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汉朝衰牢国详细历史


在滇西,历史上曾经有过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哀牢国”。 距今约2400年前,以今保山市为中心的怒江区域曾崛起过一个支系庞杂的族群“哀牢夷”,是古代“西南夷”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创立了存续数百年之久的酋邦哀牢国,还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哀牢文化”。两汉时期,随着中原王朝开疆拓土、经略西南,哀牢王柳貌“内附”,永昌郡设立,中原文化迅速注入,曾经兴盛一时的“哀牢文化”便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中渐次稀释直至湮灭,以致后人往往只能透过一些古代典籍记载的关于哀牢夷和哀牢国的只言片语,去想见那个曾风光过的神秘古国的万般风情.

从哀牢国的历史看来,这个神秘的部族好斗无比:史书记载的关于哀牢人的9场战争,有8场是哀牢人主动发起的}与滇池一带的滇人、洱海边的昆明人比起来,哀牢部族要神秘得多。横断山脉由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形成褶皱山脉,境内群山峥嵘、峡谷纵列,怒江、澜沧江、金沙江沿着大断裂峡谷奔流不息,自古以来通行不便,栖身于横断山脉之中的哀牢人也就愈发神秘。哀牢山一个关于远古的创世史诗历史上的哀牢部落在史书中出现便笼罩着浓厚的传奇色彩。传说天竺建立了代霸业的阿育王有一匹神驹,天,神驹突然径自向东方奔去,阿育王的三个儿子率领部落路追赶,历经千辛万苦最终追到了滇池一带,三子准备返回天竺,不料归去的道路已为哀牢人截断了。这个虚幻的传说背后,可能隐藏着若干神秘讯息。哀牢人安居的澜沧江畔历来是中国西南门户,史前的哀牢人也就不断遭受外来部落的试探,乃至战争。远古时期,天竺王朝势力可能已触及中国西南,而哀牢人敢于挺身而出与强大的天竺王朝抗衡,可见其剽悍。“哀牢前属国,山川尚有灵。水池分冷暖,金井幻殷勤。比目鱼尚在,封神说汉名。独邻征战地,岁岁草生生”。明万历十五年(公元1583年),缅兵10万来犯.明朝名将邓子龙率三干疲惫之师星夜增援,大破缅兵,”获战象千头,烹以享士”并写下了这篇著名的五律《过哀牢祠》。诗中的哀牢山位于今保山市附近,著名的元阳梯田就藏身于沟壑纵横的哀牢山中。《后汉书》记载,哀牢山中有个叫沙壹的妇人,一次在水中捕鱼,触到一块下沉的木头怀孕,生下了10个儿子。后来木头化为神龙,出水之上:“若为我生子,今悉何在7”九子见龙皆晾走,独有小儿子九隆面不改色,遂被推举为王。正好山下有对夫妇,生了10个女儿,九隆兄弟娶以为妻,成为哀牢人的祖先。传说哀牢男子喜好在身上文上龙的图案,寓意着部落的标志与祖先的记忆。现在看哀牢人的创世史诗,隐藏着浓烈的母系氏族之风.

哀牢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文化发达、物产丰富、民族众多,

是云南历史上文明古国之一,,开国之王为九隆,历四百多年,大约形成于战国中前期,公元69年归附东汉,以其地设永昌郡。哀牢国鼎盛时期,疆域辽阔,号称东西3000里,南北4600里,国土约138万平方里,范围大半与东汉所设全国第二大郡的“永昌郡”辖地基本一致,即东起哀牢山脉,西至缅北敏金山,南达今西双版纳南境,北抵喜马拉雅山南麓。

据历史学家考证

哀牢国的中心地保山,是云南重要的人类起源地之一。这里冬暖夏凉,四季如春,素有“保山气候甲天下”的美称,是人类生存繁衍的一片乐土。在该地区的某煤矿出土了一具完整的古猿下颌骨化石,经鉴定迄今约400-800万年,化石颌骨形态从齿弓到齿类都具有从猿向人转化的显著特征。此外,考古专家还发掘了蒲缥塘子沟旧石器遗址,找到了现在已发现的最早的哀牢先民——蒲缥人。蒲缥人距今约8000年,属于云南早期智人。

哀牢国是由最初的哀牢部落发展而成的。随着哀牢王国的形成和不断扩大,国内杂居了许多民族,哀牢民族就不再单指原来的哀牢部族,而包括了哀牢部落在内的所有“国民”。哀牢国鼎盛时期的人口,仅从有史记载的两次内附统计看,就达到了54660户,571370人,这在当时确实是一个很大的人口数字。

肥沃的土地,充沛的水源,宜人的气候,丰富的矿产,茂盛的林木,种类繁多的动植物,为哀牢人民的生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据《华阳国志》和《后汉书》记载,这里“宜五谷蚕桑”,“出铜、铁、铅、锡……”尤多珍奇宝货如黄金、光珠、琥珀、翡翠、水晶、玛瑙……并有孔雀、犀、象、轲虫、食铁貊兽和说话的猩猩等。另外,还有“节相去一丈,围三尺余,受一斛许”的大濮竹等。这里最有名的工艺特产是桐华布和兰干细布,就是优质苎麻细布,其华美有如丝织品中的彩色大花绫锦;桐华布则是用木棉织成的洁白不污的布。这两种布产于哀牢,经蜀贾转手贩运,被张骞误称为“蜀布”,秦汉之际就已远销南亚和中东,被人称为“东方一绝”。

哀牢古国由于历史久远,地上文物早已荡然无存,只有一些与之相关的地名、山水和后人根据传说修建的景点,隐约透出点远古岁月的信息。传说“彝族和傈僳族”就是哀牢国的“濮人”贵族后裔,哀牢归汉后,他们仍然坚守着自己的传统,抵抗着“内附”后强大的汉文化。

无论是石器文化、青铜文化,还是耕织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婚姻俗丧葬文化和音乐、舞蹈等民族民间文化,哀牢国都十分丰富而独具特色,但古籍记载少之又少,仅《华阳国志》和《后汉书》略有记述。目前,哀牢文化研究已取得了重大突破,一些专著、专论相继问世,哀牢文化作为以保山为中心的哀牢故地历史文化的源头,已透过岁月的沉沙露出远古的辉煌。

哀牢归汉设立永昌郡  柳貌,古哀牢国九隆王传人。公元1世纪中叶在位,为保山历史上一位关键时期的关键人物。东汉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柳貌率众人77邑王、5万余户、55万多人举国“内附”—主动加入中华民族行列,从而使古代保山由奴隶社会一步跨入了封建制的门槛。汉王朝则因势利导,借此机会将郡县治推行到“东西三千里,南北四千六百里”的整个哀牢地,并设永昌郡统一管辖。为彰柳貌内属之功,汉明旁给他颁赐了性质、字体类同于汉武帝所赐“滇王之印”的“哀牢王章”,并举行盛大宫廷庆典。  “绥哀牢,开永昌”,为中国历史上的一大盛事,柳貌顺应历史潮流,功不可没。从涉汉史籍看“哀牢国”  哀牢(哀牢国)的时代相当于汉时,因此,涉汉史籍与哀牢(哀牢国)的关系显得十分重要——研究哀牢(哀牢国)离不开涉汉史籍,只能依靠他,不可回避它,更不可否定它。

本文标签: 文化 部落 记载 神秘 传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