的时间相当久远。 寿山“仙人洞”遗址是吉林省目前首次发现的比较典型、堆积完好的一处旧石器时代人类栖憩活动的洞穴遗址。它的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在我国旧石器时代遗址中也是极为罕见的。其年代经中科院碳十四等科学手段测定为新生代第四纪晚更新世旧石器时代中晚期文化,距今10万—16万年。寿山“仙人洞”的发现和发掘,填补了吉林省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及吉林地区旧石器时代考古历史的空白。它将吉林地区人类历史至少提早了16万年,为江城吉林百姓了解家乡古人类的居住环境,为吉林省乃至东北亚旧石器时代考古和历史研究,为地质学、古人类学、古生物学、古气候、生态环境学等诸多学科的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具有重要价值的资料。 1999年,寿山“仙人洞”被列为吉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本文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