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需要学会遗忘的说法是从哪来的?


最近,因为自己的「黑历史」被扒而遭遇网络暴力的人越来越多了。无论明星还是普通人,无论博取流量还是为爱发声,似乎都难逃群众们目光雪亮的检视。当下做了什么、说了什么都不算数,算数的是你三年、五年前做过的事、说过的话。始终如一、言行一致确实是良好品德体现,但到了互联网时代却有些变味甚至让人产生不安。除了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朋友圈三日可见之外,

微博作为广场式社交工具也上线了「仅半年可见」甚至被戏称为「自主炸号」的「帐号临时停用」功能,以确保用户在需要的时候可以用最快的速度隐藏自己曾经说过的话。网络平台海量的存储空间在帮助人们保存了必需数据的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记住了许多无效信息;在协助算法推进科技发展的同时,似乎也为人类生活带来了负面影响。比起成为地球历史的见证者,互联网或许要开始学习遗忘。

随着我们越多的在网络上记录我们的生活、工作、个人情感与观点,互联网承担着一个尽职的记录者角色。这并非一种比喻,在大多数网络平台上,我们发布的文字会被以十年为单位的精确记录,我们发布的照片不会褪色,发布的视频不会变形,发布的表情包也会在十年后精准的传达我们当时的情绪这既是网络带给我们的便利,也是问题所在。如果说互联网记住的只是普通人的黑历史,掀起波澜再大也终会过去。那么,当庞大的记忆库里容纳了不恰当的关键词,则有可能演变成波及更广的网络暴力。Handelsblatt

Today的记者在《An Internet's Worth of Hatred

Unleashed》一文中提到,

2016年美国大选时,参选双方曾在推特等社交媒体上,就多个社会议题互相攻击、展开骂战。之后,这一漫长的战役虽然随着特朗普的当选落下帷幕,但完整的论战过程却被网络平台保存了下来。其关键词搜索里留存的大量负面信息,包括种族歧视、性别歧视、民族仇恨言论,在大选结束之后的三年内,依然不断地被前来搜索的人们转发、评论、扩大。

本文标签: 网络 联网 发布 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删除。